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榆社文學|校園】源泉(諫太宗十思疏課堂反思)

【榆社文學|校園】源泉(諫太宗十思疏課堂反思)

攝影|張雲

GIF

源 泉

郝兆馳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徳義。」短短一句話,魏徵就道出了國家興亡的玄機。人民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托載一個國家的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萬物皆有它們的源頭,只有源頭不斷地給予它們能量,它們才能具有活力。

在這個世界上,學習是每個生物都無法逃避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而作為最智慧的人類,我們的學習更是具有意義了。因為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新時代。學習成了一個人永葆生命活力的法寶。「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終身學習的理由。那個「一次充電,終身放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們迎來了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

在終身學習這方面,毛澤東同志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功績、思想和文章,世人已經有目共睹,但就他這樣一位世人景仰的偉人,即便晚年卧病在床,仍然對《容齋隨筆》愛不釋手,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使學習的源泉充分涌流呢?在我看來,終身學習強調的是全身心投入,就像我們的學生時代,但也重視細水長流的日積月累。只有一天天支持下去,每天邁出一小步,日積月累的小步終將成為一大步,再小的源泉不斷地湧出水,也會聚集成一條大河。有人問,怎麼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我想現在應該有了答案了,那就是學習!終身學習將給我們帶來光明,讓我們用明智的眼光去看世界。

大樹在大地上自由成長,那是因為它根的養育使它枝繁葉茂。泉水在林間自由穿梭,如果沒有了它身後的源泉,它也將不復存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滋潤他的心靈,他便會與這個時代脫軌,因此,我們要與時俱進,使自己力量的源泉充分涌流。

GIF

善始善終

梁晨琦

常言道: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這句話所強調的,是一種善始善終的精神。然而,許多人在做事時卻都是只重視開始而忽略結尾,從而造成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失敗結局。

西楚霸王項羽小時候就是一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人。剛開始時,他父親讓他讀書,他讀了幾天就想著去練武,還振振有詞說天下大亂,只有武術才是爭奪天下的法寶。他父親只好又教他武藝。但可想而知,不久之後他又想著去學別的東西了。就這樣,項羽長大了,後來他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失敗了。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他虎頭蛇尾的做事態度。這是他不肯善始善終而造成的惡果。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鐘、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西方有一位數學家,畢生從事圓周率的計算。他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圓周率推算到了小數點後的七百多位數,可是後人卻發現他在小數點後的二百多位數那裡就出錯了,這意味著他後面的努力全是無用功。真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如果他計算時能由始至終都抱著嚴謹的態度,也許就不會留下這麼大的的遺憾了。

事情一開始時,人們都能以積極、嚴謹的態度去做,可是,做到一半時,就會有人鬆懈。只有由始至終都能克服自己的躁動,以不變的態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史上有許多文學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們由始至終都抱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謙虛地向別人請教,終於成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還有我們的航天工作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著枯燥的計算、訓練,卻始終以熱忱的心去對待,不忽略任何一個小數點、任何一個細微的細節,才使得我們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至今還未出現美國「哥倫比亞號」那樣的悲劇。

開始是重要的,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結尾同樣也是重要的。因為如果在事情將要完成之時犯一點小錯誤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像重視開始一樣重視結尾吧!

GIF

自然的力量

張雨蕾

水流之所以能越過丘陵、山川,終歸大海,因為它懂得順應山川的趨勢;陽光之所以能穿過樹林,普照大地,因為它懂得順應樹林的縫隙;風兒之所以能吹過高樓,微風縷縷,因為它懂得順應樓層的空間。順應自然,方能成就人生之絢爛。

穿越歷史的迷霧,「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的場景在腦海中浮現。當時蘇軾由於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內心迷茫 。為解心中不平,他遊山玩水。遊歷讓他學會順其自然。從此,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個心灰意冷的被貶仕人,而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偉大文豪。由於蘇軾懂得了順其自然,中國從此少了一個懷才不遇的仕人,多了一個名垂千古的詩人。

