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夜讀傷寒:越婢湯神秘方名大揭密

夜讀傷寒:越婢湯神秘方名大揭密

在整部《傷寒雜病論》中,越婢湯所散發出的神秘光芒,穿越了近兩千年的時光,依然詭異的照耀著整個中醫世界。無論其組方用藥與脈證的矛盾背離,還是方名的奇異詭譎,都讓歷代中醫大神們傷透了腦筋。

神秘的方名

這裡暫且羅列一下歷代中醫名家對越婢湯方名有代表性的解析:

一、成無已的以婢為脾論:即發越脾氣,通行津液的意思。見於金代·成無己的「脾治水谷,為卑臟若婢……是湯所以謂越婢者,以發越脾氣,通行津液」。

二、方有執的「超越卑微」論:方氏在《批註傷寒論》謂「越,逾也、過也;婢,女子之卑者也」。(《傷寒論條辨》)

三、喻嘉言的擬人論:「石膏之辛涼,以兼解其寒,其柔緩之性,比之女婢。」

四、近人柏德新的越級論:使被壓迫的臟腑越級,免受壓迫的意思。如其在《傷寒溯源集》中說:「越婢實有使婢越級出其受壓地位之意。結合疾病,則有發越……『肺之鬱閉』。」

五、錢潢的越國婢女論:錢氏在《尚論篇》中說:「或以此治越人之婢而得效,遂以命方。」

六、日本江戶後期醫家森立之的婢為痹論:森立之是日本考證醫學的泰斗級人物,其在《枳園叢考》中,對「越婢湯」方名從文字學和訓詁學角度作了大量的考證,提出「越婢湯」當為「越痹湯」的說法。

七、戲說演繹論:說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突患頭昏目眩,渾身乏力、全身浮腫、下腹脹滿、小便不利之疾。召來太醫會診,切脈服藥。但一連十幾天,病情絲毫沒有減輕,反有加重之勢。滿朝文武大臣急得無計可施,太醫更是有如熱鍋之蟻。一再會診商討,束手無策。越王煩躁大怒,大斥太醫無能,下旨要斬。並在全國張貼告示:誰能治好越王之病,重重有賞!可是一連數日,無人應診。

這時,越王的一個婢女自告奮勇,願給越王治病,並說如果治好了越王的病,不求獎賞,只要越王赦免眾太醫就行。大臣們深感驚訝,太醫更是驚奇不已,誰都不相信這個婢女有什麼醫術。可是越王被疾病折磨得甚苦,且目前又無人敢來應診,也只好抱著一線希望,將信將疑勉強同意婢女診治。說來也奇,越王服下一碗湯藥之後,不多時全身輕快,浮腫漸退,病已去了一大半。三劑後病痊癒。

越王大喜,對這個婢女大加讚賞,並封為妃子。被赦免的太醫們個個自覺慚愧,同時滿腹狐疑,暗暗驚嘆,一個婢女,哪來這等高超醫術?於是結伴向這個婢女道謝救命之恩,並討教她到底用了什麼靈丹妙藥。婢女聽後,說道:「我哪有什麼高超醫術、靈丹妙藥,其實都是平常向你們學的呢!我經常熬藥服侍王宮上下,久而久之,我熟悉了什麼葯治什麼病。這次大王患病,你們處方不驗,是因為你們懼畏大王,認為大王是龍身玉體,不敢用平時常用的這些峻猛廉賤的藥物,豈能奏效?」一席話,說得太醫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事後,太醫們將婢女所用之方劑,取名為「越婢湯」,並載入醫書。

以上對越婢湯方名的解析,聚訟紛紛,終無定論,其正確率有多大,大家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暫不評論。

神秘的組方用藥

先看原文,再將其神秘之處列出: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朮四兩。

一、脈浮用麻黃沒錯,但是後面有自汗出,應是桂枝湯證,而依然用麻黃,這是越婢湯方葯與病證背離之一;

二、「不渴、無大熱」而重用石膏,用量相當於現在的125克,這是方葯與病證背離之二;

三、脈證中明明點明「風水惡風」後,給出「越婢湯主之」的治法。但在越婢湯後的服用方法中,卻又特別註明「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朮四兩。」這又如何理解?

四、本篇一開始對風水的論述是「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而本條沒有骨節疼痛,而多了皮水證中的一身悉腫,出現此類病證的病理又是什麼?

