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務部原副部長:若沒把對手目的搞清楚,貿易戰我們可能會要吃虧

商務部原副部長:若沒把對手目的搞清楚,貿易戰我們可能會要吃虧

隨著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戰,中國開始見招拆招,最近圍繞貿易戰的聲音不絕於耳。這次的貿易戰能打起來嗎?為什麼特朗普要和中國打貿易戰,採取什麼方式?圍繞哪些領域展開?貿易戰是特朗普個人意願還是美國政府的決策?中國該如何應對?特朗普究竟是怎樣的人?在騰訊Midas俱樂部沙龍中,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先生為大家解碼了中美貿易戰背後美國的恐慌與核心訴求,分析了貿易戰的形勢,並帶大家走近特朗普、了解特朗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以下為發言全文:

【貿易戰背後】關於中美貿易戰先要釐清五個問題

一、特朗普這次是動真格了嗎?

這次特朗普是動真格的,不是像一些媒體或者智庫、專家所說的虛晃一槍,或者抬高要價再和你討價還價。

二,特朗普此次延長關稅實施期,是否表明美國對這塊有所鬆動?是否有談判?

沒有鬆動。雙方都比較強硬。目前並非如外界所說的有談判,沒有談判。

美國態度很不好,總想採取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方式說話。

三、貿易戰這次會不會真打起來?

一些媒體說可能打不起來,也可能像特朗普對歐盟、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加拿大那樣,只要你同意就給你豁免,這次不是。對中國這個大塊頭來說,現在的要價比較高,而且下一步很可能有更多的要價。所以最終的結果,並不能儘快達成一個比較好的協議。

四、有沒有可能我們做一些讓步,把由韓國、日本甚至中國台灣進口的晶元改由美國進口?

不會!晶元連續5年是進口金額最高的,有的年份甚至達2700億美金,遠遠超過原油,主要從美國、日本、韓國和其他地區進口,其中從美國晶元進口額達1000億,所以不會像大家所講的,轉向其他國家就行了。

五、最重要的是,現在貿易戰到底是什麼狀況?

我個人認為,現在是陣地戰,就是一個陣地一個陣地地打(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地打),而不是集團軍的衝鋒。從時間來看是邊打邊談,而不是像大家說的來個一次性的、總爆發戰爭。

特朗普為什麼鐵了心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

釐清這五個問題之後,就引出了兩個深度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特朗普真的是對中國的經貿感興趣?還是有戰略方針考慮?

第二個問題,貿易戰是特朗普本人還是特朗普的團隊發起的?

這次特朗普針對的並不僅僅是外面所說的2025,也不是要解決貿易逆差。這次他不僅想達到中期選舉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正把中國作為未來數十年的主要競爭對手。

有人問怎麼特朗普轉變的那麼快?以前不是挺好的嗎?他小孫女阿拉貝拉在學中文,也派了那麼多高官到中國來,雙方達成了很多協議,訪華也取得了成功。他的轉變是由於他的團隊嗎?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還是屬於他自己的想法。

根本上來講,未來,中美兩大經濟體發生貿易衝突會很多,可能主要聚焦在三個領域:首先是經貿;第二,知識產權;第三公平貿易和中國法制透明度。

發生這個衝突會有多大?有多少?會否對中國發展道路造成影響?一些專家和學者表示中國已經非常強大,趕超美國只是時間問題。我認為這個觀點是片面的,我們現在與美國看上去好像差距縮小了,但實際上差距還很大,這點有的同志過於樂觀了,過於自滿了。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特朗普為什麼鐵了心要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因為中國要實行全球更高水平的開放。沒有哪一個大國,像中國這樣,人口如此眾多,GDP年均增長速度能連續40年,達9.6%至9.8%,接近10%,這樣的大國成長和崛起,不僅是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都很擔憂。

【如何應對】在當前貿易戰形勢下中國下一步該怎麼走?

我認為中國應該要用高水平的開放倒逼中國高質量的發展。

上海自貿區:像工兵探路

對於未來的發展,會不會像自貿區一樣有更多的自由貿易港?

我認為不會。

2013年7月上海自貿區揭牌時,我曾說過對自由貿易區未來發展的看法:第一,上海自由貿易區是一塊試驗田,要在這個地方研究抗風險、抗病蟲害、高產的品種,然後複製到國內其他大田裡。第二,上海是工兵,要探雷,要做出犧牲,還沒有政策,但目的是為後面大部隊的前進趟平道路。

自由貿易區從一個發展到現在十一個,是不是自貿區升級版就是自貿港?不是,自貿區是圍繞著貨物流通而設,包含倉儲、保稅等,在海關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分境內關外。但未來中國自由貿易港是全方位開放,因此其不僅僅如自貿區那樣只圍繞貨物、還會有人、貨幣、資本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和法律等。比如你要投資非洲一個項目,用人民幣在國內就不行,在自由貿易區也不行,但在自由貿易港就可以。人員的自由流動是自貿港的最大特點,有些甚至不需要簽證。

現在新加坡、香港、鹿特丹、迪拜雖然是自由貿易港,但繼續發展仍缺乏動力,未來中國的自由貿易港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更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當前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屢遭美國和歐盟指責,其實中國在這方面已有很大進步,我們已經認識到保護知識產權是中國自身的需要,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需要,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制定法律、提高門檻以及把企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把城市空間和就業讓給年輕人

未來中國的創新中心是否是深圳?

