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忽悠」影響了我們對中興事件的正確判斷

別讓「忽悠」影響了我們對中興事件的正確判斷

作為中國高科技標杆企業之一的中興公司,正在經歷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

3月16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啟動制裁中興激活令。消息傳來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和評論「撲天蓋地」。今天又看到一篇寧南山的文章,題目是「這次被美國卡住的『芯『,一萬年以後也要搞出來!「可謂豪情萬丈。驗證了一位行業人士(張正德,中國電科13所資深研究員)的話:「這次中興危機,行業內無聲音,行業外聲音大。」

揭秘中國芯的物聯網生態崛起之路(文末有活動詳情)

對此事件,我們既感到意外,從情理上也難以接受。畢竟一個銷售超千億元、有八萬多員工、全球排名第四的高科技公司,如果七年「不能從美國買一顆IC」,其後果是難以想像的!中興會不會真的「休克」,還需時間來驗證。不過,中興新董事長殷一民已經給出了這一警訊,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中興新董事長殷一民

在此事經媒體幾天發酵過後,冷靜下來回顧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我們會有怎樣的思考?在看了那些「繼敘利亞之後對中國高科技實施的精準打擊」諸多評論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冷靜的思考。這些思考遠比那些吸引眼球的「晶元救國」口號來的實在,也更有價值。

01

思考一 我們一直努力,從未放棄,也從未「三心二意」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清軍部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加上清軍達十幾萬之眾,卻敗在了臨時拼湊起來的八國聯軍之下,教訓發人深思。

一百年後的今天,作為GDP全球第二的大國,卻在一些高科技領域仍「技不如人「,很多核心元器件必須靠進口,這在業內是早已人人皆知的事實。沒有這次中興事件,晶元也不會成為「網紅」,讓十幾億人民一夜知道了這個事實。

中興事件發生後,環球在第一時間就發出了社評:「發展國產晶元,中國不能三心二意了」,這可以看作「外行」的典型發聲之一。發展國產晶元我們什麼時候「三心二意」了?作為一名在微電子領域工作了30多年的老兵,我們從踏入這個行業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心一意」在做晶元的國產化。從TTL邏輯電路,到CMOS 54/74系列,再到後來的80C86、1553B,這些電路經過幾代微電子人的努力,從一個個晶體管、一張張光刻版圖、一道道工藝,成為最終的實際產品,至今還在我們的航天設備中大顯身手,遨遊五洲。

從國家層面講,從六十年代開始,國家就非常重視半導體產業。在多個領域都布局了半導體產業和研究機構,電子、航天,以及航空等領域,開始建立半導體研究所及工廠。引進半導體生產線也是從七十年代的三吋線,到八十年代的四吋、五吋線,再到後來九十年代的八吋線,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十二吋生產線,我們一個也沒有拉下。國家開展的908工程(上世紀80年代,以無錫華晶六吋線為標誌),909工程(上世紀90年代,以上海華虹八吋線為標誌),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核高基」重大專項,近幾年的國家發展集成電路大基金,都是從國家層面把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布局,並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可以說,做晶元國家從來沒有「三心二意」,幾代微電子人也在共同努力。

02

思考二 在半導體領域同美國對抗,我們有什麼資本?

在今天的世界半導體版圖中,中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2017年世界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裡面,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兩家中國公司的名字:海思和展銳(第7, 第10)(圖一)。這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了,但這兩家公司的強項都是在移動通訊裡面, 通俗講就是手機晶元,這屬於消費類領域。在其他工業領域,例如工業級通訊、控制、介面、傳輸等方面我們還是很弱很弱,有些甚至是空白。例如中興在交換機使用的許多工業級晶元,必須依賴進口。

圖一、全球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前十排名(來源:IC Insights)

就是我們佔優勢的手機領域, 也離不開美國公司的支持:手機安卓系統的授權,是Google;高端手機處理器晶元是高通;就連手機平板玻璃,使用的也是美國康寧大猩猩玻璃。

中興事件會使中興最近布局的5G和AI產業大受其挫,本來中興還要依靠這個翻身,前期鋪墊都不錯。在5G和 AI的產業鏈里,高通、英特爾、微軟、杜比都是主要供貨商。通信設備用的高速AD/DA、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GA、FPGA等。這些供應商也主要是來自美國。

看一組數據我們就知道差距在哪裡,高通2016年的研發支出是51億美金,占營收的33.1%。中興通訊2017年的研發支出為12.97億人民幣,佔總營收的1.2%。這是個33 比 1的對壘,我們的實力並不對等。在全球半導體廠商R&D支出前十大排名中,前三位是英特爾、高通、博通,接著是韓國三星,台積電排第六,沒有一家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入圍,可見差距之大。

最近有一張表火了,特別是在中興事件後,讓我們的心從「厲害了,我的國」一下子跌到地上(表一)。在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幾十年後,在這些核心集成電路領域,我們居然還有諸多的0%佔有率。我看到這張表心情也是無比沉重,甚至有一種羞愧感。希望我們每一位從事半導體行業的從業者,以後能經常多看看這張表,它會給你底氣和勇氣,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這就是我們的方向,知恥而後勇。

