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天頻圓夢,哈工大威武!

航天頻圓夢,哈工大威武!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

每個人小時候都曾暢想過未來從事什麼職業

教師?醫生?

還是宇航員...

今年,哈工大成了中國航天日的主場

有沒有興趣來圓一個兒時的夢?

作為主場,

「中國航天日」科普展21日-29日在哈工大二校區免費開放,

所有市民都可以來參觀學習!

嫦娥二號衛星。

嫦娥三號探測器。

23日,記者來到「中國航天日」科普宣傳周展覽。走進科普展區記者看到包括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實物、航天員艙內服、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火箭發射殘骸實物、嫦娥五號著陸返回器、火星探測器以及我國各大航天工程中的大量珍貴實物,讓參觀展覽的廣大民眾大飽眼福。其中部分展品為首次公開展示。

嫦娥五號探測器。

航天服。

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航天放飛中國夢」科普展區、「改革開放四十年」航天集團展區、商業航天產業企業展區三個主題展區構成。公眾可以在現場觀看載人航天任務模擬發射,進入天宮二號空間站模擬艙,或者親自當一次衛星設計師。在航天集團展區和商業航天企業展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基金會和國內外眾多航天企業將展示出一批航天前沿技術、科技轉化成果和商業航天研發項目。

火箭殘骸。

火箭家族。

神舟十號返回艙。

「中國航天日」與哈工大都有哪些淵源?

快看過來~

識別下方二維碼觀看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開創性、奠基性事件。2016年3月,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複,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中國政府將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確定為「中國航天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展現了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堅定信心。「中國航天日」將成為唱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主旋律的重要載體,成為普及航天知識、激勵科學探索、培植創新文化的重要平台,成為傳承航天精神、凝聚強大力量的重要紐帶,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航天的重要窗口。

中國航天輝煌成就

第一個豐碑:人造地球衛星

第二個豐碑:載人航天

第三個豐碑:月球探測

空間技術能力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目前,中國空間技術能力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成功實現航天器地外天體月球軟著陸,掌握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邁進,遙感衛星解析度進入亞米級時代。中國已成功研製10餘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運載火箭型譜,具備發射近地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226次,成功率超過96%。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進展順利,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成功實現首飛,星箭一體化快舟小型固體火箭成功發射;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研製成功,運載能力顯著提升。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200餘顆衛星,在軌衛星數量近150顆,已擁有完整的通信、遙感、導航以及技術試驗等衛星系列。

空間應用廣泛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中國空間應用廣泛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領域,以高分、風雲、海洋、資源等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國土、測繪、水利、城建、環保、減災、交通、氣象、海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信廣播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定位衛星步入產業化發展軌道,各類衛星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為例,已成功發射多顆衛星,18個行業1100多家單位和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高分應用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了高分數據共享,不斷擴大專業化業務化應用。又如,風雲系列衛星實現對颱風、雨澇、森林與草原火災、乾旱、沙塵暴、寒潮冰雪等災害的有效監測,氣象預報和氣候變化監測能力明顯提升。海洋系列衛星對海冰、海溫、風場等的預報精度和災害性海況的監測時效顯著提高。資源系列衛星在資源及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與管理和城市規劃中發揮重要作用。通信廣播衛星廣泛服務廣播電視、衛星遠程教育、衛星遠程醫療,衛星應急通信保障為搶險救災、重大突發事件處置提供了重要支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通信授時、電力調度和減災救災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空間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顯著增強

中國空間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顯著增強,積極開展太陽系起源與演化、日地空間、月球科學等探測與研究,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取得跨越發展;成功發射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實踐系列衛星為代表的多顆科學實驗衛星,空間物理、空間化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等空間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空間碎片觀測、減緩和防護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空間探測與研究為深空探測後續任務實施奠定堅實基礎,為中國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重要平台。近期,月球探測面向社會徵集了載荷創意設計,得到了青少年和科技愛好者的熱烈響應。

航天國際合作成果豐碩

中國航天國際合作成果豐碩,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100餘項合作協定;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金磚國家航天機構共同推動建設遙感衛星星座;支持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構建多任務小衛星星座。積极參加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各項活動,與聯合國簽署對地觀測數據和技術支持諒解備忘錄;在《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下,與多個國家空間機構開展重大災害救援衛星數據支持合作。風雲衛星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業務氣象衛星系列,北斗導航系統成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認可的四大核心系統供應商之一。宇航產品出口規模和種類不斷擴大,累計實施44次商業發射、10次搭載發射,完成9顆整星出口,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標誌。

工業基礎不斷夯實,科研生產能力體系和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  中國航天工業基礎不斷夯實,科研生產能力體系和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已形成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試製、試驗和生產基地;建立了設備齊全、布局合理、能夠發射各類航天器的4大發射場,綜合性試驗能力和高密度發射能力明顯提高;建立了由國內地面台站和遠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地面測控網;建立了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的地面應用系統,為衛星應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宜家2018新品登錄哈爾濱 攜手Tom Dixon設計傢具系列亮相
黃聖依用19字祝福繼女考取哈佛 措辭別有深意顯親昵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