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記得《丹頂鶴的故事》嗎?娟子去世27年後弟弟也獻出了生命

還記得《丹頂鶴的故事》嗎?娟子去世27年後弟弟也獻出了生命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壇上,先是流行港颱風,如鄧麗君的甜美小清新,費翔的熱情與奔放,小虎隊的青春與律動,齊秦與王傑的狂野與不羈,他們的歌曲打開了國人對音樂的視野。隨後便是國內一陣陣猛刮的黃土高坡西北風,其中以程琳,胡月,范琳琳,杭天琪等為代表。這些都曾令多少年輕人狂熱與躁動,但是,那時唯一有一首感動億萬國人的歌,那就是朱哲琴演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1990年,剛出茅廬的朱哲琴在第五屆青歌賽上演唱了這首《一個真實的故事》(後來更名為《丹頂鶴的故事》),用她細膩凄美的歌聲感動了許多人,不僅讓她獲得那一屆青歌賽專業組通俗唱法亞軍,也把《一個真實的故事》背後真實的故事傳遍整個中國,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反響與震撼。

有一個叫徐秀娟的女孩,放棄繁華都市,回到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接替父親徐鐵林成為新一代養鶴人,扎龍的丹頂鶴是世界三大種群中保護得最好的,從1975年開始建區開始,只有140隻左右丹頂鶴。由於丹頂鶴十分傲骨與敏感,一般生人都難接近,只有熟悉並經常和它們打交道的人才可以接近,因為徐家一直與鶴為鄰,又經常照顧和救助受傷的丹頂鶴,所以被安排為丹頂鶴護養員。

徐秀娟是徐家的長女,大家都叫她「娟子」,「娟子」從小就經常陪著父親在火炕上孵鶴,所以對丹頂鶴習性是非常熟悉。娟子不僅在扎龍保護區養鶴,也受丹頂鶴越冬地江蘇鹽城邀請在那裡開展培育與保護工作,當初她懷揣著3枚丹頂鶴蛋,用自已的體溫暖著,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來到黃海之濱。丹頂鶴人工孵化一直都是世界研究的課題,只要溫度和濕度稍有變化,小鶴就很難孵出來。但徐秀娟用體溫孵蛋方式令很多外國專家都為之讚歎。

在保護區,一直採取「半野化」保護方式,這也給管理帶來很大難題,養鶴是非常累的,除了擔水、配食、喂鶴、清掃鶴舍,還要診治與護理病鶴,以及每天需要放鶴,讓它們活動筋骨,親近自然,但是幼鶴有時外出玩高興了,就很容易走失,如果不及時找回來,就有可能被其它猛禽捕食,或是觸網而亡,之前就發生過兩例。1987年9月15日,又有兩隻幼鳥走失,娟子在蘆葦盪中蹚水整整找了一天,既疲憊又心力交瘁,第二天剛一醒,娟子好像聽到幼鶴的鳴叫,連早飯都沒吃就出去尋找,一直尋找到下午5點,娟子非常疲憊,有人說在西邊聽到幼鶴叫聲,不顧勞累的娟子又打起精神去尋找,結果再也沒回來,因為她滑進了沼澤里,再也沒力氣掙紮上來,終年23歲。

徐秀娟成了環保戰線第一位烈士,二年後作曲家解承強將徐秀娟的故事寫成了歌,然後由初出茅廬的朱哲琴唱紅大江南北,讓世人知道有一個叫徐秀娟的姑娘,以及她和丹頂鶴的故事,無數聽眾也都被娟子的事迹所感動。但是,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尾。徐秀娟有個弟弟叫徐建峰,小名「峰兒」,當過兵,退伍後在齊齊哈爾市某大型國企工作,1997年,在父母的勸說下,回到扎龍接替姐姐干起了養鶴人,一干就是18年。

徐建峰和姐姐一樣,都是非常執著的人,一旦決定要干某件事,就一定要干好,對養鶴也是一樣,每天的活干不完就不下班,如果鶴病了,治不好就不回家,如果鶴丟了,每次都是他沖在最前頭,那拚命的勁不點不亞於姐姐。然而不幸再次降臨在徐家,2014年4月19日,徐建峰發現在濕地核心區內有個鶴巢,丹頂鶴正在繁育孵化,然後附近發現在「荒火」,徐建峰擔心把鶴巢給燒了,於是騎摩托車前去看護,結果因摩托車失控,一頭扎進了沼澤再也沒出來,終年47歲,在姐姐徐秀娟犧牲27年之後,又讓徐家失去一位養鶴人。

其實徐建峰之前是一個很開朗的人,自從娟子姐走了以後,周邊人都發現這個東北漢子慢慢地變得沉默寡言,在休息時,還會時不時拿出自已工作證看著發獃,讓周圍人很是不解。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才發現在工作證里,珍藏著娟子姐一張照片。徐家與養鶴的事看來到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其實不然,徐建峰的女兒、也是徐秀娟的侄女徐卓,現在成了徐家第三代養鶴人,她接過爺爺、姑姑和父親的接力棒,也在畢業後回到了保護區工作。

本來徐卓在東北農業大學學的是園藝,在父親去世後,她轉學到姑姑曾經讀過的東北林業大學,專修野生動物保護。學校本想保送她讀研,但被她拒絕了,在2016年8月毅然回到了扎龍,成了徐家第三代養鶴人。徐卓接過父親的養鶴筆記如此說;「我一定把它續寫下去,這樣我們就仍然相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娛與至樂 的精彩文章:

今年賈玲的腿火了一把,別以為她天生就這麼胖,年輕時可是大美女
《快樂女聲》出道,轉行卻因楊洋改名,今《談判官》演趙晨曦圈粉

TAG:至娛與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