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名醫在身邊|大醫德為先 專訪煙台名中醫藥專家姚繼紅

名醫在身邊|大醫德為先 專訪煙台名中醫藥專家姚繼紅

編者按:為了讓煙台市民更好了解本地名醫,加深市民對身邊醫生的了解,搭建和諧醫患關係新橋樑,山東廣播電視台煙台記者站特推出「名醫在身邊」系列專訪,訪煙台名醫,展現名醫背後的故事。近日,記者採訪到煙台山醫院中醫科主任姚繼紅。

齊魯網煙台4月24日訊(記者 景立婷 通訊員 欒秀玲)她的病人很多,多數都是口口相傳介紹而來;她每天都很忙碌,經常忙得一頭大汗卻仍舊不忘幫助患者緩解病痛的折磨;她,以誓做中醫人的情懷博採眾長不斷進取;她,以秉持好醫生的情操心系患者祛病除疾;她,以當好帶頭人的精神為人師表履職盡責;她,以素懷治病的愛心播撒春暖服務大眾;同時,她還是一個「養生達人」,她就是煙台山醫院中醫科主任——姚繼紅。

走進姚繼紅的診室,可以看到由煙台衛計委、煙台市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煙台名中醫藥專家牌匾,彰顯出這位從醫二十餘載的醫生不平凡的醫技和高尚的醫德。

1994年,中醫專業科班出身的姚繼紅畢業後便開始從事中醫專業技術工作,懷揣著家人對她的期許和治病救人的心愿,她一干就是二十餘年。在煙台山醫院,姚繼紅也慢慢成長為醫院的主任醫師、煙台名中醫藥專家,煙台市「十三五」中醫藥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

其實,初見之下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套在姚繼紅身上的諸多專家名號,反而是她那褪去諸多光環後的、常常掛在臉上的親切笑容。正所謂『大醫德為先』,和藹的微笑是提升病人信心的一劑良藥。

煙台70歲的曲大爺,患有嚴重的失眠症,經常整夜的無法入睡,最糟糕的時候一晚上需要服十片安定葯,經常心煩,全身畏寒怕冷,尤其是後背部、四肢,衣服穿的很厚,但是小腿部卻灼熱難耐,無奈之下他的褲子要經過特殊處理,膝蓋以上厚,小腿部薄。姚繼紅第一次見到老人時,老人說的那句「趕緊救救我」讓她印象深刻。了解到老人的病情後,姚繼紅拉著老人的手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交流,考慮到老人的焦慮癥狀和經濟情況後,她給老人開出了一個價格低廉的中藥方子,並給老人進行了針灸治療,兩周不到的時間,老人的失眠有了很大的改善。後來,精氣神也越來越好的老人時常來找姚繼紅做做針灸,拉拉家常,更是把姚繼紅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一樣。

感冒講究辨證施治 對症治療要及時

感冒、發熱、嘔吐、過敏......孩子一生病,我們最常見到的情形是什麼?是全家如臨大敵,驚慌失措,手忙腳亂。我們經常見到兒科病房人滿為患,很多孩子免疫力低下,體質脆弱,很容易就感染疾病。然而,大人的過度緊張以及對疾病的缺乏認識很可能適得其反,害了孩子。「感冒發燒還是得靠輸液,吃中藥好得太慢。」在很多人的觀念里,輸液是解決感冒發燒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姚繼紅告訴記者,事實並非如此。

一遇到天氣變化,5歲的笑笑就經常感冒發燒,幾乎每次都輸液治療,好的一次比一次慢,父母經介紹慕名來到煙台山醫院中醫科找到姚繼紅,經診斷笑笑屬於風寒感冒,姚繼紅為她開了幾副中藥,不到三天,笑笑感冒就痊癒了。「沒想到好的那麼快,中醫太神奇了,以後孩子感冒發燒就來找您了。」笑笑媽媽專程跑到門診向姚繼紅表達感謝。

像笑笑一樣因為經常感冒發燒最後找到姚繼紅的小朋友不計其數,姚繼紅稱他們為「孩子」,這些孩子選擇中醫治療後,普遍共性是感冒次數越來越少。「這麼多年了,我的那些小患者,有很多在幼兒園的時候三天兩頭感冒,來門診找我看病,上小學後,偶爾來,一兩個星期來一次,再大大,一兩個月來一次,半年一年來一次。」姚繼紅笑著向記者說道。

