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翠萍作品‖《青龍橋變遷記》

趙翠萍作品‖《青龍橋變遷記》

閩南原創文學

歌唱農村新面貌

羅天嬋

00:00/00:00

【作者簡介】趙翠萍,女,生於1951年10月6日,年67歲,中共黨員。退休前系三台二輕局苧麻廠工人。退休後從事文藝宣傳,攝影,學習寫作,三台草堂詩社會員,有200餘篇文稿配圖由成都果達文化傳播公司在天天快報和今日頭條上發表。

【閩南原創文學】趙翠萍作品‖《青龍橋變遷記》

青龍橋變遷記

圖文/趙翠萍

和熙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令人神清氣爽,哇!今天又是一個艷陽天。

吃過早飯,我和老伴背著相機又出遠門,要到離我三台縣城20公里的塞江鄉曹家溝村青龍橋去採風。在涪江橋頭的汽車招呼站乘車到金光下車後,一路步行遊覽沿途的美麗風光,青的山,綠的水,小鳥在天空自由地飛翔,茂盛的莊稼在向我盡情展示它們即將成熟的果實。村民們在地里辛勤地勞動著,耕地的,栽菜秧的,往秧水田裡抽水的,好一幅壯麗的田園幾光,我一邊走一邊拍照,身心愉悅極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走攏曹家溝村的青龍橋(青龍橋是由當地一座青龍山而得名)。

如今的青龍橋與我以前看到的青龍橋變化很大。以前我來採風時,青龍橋是水泥橋,沒有欄杆,橋兩頭的路面全是黃泥巴機耕道,遇到吹風下雨,村民行走很不方便。今天我看到的青龍橋已煥然一新,橋面全部重輔了一層水泥路面,從橋頭到橋尾,兩邊都裝備了鐵欄杆,在太陽的愛撫下銀光閃閃,顯得分外壯觀。

我為青龍橋的新貌而激動不已,並釆用多個角度把青龍橋攝入我心愛的鏡頭。

中午,我們在曹家溝村李村長家作客,受到李村長全家的熱情接待。吃過午飯,李村長及來他家玩的鄰居嫂子們對我講起了青龍橋的故事。

從很古老的時候,桃花河兩岸的村民過河只有經過河中間的石蹬蹬一步一步走來走去,不知過了多少年,河上出現了一隻船,人們就坐船過河,又不知經過多少年,船沒有了,人們就在河上架起了鐵索橋,20世紀80年代中,由於鐵索橋年久失修,當地人把鐵索橋拆除後,又在河上修起了現在所見的一座一丈多寬的水泥橋,寬大的水泥橋上,人來車往,十分方便。可是,由於沒有欄杆作安全防護,有幾個村民過河時不小心掉入河中淹死,造成家庭的不幸,給親人帶來悲痛。

2017年下半年,政府撥款把青龍橋加固並安裝了亮晶晶的鐵欄杆,並把橋兩頭的路全部修成了平坦的水泥大路,以確保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鄉村公路的暢通。當地民眾讚不絕口,都說這是一座通往幸福生活的橋。

2018.4.18,早上寫

GIF

圖片源自網路,致謝作者

《閩南原創文學》

微刊特約作家:

徐惠玲,宋大忠(筆名:忠誠),馮經綸,寒竹(筆名),余秋(筆名:冷浪漫),杜能剛,余延雲 ,蘭香幽遠,趙華奎,清風竹影,四季如秋,雪鄉公子,趙報金,鴻淵 ,董保良,劉素麗 ,天行健林綺夢,楊蔚青,楊仲男,楊紫英,楊育英,左啟,董靈童,萬桂芝,鍾雪梅,鄭玉環,楊國興,何舒,王補鑫,梅語嫣然,郭開江,姚祖君,胡鋼,王錫軍,張經緯,支永春,尤少,劉厚德

(排名不分先後)

《閩南原創文學》

微刊特約作家:

徐惠玲,宋大忠(筆名:忠誠),馮經綸,寒竹(筆名),余秋(筆名:冷浪漫),杜能剛,余延雲 ,蘭香幽遠,趙華奎,清風竹影,四季如秋,雪鄉公子,趙報金,鴻淵 ,董保良,劉素麗 ,天行健林綺夢,楊蔚青,楊仲男,楊紫英,楊育英,左啟,董靈童,萬桂芝,鍾雪梅,鄭玉環,楊國興,何舒,王補鑫,梅語嫣然,郭開江,姚祖君,胡鋼,王錫軍,張經緯,支永春,尤少,劉厚德

(排名不分先後)

《閩南原創文學》

純原創 純文學 純閱讀

純公益 不廣告

《閩南原創文學》公眾號:【MNYCWX168】,立足閩南,面向所有華人,提供原創文學的展示平台,投稿作者請附百字簡介及近照一張。 投稿文責自負,投稿請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違規作品不予刋發 。感謝支持!

投稿郵箱:

文友群:閩南原創文學交流群

榮譽主編:吳躍建 趙報金

總 編:嶼上日光

副 總 編:清風竹影

主 編:聽心 雪鄉公子

執行主編:天行健(詩詞)

編 輯:吳川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閩南原創文學 的精彩文章:

嶼上日光‖《再見,李敖!》

TAG:閩南原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