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戰:中國有「戰略縱深」必浴火重生

中美貿易戰:中國有「戰略縱深」必浴火重生

孤立的看一時得失,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的兩三個回合,似乎我們更顯「肉疼」:中興被美國斷供晶元,極有可能因此進入長達7年的「休克」,這無異於挨了老美一記重拳,中興就此被打上生死輪迴的奈何橋。但若拋開眼前得失、腳下進退,從長遠看,由經濟領域的高效決策運行機制、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構成的消費市場、發展中國家巨大潛力等「縱深資源」分析,中美貿易戰就算打得「殺敵三千自損三千」,中國經濟增速也將在幾年內浴火重生,奠定更堅實的發展基礎。

首先,在「肉眼」可見的高科技行業領域,我們雖然可能會損失掉一些目前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比如類似中興這樣核心部件依靠進口、核心技術的「七寸」拿捏在別人手裡的企業。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華為一類已經有了相當研發能力、在國際技術市場上可以挺直腰板說話的中堅。我們的「晶元之痛」,並不是根本不能解決的問題,隨著更多的「中國力量」警醒覺悟後資本和技術的投入(比如阿里巴巴資本加入晶元製造業),這個「七寸」假以時日,會變得更短、更少,讓敵手不能再輕易拿捏。當然,一項尖端技術從研發到商業運用再到實現行業普惠,一般規律下會需要不短的時間。但在中國,我們有最高效的決策和執行機制,事半功倍不在話下。再說,晶元製造雖然對硬體製造工藝要求很高,軟體配套開發需要技術,但中國的製造、開發技術,早已不能和20年前同日而語。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那些短視的「大企業」,只會算眼前小賬,覺得買現成的比自主研發「實惠」得多,才導致中興一干企業身陷困局。這次美國的貿易大棒,打疼類似短視企業的同時,對更多的中國企業,更像是吹響了自主研發的衝鋒號。

其次,中國的內需,說了很多年、「擴大」了很多年,其實在我看來還處於半開發狀態:我們的消費方式是「儲蓄」消費方式,消費金融雖然開發和發展了一部分,但更廣大的中國居民,在房車之外的大件耐用消費品領域,仍然堅持「量入為出」原則。也就是說,如果像美國人那樣,用更有效的金融手段來撬動消費市場,中國的城鄉居民,還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可挖。再者,中國農村到目前為止,還有至少一半的地域和人口,還處於半自給自足、半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的農產品,還沒有進入流通領域成為商品。隨著美國的大豆、玉米進口量減少,以及農村土地確權流轉再加城市化進程促進土地集約經營,中國農村、農業經濟,會在後續不短的一段時間,成為拉動內需、隨供給側提升而迸發巨大活力。中國農村,會是中國經濟又一個待開發「富礦」——消費和供給同時興旺。這與老美百多年來就已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的農業和早已商業化的農村相比,我們更具依靠國內經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發展中國家」給我的想像力,一向是大步向前、前程遠大的直觀印象。中國肯定是發展中國家,這就意味著在一切都未「功德圓滿」,有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發展可能。再把眼光放得更加寬闊一些,我們在看美國經濟夥伴這個「既得利益」的同時,也要看到在「一帶一路」大旗下,正在向著中國聚集而來的更多夥伴。就算美國最鐵杆的兄弟歐盟,在中美貿易戰打到現在這當口,還恪守「沉默是金」保持中立。同時,中國秉持的「更加開放」承諾和全新的互利、共享、多贏理念,正在懟得以軍事和技術霸權,玩「零和遊戲」的美國體無完膚,從更縱深的價值觀層面,於世界而言,中國將更普惠、更普適、更受歡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修昔底德」無可迴避的到來,美國非要紅著兩眼尋找我們懟仗,我們要有底氣、要沉得住氣。「危機」的正確解讀,是危中有機,眼前會痛,但長遠來看,我們不但不怕,還可相當坦然:看誰先有力氣從陷阱里跳出來,解脫困境謀得更好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創雲南 的精彩文章:

TAG:農創雲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