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獻忠攻城的奇葩規矩:三聲響炮之後如不見這三樣東西,婦女遭殃

張獻忠攻城的奇葩規矩:三聲響炮之後如不見這三樣東西,婦女遭殃

大明王朝崇禎十七年,明朝國門北京城馬上就要被攻破,清朝軍隊在關外嚴陣以待。重慶通遠門,三萬七千名被俘明朝軍士排成數百列長隊等待被審判,審判長正是剛剛打贏了入川後的第一場勝仗的張獻忠。這些明軍都被砍斷了手臂,而後放走四散而去。

張獻忠明白,川蜀之地雖稍顯偏僻但易守難攻,是可以據為山頭、好好享受的地方。中原的局勢複雜多變:李自成勝券在握,橫掃北方,統一中國指日可待,遼東的滿清虎視眈眈,實力也不容小覷。張獻忠自然不願意成為李自成的臣下之子,滿清更不可能,所以避其鋒芒,只好先選擇一個可以擁兵自保的軍事港灣,首選便是川蜀。

對明軍採取斷臂之舉,實在算是張獻忠法外開恩了,因為如果擱在以前這些俘虜的命都不保,這次的「寬大」是有目的的。他們都是曾經拿起武器對抗大西軍的人,對他們的懲罰是其一,但斷臂的真正意義在於讓他們此後再無法持拿兵器作戰,等同於廢人。放走他們的原因更加陰險,就是要他們回到蜀地家中,增加曝光度,讓人們看到這就是與起義軍為敵的下場,事實證明這樣做的威懾力是巨大的。

我們知道川蜀之地沃野千里,三國時期蜀漢就曾在此紮根立足,這地方說偏僻也還過得去,說戰略要地又沒人搶,比起陝西、河南、湖北等那些被義軍攪得一團亂糟的省份,四川的天空看起來平靜多了,實力不到位的張獻忠決定在此修整。

重慶城陷,城主及其夫人世子均自盡殉國,「死者萬人」,「賊斷軍士臂三萬七千人」,這是張獻忠在史書上抹不掉的黑歷史。不過他也許根本就不必去掩蓋,因為這只是他大開殺戒的寥寥一個星點,早在他起勢之時,他就已經定下了成為殺人狂魔的基調。

張獻忠軍中有這樣一個殘酷的規定,攻破一座城後,百姓如果積極配合起義軍,那麼則不殺,百姓如果反抗那就格殺勿論。其實這是大多數農民義軍的基本政策,不過在張獻忠這裡他有更多稀奇古怪的奇葩排場和狗屁道理。

張獻忠攻下城後,要派人在城外放三聲響炮。第一炮,城中管事者要帶著官印出城迎降;第二炮,城中有錢有勢者要帶著珍珠寶貝錢財出城迎接義軍;第三炮,城中百姓須跪地兩邊,大開城門,此時起義軍才開始進入,並且在這過程中如果有一人反抗,那麼全城遭殃。

首先全城婦女不必講,必定要為張獻忠部隊佔有,但方式卻不同,如果主動配合那麼能得個善終,如果是屠城中見到了,就沒那麼客氣了,眾士凌辱是常事,關鍵受盡了凌辱後還不能活下來,依然被處死。

參考書目:《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雜貨鋪MP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兩大寵臣,和珅狀告另一人貪污受賄,乾隆是如何處理的?
努爾哈赤向李成梁跪地求饒求收留,多年後卻因私通其小妾而潛逃

TAG:解憂雜貨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