這個事情不好說。目前從大城市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在加強創新,關鍵是要抓住年輕人和新興產業,因此一個城市應該把空間和就業留給年輕人,現在所有城市中心都是老年人。費城市長曾提出一個建議,在城市周圍建一批醫院、學校、養老甚至是娛樂場所,把城市的空間和就業讓給年輕人,當這些年輕人老了以後再出去,讓城市始終充滿活力。現在我們城市過於擁擠,城市中的人體細胞不夠強大和充滿活力,阻礙了城市的發展。所以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時,就提到一定要有年輕、朝氣、富有創新的人群來作為創新城市的基礎。

所以我們要用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倒逼我們的高質量發展,最好打造新的開放高地-------自由貿易港。因此中國今年將出台更多的開放措施,有些措施會是外界意料不到的。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今年我們要加大政府的改革力度,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人才大戰的背後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人才大戰背後隱藏的是什麼?有人說是現在各地搶人才,有人說為了城市年輕化,這些我都不同意,我覺得關鍵還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在目前,我們需要做的:

第一、高水平的開放倒逼高質量發展。

第二、政府改變職能。

第三、非常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

目前,我們在華東地區設立了兩個產權知識法庭,後續要在全國鋪開。所以以後包括著作權、發明權和其他的產權都有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我們從自身發展,尤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層面,自己必須去做,必須去提高的。

這三個是未來的關鍵。

【觀點碰撞】

貿易戰中丟失一些陣地未必是壞事

問:關於陣地戰您有沒有一個預測,比如3到9月哪幾個陣地現在是可預期的?

魏建國:關於中美貿易戰,我認為當前還是以陣地戰為主,以集團軍衝鋒方式、全面爆發的、海陸空立體式的貿易戰不會有,但我個人分析,陣地戰有可能會帶來一些損失,但這個損失能讓我們總結教訓,對整體戰役有好處,特別是對中國企業家而言,是一個提升水平的過程。當初改革開放時,在市場產品大批缺乏的情況下,一些膽略性企業家們通過二軌制獲得第一桶金,創辦了企業並獲得了發展,但現在,是該用整體的膽略性還是用創二代?現在他們都變成家族式的企業了,富二代是不是用創新的做法?我很擔心。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陣地上一些東西的丟失和新陣地的佔領同時進行是必要的。我相信新陣地方面,我們在變得越來越強,這其中包括軟實力的文化、教育、科技以及文藝、電影等。而傳統的尤其是加工貿易可能會消失。

中國智庫質量不高

問:您怎麼看待美國社會的撕裂現象?特朗普後續還會當選嗎?中美貿易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處?

魏建國:應該這麼說,美國這次的社會撕裂現象不是因特朗普一個人上台就造成的,而是由於美國現在的社會制度。特朗普是一個另類人物,他不按常規出牌,但有一點,特朗普已經看出了美國下一步發展的痛點和軟肋。他知道如果現在不這樣做的話,可能200多年歷史的美國下一步就不僅是二流國家,甚至可能在全球都發揮不了作用了。因此在現在情況下,以他的想法和他的一些獨特的做法來治理美國社會,可以叫做特朗普式的思維方法,這是其他人所理解不透的,包括民主黨、共和黨建制派人員和一些中層白領人員所想不到的。

這次美國選舉民意測驗時,很多人都說非常討厭特朗普,但卻把25%左右的票投給了特朗普,讓特朗普當選了。這些投票的人現在也在進行觀察,特朗普到底表現如何?所以特朗普必須要兌現對選民的承諾,必須有一些新的做法,包括他的推特、所用的人、走馬燈式地換他的班子,以及對現在這些部門採取垂直直線式、點對點的指揮,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有人問中期選舉特朗普會繼續當選嗎?很多人說不會。這話言之過早。當初我們在推測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時候,很多人在這方面犯了錯誤,看了一些表象,實際上美國這個國家,我們還不了解。可以這麼說,美國研究中國人、中國的成果、中國的深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我們研究美國的人員、水平、深度都多的多、好的多。

所以我們只有加大智庫的作用,尤其要加大深入性的研究,去表面情況,看清一些內在的現象,更要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用非常透徹的眼光去分析美國下一步的發展。這不僅是對中國,對俄羅斯、對全球來講都至關重要。

中國有一些人對中美差距過於樂觀

問:我們是否有足夠靈活的身段能避免真正發生巨大的摩擦?

