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好政策要先「落地」再「生根」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天津中小學課後託管解決家長後顧之憂。圖為天津市河西區梧桐小學學生在課後自主閱讀。 劉東嶽 攝

小學生放學早,雙職工家長接送難的「三點半」難題,是近年來家長們關注的熱點。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教育部將繼續推動「三點半」工作,「政策紅包」將更加厚實。

其實,早在2017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中小學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後服務責任,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豐富多樣、有利於學生全面成長的活動。

《意見》印發後,南京市探索了「彈性離校」模式、北京市由政府買單解決課後「三點半」難題、上海形成了校內晚托班並採用「公益兜底」模式等。截至3月,已有25省制定了措施緩解「三點半」難題。

這些惠民舉措受到百姓的稱讚,大大提升了家長的幸福感。但是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地方教育部門也遭遇到不少新問題,需要用創新思維、集多方力量,才能讓這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作更持續穩定。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學校辦「託管」

新任務遭遇新難題

根據筆者對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修的局長和督學的調研發現,由於地區差異、城鄉差別和政策執行環境的複雜性,很多地方出現了由解決「三點半」難題帶來的新問題。

教師負擔增加。一些局長反映,由於學校下午三點半至六點半託管學生,教師的勞動時間延長,導致教師疲憊不堪。在實際工作中,中國的中小學教師負擔不輕。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每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

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教師還需承擔課後託管工作,有些學校還開設了不收費的興趣班。結果就造成了教師從早忙到晚,「有的人連口水都喝不上」。有局長認為,像這樣過度延長教師工作時間,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造成了學校工作難以持續開展。

教師收入差距拉大。在很多實現了課後託管的地區,都採取了政府出資或家委會籌集資金、補貼學校的模式。一般而言,都是按照生均標準兌現經費,同時,學校也按班級人數兌現對教師的補貼。因此就出現了一個新現象:部分地區規模大的學校,參與學生多,負責託管的教師收入就高,有教師每月能增加兩千元的收入;反之,規模小的學校負責託管的教師收入就低,有的教師每月僅增加幾百元。因為課後託管拉大了教師收入差距,成為校長、地方教育管理者的新難題。

此外,有一些地區,還有寄宿制學校。相對走讀學校,寄宿學校的教師付出更多,承擔的管理工作更加繁重,但卻沒有增加相應的補貼,也形成了新的教師收入差距問題。一些寄宿制學校的教師,對此意見不小。

學校負擔增加。學校是課後服務的主體,但這也增加了學校的工作難度和安全管理的責任。有局長發現,為了減輕負擔,有個別學校出現了勸退學生的現象。有學校的班主任會動員家長盡量安排孩子到課外託管機構或回到家中。在學校的「努力」下,有些學校參與課後託管的學生比例不足10%。

午休託管等問題出現。有些地區不存在「三點半」難題,而是午休託管的問題。例如,青海某地區小學學生中午12點放學,下午的課程兩點半開始。學校的作息時間雖然與其他企事業單位同步,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無法回家,中午只能去午托機構吃飯、休息。「三點半」政策出台後,有家長提出,希望政府也能解決午休託管問題。

對這樣的要求,有教育局長認為,類似小飯桌的午托機構需要規範管理,否則容易出現食品衛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隱患。地方教育部門應該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對市場加以規範和治理。但要學校承擔起午休責任,難度確實不小。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破解新難題

學校社會家長齊努力

在調研中,教育局長們普遍認為「三點半」難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是教育部門不能推卸責任,要將能做的先做好。

學校應創新課後服務內容和形式。課後服務也是學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北京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的通知》,規定各區學校每周要安排不少於3天的課後1小時的體育、藝術、科技等社團活動。吉林長春自2017年開始實行「蓓蕾計劃」,每周5天在學校正常放學後延長90分鐘,先安排學生做完作業,然後進行體育、藝術、科技、閱讀等特色活動。

教育行政部門應創新課後託管模式。《意見》提出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後服務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補助。在這一管理模式倡導下,很多地區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或「家長委員會委託」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後服務內容。

青島市採用「學校家委會主導、學校參與配合」的模式;廣州天河區引入有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為學生開辦興趣課程與託管服務;北京朝陽區與社區青少年教育培訓中心合作,協同整合社會培訓資源為學校開設興趣班。

鼓勵社會各界積极參与課後託管。「三點半」是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寧波市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四點鐘學校」,依託少年宮和網路空間進行積極探索。

廈門自2008年就開始探索「四點學校」。此後,成都社區教育學院也與社區合作合辦公益性託管班。這種模式是由社區出場地、籌集資源,接納轄區學生,開展的管理服務和興趣輔導,對轄區青少年免費開放。

此外,地方還可以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等資源。日本中小學生自己上下學非常方便,學生3點放學後,可以去免費的「兒童館」、厚生文化會館、地區圖書館等。這些機構離家較近,且覆蓋率高,一般營業至晚上6點左右。

25省探索課後服務出高招

制度待健全

為學校免除後顧之憂

調研中,局長們普遍擔心的,就是因為課後託管帶來的一些問題,比如安全問題、家校糾紛等,都害怕「好心」不一定能辦成好事。對此,從教育內部來講,應做好安全管理、績效分配與督導工作。而從外部來說,公安、民政、社區等相關部門都應給予更多支持,這關係著民族的未來。最重要的是,家長也要對學校多加理解。

安全管理是做好課後服務的前提。在學校層面,學校不但要規範課後託管的登記、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還要制定應急預案措施,保障託管學生安全。在區域層面,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進行指導和檢查;另一方面還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統籌各類資源,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比如,教育行政部門要與公安、消防、食葯監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

北京大興區課後延時服務採取教師簽字交接、家長簽字領學生的制度。南京採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學生用二維碼簽到,家長通過手機APP了解學生簽到情況並確認接孩子回家。

績效分配是鼓勵教師參與課後託管的動力機制。在補貼發放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需要發揮統籌功能,避免出現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應科學核算課後服務工作量和人數,在保證相對均衡與有效激勵的情況下,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校進行補貼;行政部門也可以給學校更多政策執行空間,由學校自主決定教師的績效分配。

教育督導要跟上。教育部一再強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要精心謀劃、科學合理配置內容,而不是「補課」。督導部門應將課後託管作為責任區督學常規督導的一項重要內容,還可以對此進行專項督導,將這項指標納入中小學考評體系。

南京市從2017年開始,每年9月底前對各區「彈性離校」工作進行年度督查,督查結果與市級獎補掛鉤。同時南京市教育部門還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群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將這項工作納入全市民生幸福建設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

(作者 佛朝暉 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行政教研部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4日第5版 版名:區域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智能科技教育搭建創新人才之橋
2017年48萬留學人員回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