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中國人去美國治療癌症?這篇刷屏的文章究竟該怎麼解讀

一個中國人去美國治療癌症?這篇刷屏的文章究竟該怎麼解讀

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篇文章:《一個杭州人在美國治療癌症的經歷,感慨萬千》。該文講述了一對夫妻,丈夫因頸椎酸痛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骨巨細胞瘤」,需住院手術,否則可能有癱瘓的危險。夫妻倆不甘心這樣的結論,亦不滿於醫院的「疏忽或者輕慢」,轉而求助美國醫院。成功赴診後,不但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更幸運地發現得的病屬於「骨髓瘤」,無需手術,放射治療效果最好。結果治療一切順利,生活亦恢復正常。

癌症患者是否有必要出國診療?一直是受到熱議的話題。針對這篇文章,貓頭鷹採訪了腫瘤學專家王晨光博士,請他就這對夫妻在國內國外的就診與治療經歷,發表自己的看法。

1. 不懷疑這位「患者」在中國和在美國的診療經歷;

2. 這實際上是為「出國就醫」機構做的軟文,但這種鼓吹癌症患者海外就醫的軟文,對眾多癌症患者是不負責任的;

3. 不建議腫瘤患者出國診療,基於以下原因:中美在癌症的診治上,水平差別不在於手術,也不在於藥物,並沒有隻有美國才有的「靈丹妙藥」。大多數癌症患者的治療是終生性的,不是到美國治好回國就能萬事大吉的。我的建議有兩點:對抱有出去把癌症「治好」的想法的絕大多數患者,不推薦;對有實力支撐終生在美國治療和生活的,可以考慮(但跟是否必要無關);

4. 中國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在腫瘤診治上既有世界領先水平,也存在著大量反醫學主流的診療方法(比如中醫);

5. 腫瘤和腫瘤不同,不同腫瘤患者的預後差異很大,例如,有預後很好的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等,也有當前預後依然很差的胰腺癌;

6. 在確診基礎上,腫瘤治療的手段差異很大,超過80種不同組織類型和幾百種分子分型的腫瘤。以乳腺癌為例,常見的有5種腫瘤類型,不同腫瘤類型的治療有明確的指南要求;

7.中國民眾不僅缺乏優質醫療資源,更缺乏對健康的科學認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作者簡介-

王晨光,生物學博士。曾任美國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托馬斯傑弗遜大學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腫瘤學研究、教學和抗腫瘤藥物研發。

科學貓頭鷹以傳播科學知識、探索自然世界、成就個體健康為目標,致力於為大眾提供嚴謹的科普內容和靠譜的健康信息。在過去的一年裡,越來越多的科普內容陸續向讀者免費開放,但公益化的努力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在此呼籲更多的朋友成為科學貓頭鷹「榮譽會員」,以您的慷慨捐贈,為科學貓頭鷹的運作提供必要支持和有力保障。感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父親去世癌症男孩慘遭拋棄  單親媽媽獨自帶兒求醫
兒童癌症警示:孩子這些毛病不是小毛病,請媽媽們收藏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