順其自然,讓人在面對選擇或困難時能輕鬆而解。頑守固執,卻使人一蹶不振。

眾所周知,不是上帝讓猿猴直立,是追求生的力量讓猿猴不得不直立。不是女媧讓母系社會變成父系社會,是追求生的力量讓社會體系不得不如此。不是小人挑撥皇帝與蚩尤戰爭不息,是追求更好的生存的力量讓他們不得不如此。以此類推,可觀人發展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人的野心之故。既然自然創造猿猴,讓猿猴進化發展,或是滅亡,都乃自然規律,人屬萬物,人為,非人為,物為,非物為,皆是名稱而已。自然,自由的,理所當然的,都乃規律所致。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我們感覺到氣候異常,或許是關掉空調的一瞬間吧;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人感覺到海面上漲了,或許是水漫到岸邊小屋中吧;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人人心中烙下了敬畏自然的烙印,是從接二連三的海嘯洪水開始,還是從接二連三的地震開始?人人都開始怨恨破壞了自然的人,但自己仍然浪費著紙,仍然讓匆匆的水流過下水道,好在有些天才發明家,想到了回收廢紙重利用,發明了讓水循環使用的機器,人終於喝上了自己曾經用過的水。

自然的力量有多麼強大,我們就應該多麼順應自然,「思三驅以為度」反映的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未來可期。

GIF

讀《諫太宗十思疏》有感

楊賀媛

俗話說:「再富也富不過三代。」正如魏徵對唐太宗的告誡——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人們總是安於享受美好生活,而忘記這個時代與時俱進,適者生存是自然的一條法則。人一安於現狀,就難以沉思,等到災難來臨就後悔莫及。人人都有一方天地,都需要居安思危作支撐,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天它就那樣的塌下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青蛙放在鍋爐溫水之中,一開始它會十分享受並不會掙扎,當水溫慢慢上升到了100度,足以讓它死亡之時,當它反應過來水太燙了,危急到它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可是,你要一開始就把青蛙放到100度的水中,它一定會掙扎,並且可能會跳出危境之中。人也是這樣的。人在逆境中容易覺醒,容易沉思。而越是安逸的生活,很容易沉醉在紙醉金迷。所以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

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只有不斷的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翻開歷史長河,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勾踐卧薪嘗膽、范蠡成功而退、劉邦勵精圖治……國家如此,個人成長何嘗不是這樣?邁克爾戴爾曾說:「我有的時候半夜會醒來,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這樣的話,那麼你很快就會被人幹掉。」正是因為他居安思危,積極進取,才有如今戴爾電腦的輝煌成就。

南唐李後主的亡國歷史,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就是因為他沉溺於美色,荒廢政事,才導致國破的悲劇。李煜前期的詩都是描寫男女之間的情愛和宮廷生活。不難看出當時的李煜是多麼的享受生活啊!大臣們多次的進諫,都無效。他只認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後半生淪為亡國奴。就是沒有居安思危,才會淪落到亡國的悲慘結局。如果當時的他能早點醒悟,早點沉思,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當然的認為自己很優秀,不可一世。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不努力,遲早被人超越。當你還在為你現在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別人已經摘到了夢寐以求的草莓了。海爾張瑞敏也曾說過:「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這樣才會時時意識到自己有災害。才會提前準備。正是由於這個理念造就海爾打不倒的傳奇。現在雖然有很多牌子出來了,但是海爾還是立於不敗之地。

人為什麼要居安思危呢?因為有些事情是人們無法預料的。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這種意外突發事件,往往讓人們處於危難之間。當你只想像陶潛一樣「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卻說不定有一天戰火會燒焦你的菜園子;當你希望靜觀天外雲捲雲舒,卻說不定有一天空氣中都是漂浮著血色的顆粒……這些都是人們所謂安逸中的危。說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著呢,卻都由不得你!就像被關在籠子里四年的禿鷹,「錦衣玉食」慣了,它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它會被放飛,也想不到它會死於飢餓。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卻不會因為你想安逸而讓你安逸。

所以我們得居安思危,時時刻刻思考自己的處境,時時刻刻思考接下來的事,這樣你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GIF