《素問》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感冒為常見多發病,其發病之廣,個體重複發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中醫治療感冒,最為講究「一人一方,辨證施治」,姚繼紅告訴記者,從中醫的角度對感冒的辨證分型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氣虛感冒等,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感冒的時候,普遍會自我診斷,根據經驗或是廣告宣傳自行買葯來吃,「很多治感冒的中成藥,方便易行,深受歡迎。但用中成藥治療感冒,必須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用之得當,功效神奇;使用不當,不但無效,甚或適得其反,使病情加重。比如說,感冒了人們普遍會買的連花清瘟膠囊,在其主要配方中的13味中藥里,除了麻黃是熱性藥材,其他藥性都屬涼性。也就是說,這類中成藥是針對熱性感冒,體內有火的諸類病症,如果是風寒感冒,會導致寒氣加重,延緩病情。」姚繼紅介紹道,「有些孩子,不管是什麼感冒,上來就打抗菌素,本來中藥治療三四天就好的,打上抗菌素後一個星期可能才好,濫用抗菌素對孩子免疫力是一種破壞,讓身體無法抵禦外邪,最大的惡果就是,下次感冒不用抗菌素,很難痊癒,對孩子免疫力的摧殘很厲害。」

中醫不是「慢郎中」!

人們常說中醫是「慢郎中」,看中醫起效慢,遇到急危重症還得靠西醫。但姚繼紅告訴記者,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臨床工作中,在診斷明確、辨證準確、用藥精當的前提下,我們常發現看似越急越重的病,起效越迅速。」姚繼紅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誤解,是因為中醫治療的慢病太多,給人造成了一種「中醫只能治慢病」的假象。

姚繼紅介紹,中醫四大經典之一《黃帝內經》講了許多急診危重病的內容。《救急千金方》、《肘後備急方》也都是急救典籍。歷代中醫名家亦都致力於急救重症研究:約公元219年成書的張仲景《金匱要略》記載了搶救上吊窒息的人工呼吸法,而國外對人工呼吸急救的最早記錄是1897年;孫思邈是世界上應用導尿術第一人,他將小蔥管插入病人尿道,從另一端吹氣導尿,治癒了急性尿瀦留患者,比法國醫生拿力敦在1860年發明橡皮管導尿早了1200多年……可以說,急救重症一直是中醫研究的核心內容。

而姚繼紅靠著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不斷的學習,對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感冒、咳嗽病、喘證、鼻淵(過敏性鼻炎)、肺脹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胸痹、真心痛、心悸(室性早搏)、眩暈病、頭痛病等;腎系疾病中的水腫(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虛勞(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口服及灌腸治療;腫瘤疾病中的扶正療法、放療後患者的中藥外用噴塗治療;內分泌疾病中的痤瘡、癭病、甲減;婦產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失調、不孕症等;兒科疾病中的小兒咳嗽、過敏性紫癜、過敏性鼻炎等的中醫藥治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在膠東地區有很高的知名度。能熟練解決中醫內科學專業的複雜疑難問題,年門診量平均5000餘人次。

中醫養生之「春捂」有講究

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句「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歇」,道出了初春時節天氣晝夜溫差大、「二八月亂穿衣」的尷尬。那麼老人們常說的古語「春捂秋凍」到底還適不適合如今的氣候環境呢?「春捂」在當下的生活中又該如何具體實施呢?針對春季養生的問題,姚繼紅給了自己的建議。

姚繼紅表示,「春捂」並不是說穿的越多越好,而講究「上薄下厚」。人體下身血液循環相對上身較差,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所以初春要捂住腿腳,時時固護人體陽氣。「寒從腳上起」,腳部受涼後不但會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縮,讓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襲,還容易引起腹瀉,並影響到腦部的供血量。中醫認為,腳是人體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經常出現偏頭疼、小腹疼痛卻總找不到原因,其實就跟可能是因為腳部寒冷影響全身經絡運行所造成的。

天氣開始轉暖後,褲子不可減得太急、一下子只剩下單褲。褲子最好是由厚變薄逐漸減,毛褲、絨褲減成秋褲,厚秋褲減成薄秋褲或連褲襪,再減成單褲。這道理和捂腳是一樣的,目的同樣是防止寒邪侵襲。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人體陽氣也會隨著自然界規律而生髮,陽氣是向上的,所以還捂著厚厚的帽子,就會影響到陽氣的生髮。只是摘帽子也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逐漸適應外界的氣候,應該遵循由厚到薄,最後到無。

最後,姚繼紅建議,「春捂」有講究,養生有方法。一旦不慎令寒邪入侵而生病,記得要及時就診專業中醫師,早期用藥,在疾病初期截斷其進展,最大可能的減少病痛,縮短病程。不要隨意用藥,謹防不辨寒熱,導致疾病加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