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智要聞資訊

三智要聞資訊

為了讓大家在三智書院這個大家園共同度過的每一段歲月、每一次精彩瞬間能夠有跡可循,也為了溫故知新,我們在每周一的三智書院官方微信發布三智近期要聞資訊,預告三智課程與活動。

活動

回顧

精彩解讀《論語》與《詩經》

《論語》經解玩習音頻

《詩經》經解玩習音頻

4月18日,三智書院國學公益講座邀請著名儒家學者楊汝清老師為大家講解了《詩經》及《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行: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忠: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任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信: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孔子從以上四個方面來教育學生。今天,我們的教育又在注重什麼呢?

大家可通過上方二維碼進入相關音頻,回顧往期內容。

2018陽明心學峰會在餘姚成功舉辦

4月19日,主題為「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的2018陽明心學峰會在浙江餘姚成功舉辦。開幕式上,餘姚市委書記奚明,陽明論壇組委會秘書長、三智創始人、北京三智文化書院理事長高斌,寧波市政府副市長許亞南等領導發表了致辭。開幕式後,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先生,陽明論壇組委會副主席、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北京三智文化書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守常,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三智陽明研究院執行院長、著名歷史作家度陰山,寧波市社科院院長陳利權教授等專家學者發表了主旨演講與座談。峰會期間舉行了重走寧波陽明之路啟動儀式。下午一行人參觀考察了王陽明故居、中天閣,考察了宋代浙東文人彙集之所、也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桃源書院。20日,在桃源書院舉行了祭孔典禮,陽明心學峰會暨《桃源書院》一書、《四明桃源圖》發布典禮。為進一步傳承弘揚陽明心學,共同探討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大力彰顯文獻名邦獨特神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學啟迪智慧——經典浸潤人生》

4月19日,三智東方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朱玉昆老師以《國學啟迪智慧——經典浸潤人生》為題講到: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這段話意思是一一子貢問老師說:貧窮但不巴結奉承,富有但不驕傲自滿,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可以,但比不上貧窮卻能樂道,富有卻能好禮更好!貧窮不餡媚,說明你內心裡還有窮的觀念,貧而樂道,說明你已擺脫窮的觀念,不做物慾之奴,超然貧富之外,進入人生大道,當然是喜樂、是安心了。富而無驕,內心還有驕傲,只是提醒自己行動上不要表現出來。富而好禮,說明已經超然富有之外,能以禮公平待人,心無貧富觀念之分,自然境界又高一層。儒家追求仁德為本,貧富不是衡量德行的標準,安貧樂道、恭敬有禮才是人生的目標,同時,也反映出儒家並不排斥富有。

探訪北京千年古剎,感受京西民俗風情

4月21至22日,三智同學會與三智京西書院聯合為三智同學們組織了獨特的京西三寺一村文化遊學。三智學員們伴隨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探訪了北京千年古剎,感受了一把京西民俗風情。同學們相繼參觀了戒台寺、潭柘寺、白瀑寺、爨底下村和門頭溝民俗博物館等地。正印了《論語·先進篇》中曾皙那句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春日春雨春遊,同學同心同趣,不可不謂人生一大樂事!

三智琴中儒釋道古琴傳習班一階第九單元課程舉行

4月21-22日,三智琴中儒釋道古琴傳習班一階(四期班)第九單元課程在三智書院順利舉行。兩天的課程,同學們在紀志群老師(中國第一位古琴博士)和寧曉靜教授(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的帶領下不斷地完善技法,雕琢琴曲,精益求精。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複習琴曲《陽關三疊》,穿插講解琴人必修經典琴論《谿山琴況》。

兩位老師先帶領大家複習,精講重要指法,並針對同學彈奏時的問題一一指導。紀老師著重為大家講解了讀琴譜的規律原則。同時,紀老師穿插講解了《谿山情況》之「澹」況與「淡」的區別:「澹」關乎心靈和精神境界,使人游思縹緲,娛樂之心不存,不求不競,如雪如冰;「淡」則系乎味道和顏色的變化,故兩者相距甚遠。

三智琴中儒釋道古琴雅集

——琴為何物

21日下午,「琴為何物」的古琴雅集圓滿舉行。雅集上新老學員們分享心得、演奏琴曲,各顯神通;寧老師彈奏了《陽關三疊》,紀老師撫彈了《鷗鷺忘機》和《神人暢》,曲悅人心,酣暢淋漓。

內丹實修與黃老內丹經典解讀

4月19-22日,三智生命文化養生研究院院長、中華傳統文化養生學者於德潤老師與三智學員們在晨曦中吐故納新,修心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於老師為三智養生班的學員們講解了黃老內丹與內丹實修的智慧和修鍊奧妙。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性命雙修、煉神還虛,以復歸於自然之道。

活動

預告

精彩解讀《論語》與《詩經》

4月25日下午14:00-17:30,三智書院國學公益講座邀請著名儒家學者楊汝清老師在三智書院為大家講解《詩經》及《論語·述而》。歡迎各位喜愛傳統文化、對《論語》《詩經》有所感悟的人士前往三智書院參加!

古希臘文明的演進

4月28-29日,武漢大學珞珈學者哲學院趙林教授將為大家在三智書院講解《古希臘文明的演進》,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一心

中得

心得分享

書院傳統是什麼呢?是為自己負責,為古聖先賢負責。我讀書,我繼承這個文化,為世界負責,這才是書院未來能夠發揚光大,甚至於改造我們這個社會、改造現行教育體制最重要的力量。如果這個力量喪失了,辦再多書院都是沒有意義的。

三智一心中得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孔廟為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所毀,正德皇帝下令建城衛廟,於是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曲阜城牆,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竣工,並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因正南門為孔廟而設,所以應視正南門與孔廟為一體。門上城樓在1930年戰爭中被毀,1989年重建。

那「仰聖門」又是怎樣變為「萬仞宮牆」的呢?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自此,「仰聖門」又名「數仞宮牆」。而後來,明代學者胡纘宗等認為「數仞宮牆」不足以表達對孔子的讚賞,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胡纘宗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數仞宮牆」變為「萬仞宮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智書院 的精彩文章:

人是情感的存在!蒙培元成長小記
「陽關」訴離情,琴況明性靈

TAG:三智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