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公共廁所哪個隔間最乾淨,一不小心會染上病嗎?

公共廁所哪個隔間最乾淨,一不小心會染上病嗎?

正常人每天都會上廁所6-8次,夏季喝水量大的話,上廁所的次數還會有所增加,而且根據統計,上班族每天使用公共廁所的頻率遠遠超過家裡的衛生間。

那麼問題來了:你一般進廁所的哪個隔間呢?

最靠近門口或者最裡面的隔間?中間的幾個隔間?哪個空著,去哪個?

每個廁所隔間衛生情況有不同嗎?

美國一個求真類節目曾做過實驗

在一個學院的男廁所里,對4個隔間進行徹底清潔後,組裝了相關儀器,收集了4天內4個廁所隔間的使用次數以及細菌數量。

經過對每個隔間的細菌採集及數據整理:

1號隔間(最靠門的隔間):使用次數23次,菌落總數162次;

2號隔間(中間的隔間):使用次數38次,菌落總數267次;

3號隔間(中間的隔間):使用次數34次,菌落總數290次;

4號隔間(最裡面的隔間):使用次數24次,菌落總數231次。

結果顯示:1號隔間最乾淨,其次是4號隔間,反而中間的隔間比較臟。

其實這和個人習慣,以及人們固有的心理預設有關,大部分人都覺得最靠近門的廁所隔間,容易被人打擾,加上路程距離短,會有很多人上。

由於這個心理預設的偏差,反而沒有人願意上靠門的隔間,所以靠門的隔間會比較乾淨。

忽然有點擔心啊,大家看了這篇文章,都去最靠門的隔間上廁所了怎麼辦?

還有哪些上公廁的誤區?

使用公共馬桶會染性病嗎?

性病,常見如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艾滋病等,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性交、血液和母嬰傳播。

經過間接接觸傳染上的概率相對較低,因為性病的病原體離開人體後,自體存活時間不長。不過,公共馬桶可能傳播其它疾病,馬桶圈會存在如下病菌:

諾如病毒——可引起腹瀉;

解脲支原體——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大腸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可引起腹瀉;

痢疾桿菌——可引起細菌性痢疾;

噬肉細菌——可引起壞死性筋膜炎;

皮膚病——如膿皰瘡、體股癬、紅斑、丘疹等也有可能通過公共馬桶傳播。

所以,使用公共馬桶時要注意:

1、如遇坐便器,自備一次性馬桶墊

選擇用消毒紙巾擦擦再用,或使用一次性馬桶墊,也可以鋪一圈紙在馬桶墊上,總之不要直接接觸「污漬」。

2、不要中途沖廁所

因為各類致病菌還可能存在於沖馬桶時濺起的水滴中。若是中途沖廁所,濺起的包含病菌的水滴就有可能經由陰道、肛門和尿道進入你的體內。

所以,如廁完畢、整理完衣服後,蓋上馬桶蓋再沖水。

ps:為防止便便落下時也會濺起水滴,如廁前可往馬桶內丟一張紙,壓水花的效果不錯哦~

3、便後及時洗手

用洗手液搓出泡泡後,仔細清潔手心、掌背、指甲縫等部位,然後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洗手的時間不少於1分鐘。

最後,記得用手肘關水龍頭。或是提前準備一張紙巾,覆蓋在開關上,隔著紙巾關水。

蹲坑比馬桶更健康?

確實,相比於馬桶,蹲坑可以避免與馬桶圈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致病菌的傳播幾率。

而且蹲著排尿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盆底肌,有助於預防盆腔器官脫垂、預防漏尿及尿失禁,同時對盆底肌肉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而且,男性蹲著尿尿更健康哦,有關調查資料表明,下蹲排尿男性的患癌率較站立排尿者降低40%。

不過,生活中要使用公共馬桶時,排便姿勢也要注意哦~

正確的上廁所姿勢

坐著排尿,最好墊高腳下方,使得膝蓋高於臀部。

錯誤的上廁所姿勢:

半蹲著排便

對腿部和腰部力量有要求,不適合長時間使用;排便的速度不好控制,有可能濺到自己;偶爾為之沒關係,長期使用這個姿勢可能會導致盆底肌鬆弛。

蹲在馬桶上排便

因為這種方式需要動用大量的肌肉來維持平衡,容易造成重心不穩,一不小心就會跌下馬桶,然後受傷。

更重要的是,這種姿勢會把人的重量集中在馬桶邊緣,有踩破馬桶的風險。萬一馬桶破裂,鋒利的瓷碎片就有可能割傷大腿和屁股。若割破了動脈,那就會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

還有這些奇葩姿勢,也都不建議哦~

為了自己的健康,小夥伴們一定要注意,正確使用公共廁所哦~Get到新技能了,就點個讚唄~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之路 的精彩文章:

身體長出多餘的肉,要小心是這種瘤!
經期用藥有這些禁忌!

TAG: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