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網貸存管門檻低 廈門國際銀行再踩雷P2P

網貸存管門檻低 廈門國際銀行再踩雷P2P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近期,網貸平台善林金融「爆雷」,再次把廈門國際銀行推到風口浪尖之上。

廈門國際銀行是善林金融(旗下有善林財富、善林寶)的資金存管銀行。時代周報記者近日諮詢該行客服了解到,雖然沒有收到賬戶被凍結的通知,但該行已經採取措施限制善林金融的資金轉出,同時也暫停了資金存管的服務,防止資金被轉移。

據網貸天眼統計,與廈門國際銀行合作進行存管的網貸平台已經有5家出現問題,包括此前的問題平台中仁財富、財佰通以及手投網。時代周報記者近日向廈門國際銀行發送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時未獲回復。

銀行頻繁踩雷,也讓不少銀行對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的態度產生了變化。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個別銀行宣布退出該項業務,另外一些地方性銀行收緊了該業務,平台接入存管的門檻提高。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部分對接存管銀行的平台出現問題,雖然備案指引中明確存管行不對平台和項目本身風險負責,但依然會影響聲譽;部分銀行在存管業務上能力和精力有限,對於合作平台的審核能力不足,擔心對接的平台通過不了備案。

涉事平台待還額超25億

2017年以來,廈門國際銀行在網貸資金存管方面頗為活躍。截至今年1月,廈門國際銀行為22家P2P平台對接了銀行存管合作事宜,存管合作時間主要集中在去年7月至去年年底。

但與該行合作的平台頻繁出現問題,善林金融並非廈門國際銀行第一次踩雷網貸平台。該行踩雷的平台包括今年1月涉嫌違法犯罪被立案偵查的財佰通,2017年9月被深圳市檢察院審查起訴的中仁財富、2017年12月宣布清盤的手投網,以及近期出事的善林金融旗下兩家平台。

根據網貸天眼的數據,四大涉事平台累計待還金額達25.4億元,僅善林金融一家就達20.1億元,是迄今為止廈門國際銀行存管業務中出事的規模最大的網貸平台,善林金融也是目前廈門國際銀行存款最大的平台。

廈門國際銀行客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們是第一時間對該家平台既有資金賬戶採取的限制轉出措施,同時也暫停了資金存管的服務,防止資金被轉移,為的就是確保投資者在本行存管系統中未被提取資金的安全。

與同行相比,廈門國際銀行的存管門檻相對較低。據網貸之家去年9月數據顯示,該行簽約的網貸平台平均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左右,比同城的廈門銀行簽約平台的平均註冊資本1.3億元少了一半;從簽約平台的性質來看,廈門國際銀行存管的上市系、國資系和風投系平台較少,占其簽約總數的20%左右。

「一般來說,如果是國資系或者上市公司背景,銀行比較容易接受,銀行比較看中網貸平台的相關背景。」深圳一家網貸平台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廣州一網貸平台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銀行會對P2P平台的基本證照、業務模式、股東背景、風控模式、註冊資本金等做一個調查,但這些調查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於平台的風險是沒有監督的責任。

2017年2月23日,銀監會正式發布《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指引明確了商業銀行進行網貸存管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很大程度上,銀行存管也被投資者當作考量一個平台是否正規、可信、安全的指標。

然而,上線銀行存管並不等於無風險。除了廈門國際銀行外,存管業務踩雷已經成為銀行共同面臨的問題。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已有31家銀行存管平台爆雷,涉及華興銀行、徽商銀行、恆豐銀行、廈門國際銀行,涉及問題主要包括提現困難、經偵介入、跑路、轉型等。從比例上看,出問題的存管平台占已上線存管平台總量的5%。

「銀行存管的初衷在於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近期我們也注意到,有少數與銀行建立銀行存款的平台出現過問題,但這不妨礙銀行存管依然是為投資人構建安全投資環境的有效舉措。銀行存管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銀行的平台性和資金安全的相對保障性。」聯金所CEO劉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部分銀行退出網貸存管

在同行頻繁踩雷之際,部分銀行選擇主動退出網貸存管業務。

今年3月,貴州銀行宣布因業務調整退出P2P平台資金存管業務,引發行業關注。對於退出的原因,貴州銀行官方解釋為,「因業務調整,暫停銀行存管業務」。

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2月底,有38家P2P網貸平台宣布與貴州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其中有29家與貴州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

時代周報記者從業內獲悉,此前多個較為激進的地方行銀行近期都在這塊業務上有所收緊,具體表現為加大對平台的檢查力度、暫停新增存管合作,或者暫停與平台的合作。

「銀行之所以退出,還是因為考慮到監管對存管的要求越來越高,銀行投入勢必增大,加上可能盈利不如預期。」禮德財富CEO張文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小小金融CEO劉小峰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資金存管業務並非「肥肉」,利潤與風險不匹配,也使得銀行不得不考慮是否繼續和網貸公司合作。「銀行既要遵守監管層的要求,又要兼顧自身聲譽和用戶體驗。這使得銀行對網貸公司資金存管業務的合作,變得更加謹慎。」

於百程分析說,受存管白名單和屬地化影響,部分存管銀行網點少,同時擔心自身無法通過中國互金協會的存管白名單測評,影響了業務積極性。

「白名單」對銀行開展存管業務有很大影響。去年底開始進行的測評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近期將公布首批「白名單」,名單上銀行數量遠低於參與測評銀行數量。與此同時,過去頻繁踩雷的存管銀行或無緣首批網貸存管銀行「白名單」。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存管屬地化。劉哲認為,存管屬地化可以加速小平台的淘汰。「以前網貸平台可以尋找國內任意一家商業銀行做存管,選擇的空間更大,常會出現一些聽都沒聽過的銀行進行存管,多少會讓人心生疑慮。選擇在本地存管銀行,本地大銀行可能不願意對接小平台的存管,所以存管門檻提高,小平台的生存空間大大壓縮,投資安全也進一步得到保障。」

而在之前,中小型銀行與網貸平台有過一段蜜月期,紛紛搶灘資金存管業務。「大概三年前,一些小型銀行基本沒有對網貸平台做盡職調查就接入了存管系統,後來進入這個領域的銀行都有做盡職調查。」廣州某不便具名的網貸平台CEO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編輯:鄭惠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作為遊戲玩家,我們真的需要區塊鏈遊戲嗎?
明星代言、ICO割韭菜——互聯網金融亂象叢生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