其實,我們國家不是沒有意識到我們在核心器件方面的落後,進入21世紀後科技部主導的「核高基」重大專項,就是為了填補空白的一戰,表裡面的許多核心集成電路都有立項,有的還是多次立項。可惜的是,錢花了很多,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現了上海交大陳進「漢芯一號」造假的巨大丑聞。除了造假,還有科研體制的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 錢到手了,項目驗收了,產業化就是後面的事了,沒有人再去關心。所以,造成今天中興「缺芯少魂」的現象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有深刻社會基礎和體制原因的。當然,不能全盤否定「核高基」重大專項對促進我國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積極作用,「核高基」在許多半導體基礎技術和核心器件方面還是多有建樹,但在產業化方面確有不足。

表一、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元佔有率

(來源《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狀況分析》)

03

思考三 是「陰謀論」,還是一起孤立的事件?

對待中興事件,我們應該保持清醒冷靜的客觀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往中美關係和中美貿易摩擦上扯, 更不能用小粉紅的「愛國論」來阻擋我們對事件的理性分析。當半導體上升到「愛國「高度時味道就會變了,半導體只是一個技術,半導體的技術競爭與爭端應該盡量放在商業競爭的市場法則內解決,不是憑小粉紅的所謂「愛國」熱情就能大發展的,而要老老實實的從科研做起,從一個小小的晶體管器件做起。

從時間節點上,中興禁購令啟動恰恰發生在中美貿易摩擦(很多人稱之為「中美貿易戰」)的敏感時期,很容易讓人往這方面產生聯想。其實只要認認真真地把事件地前前後後看看仔細,就不難作出這只是一場孤立的企業事件的結論。一切都是依法依歸,我們有我們法律和規定,美國亦如此,而且更加「認死理」,比我們更認真。

我們認真想一下,這些年中興在美投資了140億美元,給美國人民提供了2萬個就業機會。拒絕中興出口許可和禁止中興在美晶元採購,並不會對特朗普的「貿易戰」(訴求是對華要求取消貿易赤字)有任何幫助。加上本次制裁令也未涉及其他同類公司,這也是一個孤立事件的旁證。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04

思考四 行業發展需要腳踏實地,體量大不代表實力強

「況復秦兵耐苦戰」,中華民族是一個勇於吃苦耐勞的民族,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但在這些眾多文化中,也有一些與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相符的「糟粕」。比如我們熱衷做「世界第一」,喜歡「好大喜功」,做事「急功近利」,並且喜歡用老祖宗傳下來的「計謀」而不是用法律道道去解決問題。

對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躍進」,很多年輕人可能無所聞,知道也是從教科書里知道一些鳳毛麟角。現在過來人常常會有一種感嘆:大躍進大鍊鋼鐵,各家各戶砸鍋賣鐵也要多練一噸鋼,現在興起的一股半導體「建廠風」,是不是也有當年「大躍進」的味道?各地為了爭建一個晶元廠,常常爭比誰給的優惠條件多,造成「賣國(賣地)求榮「讓百姓很不爽。城市之間互相攀比誰是「IC之都」,誰是「IC重鎮」,甚至連我目前所在的大武漢,也被標註為中國半導體「第四極」,我很好奇,另外「三極」在哪兒?

武漢新芯和成都成芯的故事相信大多數行業人士不會忘記。新芯2006年成立,當地政府投資百億,中芯國際負責託管。但成立後不久中芯就陷入和台積電的訴訟官司,無暇估計新芯的管理,再加上國際DRAM價格崩盤,導致公司長期陷入虧損狀態。到了2010年不得不面臨找買家出售的困境,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2013年情況才開始改善。2014年國家成立大基金支持紫光集團接手新芯,把新芯打造為國家存儲器基地,可以說是救了新芯,難怪業內有人說:「新芯十年不振,一振便由矮矬窮秒變高富帥。」

但與新芯同時期建設同樣由當地政府主導投資的成都成芯,命運就沒這麼好了。成立後經歷了一個長時期的「無米下鍋」局面,2010年不得不以很低的價格賣給德州儀器公司,讓外資佔了一個大便宜。

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我國在2000年有25條晶元線,到2005年底達到40條,5年中平均每年投產3條晶元線。最近十年更是「全國晶元一片紅「,據《芯思想》趙元闖的統計,截止到2017年12月,全國共有(3/4/5/6/8/12吋)晶圓製造線167條。我不敢說這些生產線將來一定會造成「產能過剩」,但這裡面還會不會產生當年「新芯」、「成芯」那種窘況,產生新的「爛尾工程」?後續資金能否保證,建成後有足夠的糧食喂它?這個還真不好說。但願不要讓我的預言「一語成讖」。

1900年我們簽訂《辛丑條約》賠款九億八千萬白銀的時候,中國的GDP也是世界第一,但大不代表強,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沉重的現實。

05

思考五 突破口在哪裡?

