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名家張文華 雄健深沉 道法自然

書法名家張文華 雄健深沉 道法自然

張文華

【藝術簡介】

張文華,女。筆名映雪孤星、柯心、蘇倚荷。

1970年3月生於天津武清。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天津市政協女子書畫院院士

中國楹聯書畫院院士。

中國榜書協會會員。

師從著名書法家詩詞家何俊田、唐雲來二位先生。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再傳弟子。

唐雲來先生入室弟子。

詩詞書法得益於何俊田、唐雲來先生親傳。

解放軍九三五三四部隊文化建設藝術顧問。

解放軍六六四八一部隊特約書法指導師。

天津市聯壇十傑。

中國楹聯書畫院武清分院院長

天津楹聯書畫院副院長

武清詩詞學會會長。

自幼喜文學、古典詩詞。

作品發表於《中國詩詞月刊》、《天津日報》、《運河文學》雜誌。

專著《張文華詩詞選》三卷。

【作品鑒賞】

文華女士的外祖父是武清鄉村的士紳,文革時期一度被抄家。就在文華女士8歲的時候,那個特殊的時期結束了,她外祖父家被查抄的部分財產和書籍被退還,這其中就有一些古典名著。受外祖父的影響,文華女士自幼喜歡古典文學,無論是長篇小說,還是唐詩宋詞,都是她涉獵的目標。據她自述,她10歲時讀完了《西遊記》。上四年級的時候,她讀完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唐》《上下五千年》《東周列國志》等書籍。上初中的時候,為給中考做準備,她把精力都用在課本上。上高中以後,正值《紅樓夢》電視劇熱播。看電視的時候,總覺得少了些文字的讀白,於是跑到了鎮里文化站去租書、借書,惡補了N遍的《紅樓夢》原文。到了高二下半學期,由於意外變故,不得不輟學回村務農。在回村務農的20年間,一直沒有放棄對古典文學的摯愛,併產生了創作的衝動。2007年開始,她開通了博客,藉助這個平台發表自己創作的新體詩。自2009年開始,文華女士開始創作舊體詩詞。由於她特殊的生活和情感經歷,使她的詩詞通俗中見典雅,柔美中見性靈,內心的感悟和心理變化被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形成了自然淡雅、感情真摯細膩的藝術風格。

上世紀70年代,市場尚不發育,集市上幾乎沒有賣春聯的。每到春節,村民都要到合作社買幾張紅紙,然後請識文斷字的先生手書春聯。文華女士的叔父是村裡的教師,書法功底非常好,十里八村小有名氣。每到年底,全村的春聯差不多都由她的叔父寫就,這對文華女士幼小的心靈產生了重要影響,從此,她迷上了紅紙黑字的書法楹聯,並樂此不疲地幫著叔父裁紙、研墨以及送春聯、讀春聯……在文華女士看來,這是她孩提時代最幸福的事兒了。

到了而立之年,文華女士的眼界開闊了,她對書法的興趣已經達到了極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有幸成為著名書法家何俊田的弟子。從下定決心研習書法的那一天開始,她每天都沉浸在讀帖、臨帖的世界裡,有時持續到凌晨兩三點鐘才休息,可謂廢寢忘食。就是偶爾早睡,到了被窩裡,大腦里仍然琢磨著字的結構、筆畫,比較著不同書體的異同。「技藝修成夢不窮,不關曉月與西風。筆頭褪去松煙墨,被裡猶拈一指功。」 這是她《論書詩》系列詩作中的一首,道出了其沉迷於習字過程的真實經歷。

文華女士用心臨摹、創作,她每年習字用的宣紙都不下二十刀,堆滿了她的書房和卧室的各個角落,以至於經常引起丈夫的「抱怨」。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她的書法便小有成就。成名之後的她,仍然謹遵師訓,守住藝術底線,不為書法界一些不良風氣所惑。正如學者張振發先生所評價的那樣,「她把學習和傳承歷代先賢的真、善、美始終如一的作為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目標。毫無急於求成的浮躁心態。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終於被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成為本鄉本土書法家的開山女傑。」

文華女士是少有的集詩詞家與書法家為一身的作者,她把書法與舊體詩詞融會貫通,做到了相輔相承、相得益彰,此等文魁古來不多,而作為女性形神兼具者少之更少。她的作品既抒發了作者建功立業的理想,傳遞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在內容上,既有陽剛之氣,又有陰柔之美;在書體上,用筆朗暢,雄健深沉,道法自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用古樸渾融來形容文華女士的書法作品,是我欣賞後的直觀感受。文華女士的書法既蒼朴高古,又清新自然。她注重字的造型和經典的用筆,更注重於字的神采。她的行書和楷書均博採眾長,結構嚴謹,線條疏朗遒麗,筆峰遒勁,形神兼具。欣賞文華女士創作的詩詞書法作品,會讓讀者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純然是一種享受。武清籍學者張振發先生評價道,文華女士的書法「正統大氣,骨骼清奇,柔中帶剛,縱橫有向,低昂有態,諧不傷雅,神骨俱肖。她善於用長鋒純羊毫作書,蘸滿濃墨,柔媚出奇,但見她運筆游刃,揮灑自如,酣暢流利,一幅風骨遒峻、造型端麗的作品油然而生。」

文華女士書法自成一家,這或多或少源於恩師何俊田先生的指導。何俊田先生是雍陽書壇巨擘,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的得意弟子。他的書法,縱向取古,橫向取今,以盛唐楷書作底,上溯北朝碑版,潛心研習篆、隸、行、草,諸體兼擅,成就自家風貌。他的書法嚴整遒勁,沉實洒脫,俊美中含剛毅,朴茂中顯雄渾。既有建安風骨,又具唐宋神韻,更有時代氣息,給人以質樸醇厚之美感。何俊田先生在潛心耕硯的同時,同樣酷愛古典文學、詩詞歌賦,對戲劇、曲藝、音樂、美術都有研究,其中舊體詩功力最為深厚。所謂名師出高徒,作為書法大家的嫡傳弟子,文華女士確實得到了何俊田先生的真傳。

俗語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文華女士並沒有停留在繼有的成就上,她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把詩詞書法這個「副業」做成了自己「主業」,自奮自立的在宣紙上苦心耕耘。她在「專工」的基礎上,注重汲取百家之長,拓展自己的書法天地,從「二王」到顏柳,無不為之所用。文華女士人生多舛,她把坎坷的經歷,睿智的人生體驗和豐富的內心情感,都融化在濃墨重彩之中,幻化為作品的靈魂。她的書法正統大氣,柔中帶剛,力透紙背,正是她生活軌跡和人生感悟的真實寫照,讀之令人肅然起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6 的精彩文章:

知名書法家丁福春作品欣賞

TAG:資訊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