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20年來沒人因畏懼訓練摁下紅色停止鍵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20年來沒人因畏懼訓練摁下紅色停止鍵

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北京昌平分會場)23日在京舉行,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在現場分享當年訓練經歷時提到,航天員進行離心機訓練,要承受6個或8個G左右的重力加速度,相當於6個或者8個自己的體重壓在身上,但20年來從未有人因巨大的訓練壓力而中途放棄過。

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北京昌平分會場)23日在京舉行,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在現場分享當年訓練經歷。 神舟傳媒供圖

楊利偉:航天員飛行一次需一年恢復期

   據了解,本次活動共有四個會場,包括北京主會場、北京昌平分會場、福建廈門分會場和廣東佛山分會場。楊利偉、劉洋、陳冬、劉旺4名航天員出席主題日活動,分別與學生近距離互動。

   在北京主會場,楊利偉與佛山分會場的小學生進行了一場遠程連線互動。有小學生向楊利偉提問,「從太空回來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需要多久才能恢復?」

   楊利偉介紹,太空環境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航天員通過自身鍛煉,在科研人員為航天員研製和生產的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進行飛行,回來後,航天員要經過一定周期的身體恢復過程。目前航天員飛行後要經歷一年恢復期,才能夠去執行下一次的飛行任務。

劉洋:在太空中打太極拳更「行雲流水」

   在昌平分會場,有現場學生向劉洋提問,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打太極拳和在地球打有什麼不同之處。劉洋稱,航天員在太空中打太極拳是為了進行鍛煉和放鬆呼吸,在太空中和在地面上,太極拳的一招一式是一樣的,但感覺完全不同,「因為太空失重環境的影響,在太空中打太極拳更加飄逸,更加行雲流水。」

   劉洋還與小學生分享了在航天員選拔和訓練過程中的經歷。她說,航天員的很多訓練都極具挑戰性,例如轉椅、離心機等。

   「大家知道什麼叫離心機嗎?很多同學都不知道,我們在地面的時候,大家坐著站著生活著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只需要承受一個G的重力加速度。但是你要掙脫地球的引力飛上太空,需要經歷一個超重環境。航天員在地面要進行離心機訓練,用於模擬這種超重環境。」劉洋介紹,在進行離心機訓練的時候,航天員要承受6個或8個G左右的重力加速度,相當於6個或者8個自己體重壓在身上,這時航天員還要保證呼吸暢通,意識清醒,進行必要的操作,這對航天員也是一項艱難挑戰。

   劉洋坦言,在訓練初始時,對於離心機她也曾充滿恐懼。但教員告訴她,放心去做,座椅旁邊右手邊有一個紅色的按鈕,如果承受不住,感覺馬上要暈厥,或者感覺五臟六腑像要壓碎的時候,就可以摁下這個按鈕,訓練會馬上停止。但劉洋從未摁過該按鈕,並以一級的成績通過了這項選拔和考核。

「自航天員大隊成立20年以來,這個紅色的按鈕從來沒有人摁過。」 劉洋說。

劉洋在現場與小學生們就航天問題進行互動。 神舟傳媒供圖

對話

中國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神舟傳媒公司董事長原民輝:


談航天博物館進展

首個國家級航天博物館已初步完成概念性設計

   南都: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關鍵年,長征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等任務將一一實施。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之際,你對中國深空探測有什麼期待?

   原民輝:整個宇宙很大,我們不僅要去月球,未來還要去火星、小行星,甚至太陽系邊緣等更遠的地方。中國深空探測是國家航天發展的重要方面,作為航天強國來說,不能僅在地球周邊探索。

   接下來深空探測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包括對太陽系的認識,乃至對生命的新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要去到很難達到的地方,要在人類很難生存的地方去生存,需要不斷創造新技術,推動科技進步,來實現這樣的環境。

   南都:目前中國首個國家級航天博物館建設情況如何?

   原民輝:首個國家級航天博物館已初步完成概念性設計,目前正在積極申報過程中。北京作為政治、文化、科技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一個國家級航天博物館,很符合它自身科技定位和國際交流要求,這些年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也是一個強國應有的標誌。儘管航天一院和五院博物館展示了航天器,但體量太小,中國還缺少一個完整意義的航天博物館。神舟傳媒公司已跟北京首創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北京大興區3000畝土地上,開發一個以國家航天博物館為核心的航天文化園,並致力於建設一個免費的國家航天博物館。

  我們應該把這61年的航天曆程,各種航天成就統一呈現在國家級博物館裡,包括運載火箭、空間站、月球探測器、北斗等等。同時,還有我們開發的互動體驗,體會如何探測月球和火星。通過衛星搭載的各種花卉、農作物去太空後,在地面產生出一些新變化,形成太空農業。

談太空農業:

航天技術已可實現農業智能化管理

   南都:太空農業發展前景廣闊,過去一年我們在太空育種方面取得哪些新突破?

   原民輝:太空農業發展已有很長時間,過去我們用返回式衛星搭載過一些種子。目前太空農業有300多個品種,既有植物,也有農作物。最大的南瓜有700多公斤一個,還有手指頭這麼大的玫瑰,此外還搭載過太空烏雞。現在老百姓身邊都能夠享用到這些東西,例如,太空西紅柿、太空黃瓜、太空南瓜等。這些物種去到太空後,對物種改良、作物質量產量和生態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我們稱之為「航天育種工程」。

   太空物種搭載次數、數量有限,還要有個繁育過程,有些種子培育壞了要被淘汰,培育好的優秀作物要保留下來。例如,太空搭載的番茄,眾所周知,番茄真正的價值在於番茄紅素,如今太空番茄的番茄紅素較普通番茄增加了20%。

   擁有更多的航天技術後,我們還利用遙感衛星對地面農作物進行觀測。長勢不同呈現的光譜也不一樣。通過光譜,我們可以知道哪些地方的農作物有病蟲害,藉此還能進行大面積農業普查和森林火災監測。同時,結合北斗導航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種子的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澆灌,農業可實現智能管理,保障生態發展。

   南都:今年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已正式啟動,將選拔17至18人,完成訓練後參加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你怎麼看待航天員選拔髮生的變化?

   原民輝:明年中國空間站核心艙計劃升空,到2022年前後中國首個空間站要全面建成。第三批航天員選拔類別,既包括航天員駕駛員,又包括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選拔範圍方面,既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又從航空航天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中選拔;性別方面,既選拔男性航天員,又選拔女性航天員。

   就空間站來說,相當於在太空給人類提供了一個科學實驗室,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在那樣的太空環境里,人在地面很難去模擬、去想像一些實驗效果,這就需要航天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參與進來,相信未來航天員的選拔會更多元化。

文潘珊菊 唐孜孜 發自北京

鏈接


據新華社電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23日正式啟動。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共計選拔17至18人,完成訓練後將參加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說。

   這次選拔工作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牽頭組織,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具體實施,分初選、複選、定選3個階段。

   啟動儀式上,楊利偉熱情歡迎有志於投身祖國航天事業的青年朋友加入航天員隊伍,一起問鼎蒼穹、矢志報國。

   1998年和2010年,我國先後從空軍優秀飛行員中選拔出兩批共21名航天員。20年間,他們先後圓滿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11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1人被授予「八一勳章」。

編輯:周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歐美為何「抱團」反俄?
更多應季化妝品有望入華,2億歐元假冒葡萄酒被查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