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濟醫學院馬丁教授研發宮頸癌新療法!

同濟醫學院馬丁教授研發宮頸癌新療法!

宮頸癌是女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目前,我國宮頸癌發病率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如何幫助年輕未育患者在擺脫生命危險的同時保留其生育功能,是專家一直在研究的事情。

新發現

3月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學醫院馬丁教授在國際頂級盛會2018年美國婦科腫瘤學年會上,首次對外公布一項中國宮頸癌III期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他針對宮頸癌開創了術後新療法,並希望將新的治療方案推薦到國際治療指南,讓全世界宮頸癌患者受益。該研究引發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術後用輔助化療代替國際標準的同步放化療,療效不變,宮頸癌患者切除子宮後仍可保留卵巢內分泌功能。」

「過去都是回顧的分散病例,現在希望通過前瞻性臨床多中心單臂研究來證實這個假設,如果能夠成功,則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因為這對每一個早期宮頸癌患者都是有意義巨大的,不僅保留了生命,而且仍具有生育健康嬰兒的權利。」馬丁院士憧憬著未來能有更多患者能從中受益。

新療法,新生活

子宮切除術後的宮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容易被忽視,針對這一類患者,根據國際指南,如果存在淋巴結轉移、脈管侵犯等高危複發因素,需術後進行同步放化療。

而放療射線對女性卵巢等生殖器官有毀滅性損傷,使卵巢喪失內分泌功能,提前出現圍絕經期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尤其是對於對於40歲到45歲左右的患者,易提前出現燥熱、盜汗、失眠、脾氣暴躁等更年期狀況,還易導致陰道攣縮、性生活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除此以外,放療還可造成盆腔纖維化、放射性腸炎、膀胱炎甚至腸瘺、尿瘺等嚴重遠期併發症。

而該研究是世界上首次針對早期宮頸癌廣泛子宮切除術後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以輔助化療對比目前國際標準的同步放化療進行的前瞻性的隨機、對照、雙盲III期非劣效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宮頸癌患者切除子宮後仍有望保留卵巢功能。

馬丁介紹說:「過去的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指南推薦大多是源自國外的臨床研究,事實上亞洲才是宮頸癌發病的最高地區,尤其在中國,這樣病例約佔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做宮頸癌的臨床研究,中國是最有發言權也是最迫切的。他認為,成功的治療不僅僅是延長生命,更要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潛心研究

十多年前,患者一旦發現宮頸惡性腫瘤,即使分期較早,常規手術方法都需切除子宮,以免病灶進一步發展威脅生命。這樣一來,對未生育的年輕患者是一個雙重打擊,因為這意味著將永遠失去做媽媽的權利。

基於此,馬丁院士團隊正在進行一項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將相對早期的宮頸癌患者給予新輔助化療,病灶肉眼消失或明顯縮小後僅做局切,保留子宮,達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目的。

目前已有27餘例患者成功接受該治療,並有12餘位早期宮頸癌患者產下健康嬰兒,術後定期複查恢復良好。

在研究6年多,實踐分析357例樣本後,馬丁團隊初步發現,早期宮頸癌具有高危複發因素的患者在切除子宮後,採用「輔助化療」的生存率非劣於國際標準推薦的「同步放化療」,同時還避免了放療對患者盆腔臟器的損害,保留了卵巢功能,極大提升了女性生活質量。

造福人民

「沒想到切除了子宮,我還能做女人,跟正常人一樣生活。」湖北監利42歲的張女士(化名)就是這項研究成果的受益者。五年前,張女士因患宮頸癌切除了子宮,術後需要進行同步放化療,她再三請求醫生,盡最大努力幫她保留卵巢功能。

張女士就診時,馬丁院士團隊開展的術後輔助化療研究初步結果顯示效果良好。最後治療很成功,五年過去了,通過定期複查不僅恢復良好,而且因為保留了女性內分泌功能,張女士還能跟同齡人一樣生活,每年她都不忘給馬院士寄感謝信。

「不局限於延長生命,更關注病人的生活質量。這項研究工作非常有意義。」美國腫瘤學研究所婦科項目組醫學主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婦科腫瘤學家Bradley J. Monk教授也評價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朗恩講壇 的精彩文章:

領導者的這3件事影響醫院管理能力

TAG:朗恩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