表一給出了我們核心集成電路國產化的方向,但我們首先要破除「浮躁、浮誇」之風,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謂「振興產業,先正三觀」。中科院微電子所資深研究員梁利平針對目前的「浮誇風」評論說,「彎道超車實際是一種投機心理,抱著這種心態就總想著拐彎,結果就拐到溝里了。工程沒有頓悟,只有漸修。」

集成電路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專業,必須有專業的態度,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但回顧我們的產業發展,很多核心產品是靠「放衛星」起家的。當年上海交大陳進的「漢芯一號」衛星就放的很高,一年接一個,「漢芯一號」、「漢芯二號」、「漢芯三號」。任何一個稍具專業知識的人都能判斷出來這不可能是真的,可是它還是蒙蔽了我們的頂級專家,直到事情敗落,「衛星」墜落。事過境遷,但今天還是有人喜歡放衛星,最近看到一個剛剛成立沒幾天的研究院宣稱研發了一款AI晶元,性價比超歐美40倍,希望這是媒體在「放衛星」,企業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好。沒學會走路,你是飛不起來的。所以中興事件帶給我們行業的最大思考,是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從研發做起,來不得半點虛假。還是那句話,從小小晶體管做起吧。

漢芯一號晶元發布會

最後,我想摘錄幾條我的同業者朋友和網友的經典評論,來給我們以更多啟迪。

貌似我報效祖國的時候到了,亂世出英雄的時候到了!——不過細想想,發展晶元業早就不是新鮮政策了,IC業也不是靠一年幾十億就能馬上發展的……我覺得中國發展晶元的瓶頸不是錢也不是人,是社會環境太浮躁。這種投資回報率低又知識高度密集的行業不太適合中國現在普遍浮躁風格……估計貿易戰的風口一過,大家都該幹嘛幹嘛去了……IC業最後還是要靠人踏踏實實,從模型到每一個器件管子再到SOC再到生產工藝。我等在歐洲這種社會裡都苦逼的叫苦連天,錢少壓力大,幹啥都比IC來錢快,別說在國內那種生活壓力下了。

——華中科技大學微電子資深教授鄒雪城《轉發一位海外女孩子朋友圈評論》

不客氣地說,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的投入越來越高,很多項目已經宛然成為中國芯的『鴉片』,項目拿的越多,體制越弱。政府對這些項目缺乏監管機制,那些過不了關的項目中期驗收成為了『吃酒會』,總驗收就是拼演技。中興事件過後,又有人把『漢芯』拿出來炒冷飯,我覺得這事情多提提總是好的,知恥才能後勇。

——矽說《知恥而後勇,中國芯魂之困局》

雖然中國很早就已清醒地認識到並開始發展集成電路事業,卻由於現實原因無法留住培養出來的人才,無奈後繼無人。誠然人往高處走,相信當時的學生也是有一腔建設祖國的熱血,然後,現實才是夢想的初衷。

——清華大學微電子教授周祖成

花幾千個億投資幾十條線,還不如用這些錢投資一條線,花大價錢把全球的高手(數倍於他們的薪水和利益)都挖過來,從材料、設備、到工藝徹底整明白。然後再複製推廣並培養人才。現在的狀況是,大雖大,很熱鬧,但不會的大家都不會,水平一個樣,還互相殺的死去活來,感覺自己是王者。

——中科院微電子所資深研究員梁利平

發展產業,一方面要腳踏實地地積累我們產業需要的關鍵技術,同時也不能過份強調狹義的完全自主,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自給自足,如何發展?

——深圳微納研究院院長張國新

中興事件應該算是對今日中國社會的一個響亮的警鐘,如果警鐘能真的驚醒一部分國人,那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摘自《一位留日東京博士對中興事件的看法》

中國的晶元產業仍有追趕的機會。在很多領域我們都有所突破,只是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沒有晶元,伺服器不能升級,智能駕駛跑不動,飛機飛不起來,互聯網無法高速……希望政府、企業家、投資家能夠認識到這個危機,關注這個行業。

——中國第一代晶元創業者武平

| 作者:

?-----------------------------------

中興事件敲響警鐘,中國設備製造企業如何迴避風險?

在市場耕耘多年的「中國芯」如何在物聯網時代彎道超車?

經年「中國製造」帶來哪些中國原創嵌入式演算法優勢積累?

如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IP-嵌入式系統-MCU-演算法-感測器-通訊-雲平台/大數據」技術生態?

2018年5月18日

智慧家庭:物聯網嵌入式技術生態高峰論壇

解讀中國芯的物聯網生態崛起!

掃碼即刻報名:

議程如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產品圈 的精彩文章:

用AI賦能智慧空間,小祺科技累計融資超5500萬元
AI晶元,產業未來的攪局者

TAG:智慧產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