打好基礎

鄭佳穎

朱元璋不過一乞者,而能創立大明王朝,功傳萬代;陳勝不過一耕者,而能力抗秦,改寫歷史;司馬遷不過一囚者,而能「究九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是什麼,讓他們舉足於世界?是什麼,讓他們站在成功之上?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基礎。

一步一步的基礎,那便是成功的《史記》。

司馬遷的驚世巨著——《史記》讓世人讚嘆不已。那一字字美妙的筆畫,那一段段精彩的描述都是這部巨著的成功之處.但如果沒有好的思緒,那絕妙的文筆又怎能讓《史記》搭乘上「成功」之車呢?所以司馬遷一點一滴的吸收著基礎,每天晚上的挑燈夜讀,每字每句的理解滲透.日積月累,那些語言的基礎,邏輯的基礎彷彿就像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讓司馬遷興奮不已.他將他們在《史記》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賴以基礎,司馬遷登上成功之峰。

一字一句一基礎,成功便是《紅樓夢》。

曹雪芹的一部驚世巨著——《紅樓夢》享譽全中國.曹雪芹本是一名衣食無憂的大少爺,但卻遭到家道中落的慘遇.富二代轉身搖變窮少爺這一戲劇性的一幕在曹雪芹身上上演了.但曹雪芹並不灰心,他用他少年時所學來的知識用來創作《紅樓夢》,嘔心瀝血倍滄桑,一部紅樓終著成。但曹雪芹並未感到滿意,不斷地吸取新知識,不斷鞏固基礎,五次的增刪,終於誕生了真正的《紅樓夢》,賴以基礎,曹雪芹登上成功之峰。

基礎之作《雷雨》,贏得全世界.一場《雷雨》讓曹禺震驚整個世界.曹禺生於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自小愛好讀書,每天學到的知識都能讓小曹禺開心一整天.日積月累的基礎,讓23歲的曹禺以處女之作——《雷雨》贏得「中國的莎士比亞」這個至高無上的稱號。人人都說曹禺擁有戲劇作家的天分,殊不知那是他點點滴滴的基礎.賴以基礎,曹禺登上成功之峰。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基礎是成功的關鍵。故曰: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GIF

腳踏實地

李竟滋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事之成者,則必從根源抓起,腳踏實地。

古有李時珍走遍名山大川,嘗盡世間花草,閱盡四季輪迴。行路風雨加身,其嘔心瀝血而作的《百草綱目》才得以為中醫學做出巨大貢獻,聚起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畏艱苦,愈挫愈勇的精氣神。

腳踏實地,是一種對科學和理性的敬畏,正因如此,人類才得以探索星空的奧秘,追溯海底的起源,而並非非匍匐在皇帝之下,讓諸神決定世界的走向。腳踏實地也是一種對實踐的追隨,不去盲目迷信理論,擺脫教條主義。

蘇聯曾是一個能與美國比肩的強大聯盟,中國將他當做自己的老大哥。但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之後,這個強大,僅剩下了神話,成為了歷史。戈爾巴喬夫僅考慮到了,要注意雲端舞蹈的美麗,卻忽視了當時蘇聯的實際情況,摔了個粉身碎骨。而腳踏實地的中國不艷羨這種瞬間的美好,才成就了如今的繁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麗絲·羅門每天堅持寫作,在孩子去幼兒園之後,她做完家務,便開始寫作,孩子午睡時也將時間擠出來寫作,她熱愛寫作業,從未幻想過自己的名聲會有多大,卻成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她的成就,正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要過多幻想,夢想實現後的事情,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邁開步伐,第二步是踏出另一隻腳,這樣聽起來也許可笑,可是你必須一步一步無休止的重複才能走到屬於自己的夢想的領地。

理想,須仰望星空,讓其高遠;理想,也須腳踏實地,使之實現。

求木之長,需先固其根,而後日日澆灌;欲流之遠,需先浚其源,而後常常引水;望事之成,也先固根浚源,然後腳踏實地,為實現理想而奮鬥。

GIF

海,寬容一切

常國星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大海浩瀚天涯。正所謂「俱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想要成功是困難的,如果時刻保持著一顆寬容之心。要想成為動人的風景,必須有絢麗的色彩;要想鑄就無悔的人生,必須有寬容的品格。

