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些病50歲後易變癌!如果有,抓緊治吧

這些病50歲後易變癌!如果有,抓緊治吧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醫學專業指導:國家級健康管理師 文君

列位看官,我國居民的癌症發生率,在50歲之後出現明顯上升的趨勢。這是2017年我國最新癌症調查數據所顯示出來的結果。

50歲之後,為什麼癌症發病率明顯上升?除了自身免疫力降低之外,一些慢性疾病的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那麼,50歲之後,哪些疾病會引發癌症呢?

1,老慢支、肺結核、肺纖維化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這類疾病,單個拿出來,在較短時間內,引起癌變的幾率並不大。但是,如果患者長期有這類疾病,或者多種肺部疾病同時存在,持續的時間較長,治療不及時,那麼細胞在疾病的浸淫之下,就容易發生癌變。所以,50歲左右,對老肺病最好能抓緊治療,做到最有效地控制癥狀。

2,肝炎。

在我國肝癌患者中,由肝硬化轉換而來的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肝硬化的產生,和長期的肝炎影響分不開。這裡的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病等。所以,各類肝炎患者在50歲以後務必提高警惕,積極監測病情,抓緊治療。

3,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胃癌。因為這類患者的胃低酸和排空時間延長,都增加了致癌物的致癌作用。一般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10到20年,胃癌發病率為5%到10%。不過,絕非所有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最後都會發生癌症。但是人過五十,患胃炎多年的,的確應該提高警惕。

4,胃息肉。

胃息肉也容易演化成胃癌。息肉如果大於2厘米,對此要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胃癌發病率高達7%。50歲以後,最好能把較大的胃息肉切除掉,並且要堅持做胃鏡來觀察胃部的變化。

5,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不容易徹底,會反覆發作。常年的炎症反應,會刺激腸道黏膜細胞,久而久之誘發惡變。一般來說,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情超過10年,癌變的可能性就明顯提高了。所以,50歲以後的人,如果有這類疾病,應該高度警惕,防止其複發。

6,多發性腸息肉。

50歲以後,最好做一個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息肉,最好切除。因為這種息肉容易在反覆受到刺激的條件下惡變。研究已經證實,多發性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病,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7,胰腺炎。

長期不愈的胰腺炎,可以反覆刺激細胞,使得胰腺發生癌變。50歲以後,必須調整好作息習慣和生活習慣,避免胰腺炎的反覆發作。另外,還有一種研究發現,如果糖尿病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也會對胰腺癌產生一定的誘發作用。

8,慢性乳腺疾病。

研究發現,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導管內單發、多發性乳頭瘤,屬於典型的癌前期疾病。另外,長期嗜好煙酒的人,乳腺癌發病率明顯高於常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古人咋治頸椎病?這三招,中國人應代代相傳
一味葯洗凈濕疹!先煎,再洗,每日1次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