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這位皇帝為了消滅蝗災,竟然生吃蝗蟲!

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這位皇帝為了消滅蝗災,竟然生吃蝗蟲!

蝗蟲一直是我國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害蟲,正所謂「蝗蟲過境,顆粒無收。」如果蝗災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理,不僅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而且還會嚴重威脅人們的正常生活。蝗災在現代都如此可怕,那麼古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災的呢?

對付蝗蟲,我國古代並沒有立竿見影的辦法,但與蝗蟲做鬥爭的時候,古人還是積累了一些「獨特」的經驗。在《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太宗(唐太宗要生吃蝗蟲,大臣勸說他,有可能會生病)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說的這句話的大意是:天下人受災,朕生病了又能怎麼樣呢?為何唐太宗會這麼說,因為蝗災太可怕,可怕到了能動搖大唐的國本,讓大唐的江山,處在岌岌可危的形勢當中。

元貞二年,長安一帶蝗蟲成災,這天,唐太宗在大臣的陪同下來到城外的莊稼地,看到莊稼被蝗蟲禍害得東倒西歪後,唐太宗竟隨手抓了一隻蝗蟲,想往自己的嘴裡放,站在旁邊的大臣看到這一幕後,連忙阻止,而唐太宗卻說,莊稼是百姓的命根子,你們要是真想吃,我寧可讓你吃我的肺臟,說完,唐太宗便將蝗蟲吞了下去——這一招,無疑堅定了臣民百姓戰勝蝗災的決心。

唐玄宗當政時,國內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為解決這一危局,唐玄宗特意下了一道聖旨,鼓勵全天下百姓捕捉蝗蟲,並上交給當地官府,規定捕蝗1斗,獎糧1斗,捕蝗1石,獎糧1石。雖然蝗災沒有被有效地制止,但是各地卻沒有發生饑荒。

在我國古代,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比較迷信,他們遇到蝗災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解決災情,而是祈求神明保佑。如南宋的劉猛被百姓們稱為「蟲王」劉猛將軍。他在生前一心為民驅逐蝗蟲,死後便被歷史附會為驅蝗神,每年在播種前,百姓們都會對其祭拜。管不管用,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在《西康》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西、藏地區的官府為防蝗災,在播種作物前,都會取河沙一盆,然後請來專念「滅蝗」經的喇嘛,對著河沙念咒語,再將沙土灑在田地中,用來防止蝗蟲侵害。

但迷信畢竟是迷信,在公元716年,山東一些地區發生蝗災,看著蝗災愈演愈烈,宰相姚崇連忙上奏:秉彼蟊賊,付畀炎火。姚崇提議用火驅趕蝗蟲,此時蝗蟲正在破壞百姓的莊稼,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如果此時朝廷下旨讓當地的守軍與百姓共同驅趕,必能取得這次滅蝗的勝利。

果不其然,措施一經下發,當地的守軍十分出力,他們和百姓們邊燒邊埋,竟在很短的時間裡,將蝗蟲消滅乾淨。

古代人民通過逐漸的摸索,找到了鳴金驅趕(滅蝗,下略)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紗網抄掠等等的辦法。驅逐蝗蟲的辦法很多,但蝗蟲的數量實在太龐大,如果百姓們不是眾志成城,拿出打持久戰的精神,根本就無法取得滅蝗的勝利。

現代人只要用農藥噴一噴莊稼,莊稼就會變得百蟲不侵,而蝗蟲在現代農藥面前,也會變得不堪一擊,只要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還是現代的生活好,環境好,形勢好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溥儀參觀濟公殿嗅到「腳臭」的味道,秘密揭開,謎底竟是這樣!
這些高人賺亡人錢的方式很獨特,他點了一個點,就賺來30根金條!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