寬容,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寬容,是一種「看庭前花開花落,望窗外雲捲雲舒」的坦然。對別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寬容。薛日宣說過:「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其實人的心靈就是一塊草地,陷於憂愁而又無法自拔的人往往會讓它成為雜草叢生的荒野,而善於用寬容去出去雜草的人才能保持心靈之園的清潔,內心的安寧。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一起去旅行,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可是在路上發生了爭執,其中一個人還被打了。被打的那個人很委屈,便在地上寫著:「今天朋友打了我」。又一次,這個人不慎落入海中,另一人急忙去營救。他得救後,又在石頭上刻著:「今天朋友救了我」。另一人疑惑不解,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答道:「刻在地上的東西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刻在石頭上的永遠不會變」。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多麼豁達、多麼寬容的心態啊!在整個人生的旅途中,一點怨恨不滿又算得了什麼呢?何不學會寬容,寬容別人也就是寬容自己。一笑而過,相忘於江湖,未嘗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巨著,那寬容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如果說人生是一段音樂,那寬容就是其中最響亮的音符;如果說人生是一幅彩畫,那寬容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筆。擁有寬容,生命將更加絢麗多彩。

寬容,兩個字,一個詞,他代表著我們的胸懷,一個真正有胸懷的人,成功便會在你面前。一朵花被踩扁了,而她的香味卻留在馬路上。寬容的力量,永遠不會消逝。

GIF

善始善終

梁晨琦

常言道: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這句話所強調的,是一種善始善終的精神。然而,許多人在做事時卻都是只重視開始而忽略結尾,從而造成有頭無尾、有始無終的失敗結局。

西楚霸王項羽小時候就是一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人。剛開始時,他父親讓他讀書,他讀了幾天就想著去練武,還振振有詞說天下大亂,只有武術才是爭奪天下的法寶。他父親只好又教他武藝。但可想而知,不久之後他又想著去學別的東西了。就這樣,項羽長大了,後來他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失敗了。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他虎頭蛇尾的做事態度。這是他不肯善始善終而造成的惡果。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鐘、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西方有一位數學家,畢生從事圓周率的計算。他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圓周率推算到了小數點後的七百多位數,可是後人卻發現他在小數點後的二百多位數那裡就出錯了,這意味著他後面的努力全是無用功。真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如果他計算時能由始至終都抱著嚴謹的態度,也許就不會留下這麼大的的遺憾了。

事情一開始時,人們都能以積極、嚴謹的態度去做,可是,做到一半時,就會有人鬆懈。只有由始至終都能克服自己的躁動,以不變的態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史上有許多文學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們由始至終都抱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謙虛地向別人請教,終於成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還有我們的航天工作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著枯燥的計算、訓練,卻始終以熱忱的心去對待,不忽略任何一個小數點、任何一個細微的細節,才使得我們的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至今還未出現美國「哥倫比亞號」那樣的悲劇。

開始是重要的,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結尾同樣也是重要的。因為如果在事情將要完成之時犯一點小錯誤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象重視開始一樣重視結尾吧!

GIF

情緒惡魔

田樂

當你開心的時候,是否覺得「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天下一切都是好人;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是否覺得世界毫無出路,小小的火花就會使你心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每個人都不爽,做每件事都不順心。你的理性認識受控於你當前的情緒體驗,你一會對一個人喜歡的不得了,一會又憎恨得不得了,別人的一句話就會讓你手舞足蹈,但下一句就會讓你暴跳如雷,你的反應讓人摸不著頭腦,讓人覺得你極度不可靠,因為你表現出來的狀態太不穩定了。

