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溥儀十分排斥剪辮子,卻因這個外國人一句話,最終妥協了

溥儀十分排斥剪辮子,卻因這個外國人一句話,最終妥協了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清朝末代皇帝》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如今的故宮博物館內,有一件比較特殊的私人物品——一束黑黑的辮子,這個辮子的主人正是末代天子溥儀。那麼為什麼他的頭髮會當成文物保護在博物館裡?這束辮子又是憑什麼入選故宮文物名單的?

追溯到清末晚期,政權顛覆,新中國被喚醒,新社會形態取而代之。當時,以清貴族為首的諸多遺老遺少,依舊寄住在紫禁城內,其中就包括了溥儀。據說當時的他們還留著一條長長的馬尾辮子,這可是清朝的標誌,一甩甩的,不管男女老少,都在追憶著逝去的皇朝。

雖然當時大清已經滅亡,不過民主的制度也沒有逼迫他們一定要剪辮子,所以當時還是有很多老百姓願意留著,算是個念想。然而,首先打破這個格局的不是別人,正是溥儀。

在某一天,溥儀和自己的外籍老師聊天,正聊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老師突然之間蹦出了一句話,讓其下定決心剪掉了辮子。這句話有點可笑,並有譏諷的感覺。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清人留的辮子感覺跟豬的尾巴差不多樣子,這話一出,篤定了溥儀剪辮子的心態,手起刀落,嘩啦一割,斷了。

這一斷,可不得了,整個紫禁城可以說是亂成一團,最高統治者帶頭剪了辮子,下面的小的可好?這不,猶如一股風潮,直刮紫禁城,甚至影響到了宮外的老百姓,隨後據說有一千多人也跟著一起進行了這個「壯舉」。可能連溥儀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剪頭髮的舉動,竟然能夠掀起如此軒然大波。

後來,這條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辮子就被當作是文物一樣被保存在故宮博物院裡面。並不是因為它的主人是末代皇帝,也不是因為這條辮子的質地何等的好,而是因為辮子落地之時在當時所帶來的影響力。

因為在當時有很多人還是妄想著清朝可以重新建立,因此抗拒剪辮子,也抗拒新中國。而溥儀,作為沒落的大清皇朝的一個標誌性的任務,其剪辮子的舉動也可以說帶來了比較大的推動作用,起碼讓當時為數不少的老百姓看清了形式,選擇了新中國。而溥儀之所以有如此舉動,不僅得益於他的外籍老師,還有他的啟蒙老師和師傅的點化,正是因為從小接受更先進文明的文化教育,因此覺悟自然也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沫說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生性喜怒無常,李蓮英卻憑藉一個絕活,得到慈禧半個世紀恩寵
康熙一語道出明朝滅亡原因,如果崇禎能做到這點,結局也許不一樣

TAG:小沫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