五、本篇對水腫的治療原則有「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本條「一身悉腫」,但越婢湯用藥卻發汗有餘,而利小便不足。

方證揭秘

如果對本條病證「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進行深入辯證、研究,還是能發現一些端倪的。

「一身悉腫」,說明脾氣虛,在《病機十九條》中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論述。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則必濕邪困脾,從而使脾不健運,所以越婢湯中採用大棗和甘草這兩味葯來大補脾氣。

另一方面,一身悉腫這一外在表症,說明水濕之邪在表,而非在里。如濕邪在里,則會出現大便溏瀉的病症。

而水濕之邪聚與表皮,這又是什麼病理引起的呢?

我們知道,風性浮散,水性潤下。什麼情況下才能使潤下之水上浮到表皮呢?這必須在具有浮散之性的風力極強的時候才能達到。經常開車跑高速的朋友,遇到下雨高速行駛時,會發現汽車前擋風玻璃上的水珠,在高速風力的衝擊下,會極快的向上流動。取象比類,水濕聚於表皮引起一身悉腫的原因,也必是內風極強鼓動的結果。

那麼這極強的內風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中醫學有一種現象,叫熱極生風。那麼這熱又是從哪裡來呢?

上面已分析過,本證是濕邪困脾引起脾不健運。脾氣虛,則脾不升清。而脾本主升清,胃本主降濁。脾胃為臟腑樞軸,脾氣不升,必會引發胃氣不降。胃為陽腑,具陽明燥金之性,胃氣逆則其燥金之氣必上炎,一旦燥金之氣過於強大,必蒸動水濕外溢。這即是熱極生風,風迫水濕聚於體表,形成一身悉腫的主要原因。

既然熱極生風,那麼此條為何會說「不渴、無大熱」呢?

其實,這「不渴、無大熱」只是一種表面的假象。內有水濕,肯定不渴;體表亦有水濕停聚,胃火上逆根本突破不了皮下水濕,只能蒸動其一部分外出為汗,這即是「脈浮……續自汗出」的原因,所以體表外根本體現不出大熱之象。

胃火上蒸,卻又難以透發,邪之出路被閉阻,所以不能被「續自汗出」的假象所迷惑,從而重用麻黃解表,以開邪氣外出之路。同時重用石膏,以清降胃火。

辯證至此,方能分清哪些表證是假,哪些表證是真,透過表證看清內里實質,才是本條組方遣葯的基礎。如果面對這些重重諜影,而不辯真假,你就只能被這些表證所迷惑,而找不到主證,抓不準病機,從而錯失醫治良機。所謂用藥如用兵,敵我不分,善惡不辨,小之喪身,大之喪國,這種事例在歷史上重演的已經不少了。

方名揭秘

仲景之所以要以「越婢」來命名本方,只有一個可能,即是「越婢」完全能配得上——或非常適合這一病證和方劑。

歷代醫家對此方名的理解,之所以難以讓大家信服,問題多是出在對讓方名與病證、方劑的本身脫離開了。

婢,《說文解字》解釋為「女之卑者也」。後通指為「古代罪人的眷屬沒入宮為婢,後通稱受役使的女子。」

越婢即是地位卑下的古代越國女子。從歷史上看,越女之所以能成為我國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原因即在於,一是越國多出美女,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即是西施;其次越國被吳國打敗後,作為亡國之女,在夫權至上的古代,其地位的低下更可想而知了。這也是以西施為代表,從小生於農家,以浣洗衣服為業,因長相美麗,被作為政治犧牲品,進貢給吳王夫差,以美色來亂其朝政,從而達到復國的目的。這放在當代其實就是一美女間諜。

雖然西施為自己國家而出賣美色,但是在貞節觀特重的古代,還是被士大夫所鄙視的。所以東漢時期,將以西施為代表的越女,稱為越婢,是有其時代特徵的。西漢著名辭賦家枚乘在其《七發》中即有「越女侍前,齊姬奉後」的描寫,即是當時對越女鄙視的真實寫照。

而西施開始被世人以正面形象傳頌則是出現在唐代以後,特別是王維在《西施詠》的名句「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以及李白的《越女詞》後,西施才真正被人們所褒揚接受。

言歸正傳,越婢即亡國之越女,其代表人物為西施,在古代被視為潛入吳國的一名女間諜。而以其命名的方劑,對應的脈證,經過上文分析,也是諜影重重,真假難辨,與潛入吳宮的西施身份何其相似。且自古人將女人比作水,而本證作怪者亦是因水而起。

所謂的越婢湯,即是借越女西施以外表如水的假象以達到禍亂吳王的真實用意,來比擬本證如何透過因水邪戀表所同樣引發的重重假象,來組方遣葯深入敵宮清除邪氣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深易醫 的精彩文章:

TAG:雲深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