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一次都還沒去過,瓦爾登湖就變成了小便池

我一次都還沒去過,瓦爾登湖就變成了小便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噠噠(dadatime)


作者|丁一丹




從「透明到在25英尺深的地方可輕易看到底部」,到現在綠色透明的湖水不復存在,美國作家梭羅沒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夠捧紅瓦爾登湖,更沒想到最後毀滅了瓦爾登湖。




精細如薄紗的瓦爾登湖,是無數嚮往自然者的聖地。




從高大筆直的白松林山坡上望去,氽水的燕子、發光的水蟲、梳羽的鴨鵝、歡騰的魚兒,連同清澈的水映入眼帘,些許浮冰都不減它的純潔和美麗。






瓦爾登湖之前的美景




1845年,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度過了幾年隱居生活,其所見、所聞、所想最終以書本面世。




伴隨著書本面世,瓦爾登湖的神秘面紗也被揭開,越來越多人期待能夠一睹它的風采。



隨後一百多年裡,瓦爾登湖迎來了一批又一批訪客,它不再像以前一樣離群索居。


 


從「透明到在25英尺深的地方可輕易看到底部」,到現在綠色透明的湖水不復存在,瓦爾登湖經歷了19世紀的火災、伐木和20世紀的殺蟲劑三次大摧殘。





曾經的湖水清澈見底


 


今年4月8日英國《衛報》報道,瓦爾登湖變渾濁的重要原因是湖水中藻類的大量生長,而水藻營養來源——

磷的增長,一半以上是由游泳者的尿液引起的





2017年瓦爾登湖




「為什麼一桶水放的時間長了會變臭,而水凍成冰以後就能永遠保持甘美呢?哲人說,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區別。」


 

只是寫下這句話的梭羅想不到,百年以後,無數人懷揣憧憬而來,卻無法用理智行事,瓦爾登湖就這樣失去了它昔日的風采。




其實像瓦爾登湖一樣因為文學作品聞名的自然景觀不在少數,

只是除了名氣伴隨著帶來的還有破壞。


 


如劉禹錫筆下夕陽斜的烏衣巷和杜牧夜晚泊留的秦淮河,現在已被商店小攤充斥,到處都是飲料瓶、包裝紙等垃圾,甚至很多人的遊客照背景都是垃圾堆。






烏衣巷一口井內垃圾堆積 | 揚子晚報




「2015,長白山下。青銅門開,靜候靈歸。」風行一時的《盜墓筆記》有這樣一個「十年之約」,日期是2015年8月17日。




當天大量90後粉絲前往此地,瞬間飆升50%的遊客量使長白山不堪重負,就連作者南派三叔也對此擔憂警示。





2015年8月17日,不少粉絲前來赴十年之約 | 視覺中國


 



還有高密東北鄉,這個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品《紅高粱》而走紅的地方,幾天內被前來參觀的遊客拔光了菜園,一些遊客甚至摳走牆上的瓦片、石塊作紀念。





高密部分舊居被破壞 | 視覺中國


 


昔日躍然紙上的名勝古迹如今不復以往,遊客個人的素質問題是一部分原因,但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破壞同樣不能忽視。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原型湖南常德桃源縣,自從建造了一系列重污染高能耗工廠後,污水遍地、空氣里瀰漫著惡臭,到處是病壞的植物,就連人也開始得病,全然沒有詩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景。





 湖南常德桃源生態環境遭重創,曾是世外桃源 | 視覺中國




許多人懷著憧憬的心和設想中的美好景象前往這些景點,卻發現現實與想像大相徑庭。




或是遊客成群,或是商業化充斥,或是污染破壞嚴重,古人詩詞文章中的美景,如今卻換了另一副面孔。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人類自己。


 


一項面向日本人的調查中顯示,在海水等地方小便過的人約佔23%,即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偷偷「放水」的經歷。





 


這些行為不僅關乎個人形象和素質,還會給大自然造成極大破壞。


 


針對這個問題,2017年11月,來自184個國家的15000多名科學家聯名簽署了一份對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警告書,這是自1992年1700多名科學家聯名後的第二次警告。


 


可惜的是,第二次警告書中所作出的種種調查都顯示,

1992年所提出的溫室氣體、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破壞生物多樣性等環境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1992年以來,各種環境問題更加糟糕




科學家呼籲:

「時間在一分一秒流逝,很快我們就將難以扭轉衰落的頹勢。我們必須意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渺小的個體,感受不到細節所產生的巨大改變。


 


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溫度增長,也足夠使南極的冰層底部邊緣每年減少5米;再小的塑料垃圾,可能也會深入海底並堆積至800多萬噸污染海洋。





深海珊瑚礁上被發現有許多垃圾,如圖中帶有耐克標誌的廢布


 


長此以往,不只是瓦爾登湖湖水受污染,很多我們熟悉的自然景觀都會離我們遠去。


 


「天空之鏡」

烏尤尼鹽湖

,因為全球變暖而經常乾涸,只能在雨季才會出現短暫的鏡面湖,甚至可能會提前消亡,成為只在動漫和圖片里出現的奇景。


 


度假勝地

馬爾地夫

,同樣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僅高于海平面1-2米的島嶼很可能在50年後消失。





馬爾地夫內閣水下開會呼籲關注全球變暖 | 視覺中國




為了增加飲用水,可以使人浮在水面上的

死海

被過度淡化。這直接導致海水供應不足,科學家預言2050年死海將完全乾涸。





地區緊張局勢加劇了死海萎縮 | 視覺中國




不可否認,人與自然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這種矛盾究竟會如何發展目前無法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大自然都沒有好處。


 


正如霍金所說,「我不認為我們能夠繼續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離這顆脆弱的星球。我們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終盯著自己的腳。」







有人說霍金的預測未免過於悲觀,地球的壽命不可能只剩下1000年。




但人類能夠繼續在地球上生存多少年呢,恐怕沒有人能說清楚。




這些正在消失的景點,何嘗不是在向人們提出警告?




是的,我們無法做出像科學家一樣的貢獻,但至少,下次出去旅遊的時候,你可以不要再糟蹋古人詩詞里的美景,畢竟,他們發現這些美景還挺不容易的。




參考文獻


[1] Henry David Thoreau, Pee and pesticides: Thoreau"s Walden Pond in trouble, warn scientists,The Guardian,2018.4.6


[2] Leslie Katz ,Pee in Walden Pond: How people are tainting Thoreau"s treasure,2018.4.5


[3]Cianferoni F. 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 A Second Notice [Signatory][J]. Bioscience, 2017.11.3


[4] Billions of pieces of plastic on coral reefs send disease soaring, research reveals, The Guardian,2018.1.25


[5] 大批《盜墓筆記》粉絲赴「十年之約」 長白山景區不堪重負,新華網,2015/8/5


[6]國民環保意識增強 天安門廣場垃圾減量近半,北京日報,2017.10.10


[7]死海可能2050年乾涸,廣州日報,2018.3.12


[8]馬爾地夫進入緊急狀態 揭秘馬爾地夫什麼時候將消失?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11.5


[9]《焦點訪談》 20141217 被污染的「桃花源」,央視網,2014.12.17






小 新 推 薦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不是孫悟空,別買二手車!






絲巾,是中國大媽最後的詩意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看呀!抖音上有一群中國病人
你拿的不是手機殼,是你的品味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