這就是情緒的巨大魔力,它總能在無形中使你的一切發生改變。早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就曾對唐太宗說:「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人人都會產生情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管理情緒。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情緒往往都只是一拍腦袋的暫時的感覺,有些小說里曾寫道——天真的年輕人往往會被幾句好聽的話所收買。在特定的情景,特定的時間裡做出的所有決定,往往都不是正確的決定,那個時候的我們被情緒控制,當我們冷靜下來再去看時,則會發現不過如此。情緒化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孩子脾氣」,所以,我們要學會管理情緒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越是在與社會中與人打交道、周旋水平越高的人,越是能覺察自己內心的一絲一動,他能精確的區分內心的判斷是由於情緒引發的還是理智控制的。尤其是在那些商業活動和政治活動中表現突出的人,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就非常高,他們不僅能管理自己,而且能破解對方的招數,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戰術。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就是不想有目的性太強的人生,我想跟著感覺走,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藝術家也大都是在特定的情緒控制下才創造出驚艷的作品,但在藝術創作的背後,藝術家們依然需要面對大量瑣碎的堅持與對平淡生活的耐力,所有任性的表象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堅守。

那麼我們如何管理情緒呢?

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覺察、命名,當情緒來臨時,自己經歷了什麼,做出了什麼行為,為什麼會做出這些行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當時自己的感受是什麼,然後再在理智狀態下去回顧那個情緒,之後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最佳應對措施,進行反思與總結。

其次,除了對自己進行記錄,也可以觀察別人,對別人進行記錄,一段時間下來,會收穫許多。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加強對情緒認識的深刻程度,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掛在臉上,為自己和他人帶來麻煩。

情緒化不可怕,背後的不願成熟不願成長才可怕。

GIF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徐子超

「得民心者得天下。」據說出自三國時的司馬懿,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得民心者得天下悠悠中華五千載,我們的祖先在中華大地上生息、繁衍,創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輝煌,為後人所讚頌。分析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段輝煌之中,都毫無例外地閃現著一個盛世明君的身影,像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燁……他們為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統治著不同的時代,可他們卻印證了同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邦、項羽都是名載史冊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業,後者卻無奈烏江自刎,這難道真如項羽所言"此乃天意"嗎?不是,劉邦項羽二人相比,項羽比劉邦更有才能,但項羽他恃才傲物,很少與屬下談心溝通,一意孤行,又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最終走向了滅亡。相反,劉邦沒有突出的個人才能,但他善於聽取各方良言,身邊謀士極多,常常與他們交心傾談,上下溝通,月下千里追韓信就是明證。因此,他可以「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最終成為楚漢之爭的勝者。

時間又過了幾千年,中華大地上又出現了一位歷史偉人——康熙皇帝,他有著比劉邦更為出眾的才華,有著比項羽更為強健的體魄,有著比鐵木真更為勇猛的軍隊,照說他可以安安穩穩的坐上龍椅。但是,他卻遭遇了關內百姓的強烈的反抗,只因為他是滿人,而他治下的卻大多是漢人。在漢人的眼中,他永遠是夷人,是外來者,因此,各地的反清鬥爭不絕,這也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但是,他從未想過使用武力讓漢臣服。一次,他去長城察看城牆的毀壞情況,面對早已破落的長城,有的大臣認為要加固,以防來襲,但康熙卻堅定地說:"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長城,這比真正的長城堅固好幾倍!"是啊,這是明君的抉擇,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後來,他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無數百姓,終於使百姓臣服,成為一代明君。

「以史為鏡,可以知古今。」縱古觀今,我們不難看出?成就大業,一統天下,與老百姓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裡是榆社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交流平台。

發表榆社作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

發表在縣域外生活的榆社籍作家作品。

發表來自五湖四海的熱愛文學的朋友的作品。

關於投稿

1.稿件體裁:詩歌、散文、小說、新聞報道、報告文學。

2.稿件要求原創首發。投稿兩周內未刊發可另投。

3.稿件包括正文、配圖(3—4張),作者簡介和近照一張。

關於稿酬

(參照國家權威文學微信公眾號平台稿酬規則作如下調整)

1.稿費來自於讀者讚賞,單篇讚賞總額一半為稿費,沒有讚賞或者讚賞總額不足20元的作品無稿費。2. 稿費每月15日後一周內結算一次。(從2018年2月執行)

期待您的支持

敬請不吝賜稿

本期編輯:水銀月亮

文字校對:水銀月亮

圖片來源:張雲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榆社文學 的精彩文章:

親情】怎麼愛你也不夠

TAG:榆社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