魏建國:對於中美關係這塊,我從來不是樂觀主義者,但是我看到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中國有一些人,包括很知名的學者,對中美之間的差距、整個社會、科技、人文、文化以及生產力、創新都過於樂觀。認為中國一定會在多少年超過美國,這個我不太同意,我認為我們還差很多。需要中國用更多的智慧、方案去和美國溝通,從而表明我們是真正和平的、負責任的大國,表明我們可以用雙贏去取得更好的合作。這一點,無論如何一定要做到,儘管可能有很多困難。

比如中電投和美鋁在幾內亞合作立方土、中法建的電站、與泰國的高鐵的項目;雖然中國在第三國取得成功,但是它還有一個推進過程,這些都會遇到困難,總之,中國從現在及「十九大」以後這段期間,應該是中國軟實力提升的最大關鍵期。

要讓別人知道你到底要做什麼、目標是什麼。其實我們就是要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共同貫徹共贏、共商、共建、共享的這個理念。

另外,我個人認為即使特朗普今後不再擔任總統了,但有三條是肯定的。

第一,美國社會會嚴重地撕裂;

第二,美國的實力會大不如以前。這是一個漸進的,而不是像現在的一些學者說的那樣,我們已經超過了;

第三,全球仍然是對中國模式持等待觀望狀態。

「大嘴」特朗普是個什麼樣的人

問:我的看法是,中美期間肯定不能全面打貿易戰,局部打貿易戰也不會發生在全部行業。美國面臨中期選舉,特朗普需要給他當時競選他的一些選民支持者有交代,因為他當時說他上來之後要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家,要對中國徵收45%的關稅。實際上他上來之後並沒有在這方面,就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做任何舉動。所以最近出了600億這個事,我覺得還是有一點轉移國內注意力的做法。我懷疑是為了給中美談判的時候有更多的籌碼,比如多要一些價,比如我們要放開一些領域,對美國產品要多進口一些,減少美、中貿易逆差。我覺得這是他的目的。當然中國在追趕美國過程中肯定會受到美國的一些遏制,都是必然面對的。但是我覺得現在中美貿易互補性強,競爭性不強。我覺得現在美國給日本、歐洲出國的東西類似度很高,他們打貿易戰是有基礎的,但是跟中國打貿易戰我覺得並沒有基礎。比如咱們進口他的農產品,他進口我們的玩具,他其實不願意做這些東西的。高科技方面咱們跟他沒法競爭,我覺得現在對他也沒有威脅,我覺得他的目的還是為了給中國談判的時候能夠佔一些便宜,比如減少1000萬美元的貿易逆差等等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覺得全面打貿易戰對美國也不利,我一直這個觀點,中美貿易雖然順差很大,實際上咱們出口給他們的都是一些低毛利的產品,利潤很低。而美國出口給我們的都是一些高毛利的產品,比如說GE的醫療設備、波音飛機、蘋果手機等等,所以利潤上美國人在中美貿易戰上賺的更多,所以打貿易戰對美國來說也是敵損1000,自損800,他也不會說真正的跟中國打起來。我是這個觀點。魏老您怎麼看?

魏建國:目前看來,特朗普是要對我們徵稅,是對我們現有的商品違反了知識產權測算出來的稅率徵稅,而不是說像301調查那樣對你的產品徹底實施反傾銷,這是兩碼事。

第二,你把特朗普的動機看成是對他以前在總統選舉時一些言論的承諾,我不太同意,我認為這次他是動真格的。如果沒有把對手的目的搞清楚的話,可能我們會要吃虧。我所謂動真格的,至於動到什麼程度?我們看過特朗普自己的書、也看過他的一些成長史,有兩點可以和大家商量:

特朗普這個人是只講開始,不計後果和不計結局的人。在整個過程中,他會發現亮點隨時抓住,這也是他總統選舉能夠成功的原因。路上他撤換了很多他的團隊,包括競選的一些主要的助手,主要是這些助手沒有徹底了解他的思想。

其次我覺得如果把他僅限於兌現競選總統時的承諾,只是搞一個任期,有些小看了他。應該說共和黨,包括民主黨在內,在特朗普這個問題上,仍然是支持特朗普對中國採取強硬且長期的策略。要拋棄以前對中國邊接觸、邊改變的策略,採取一個全面施壓的態度,目前他們正在採取試探的辦法,但也不敢一下做的太遠。

來源:騰訊財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想成理財和投資高手?多看看這8本書
開公司之前你最好先讀讀這10本書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