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同時也是數學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設計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課前滲透,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數學

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形成。縱觀現行小學數學教材,許多知識的學習均含有豐富的實踐活動因素,讓學生自己行動起來,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

1、在實踐活動中積累事實

數學本身源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運用數學教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帶領學生回歸生活。課前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積累了豐富的事實素材。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觀察。

2、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

只有學會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數學教材中的許多問題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的。如在教學「圓的認識」前,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首先觀察社會上各種車的輪子是什麼形狀的,再到商店觀察中玩具車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學生髮現無論是卡車還是玩具車,它們的車輪都是圓形的。於是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車輪都是圓形的呢?車輪不是圓形的不能行使嗎?」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學生逐步學會發現問題。

二、課內探究,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數學活動過程。設計安排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知識形成、鞏固、應用的前提。

1、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學生的動手實踐的情境,使課堂處於一種積極實踐探索狀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先出示帶有方格的幾個三角形,問學生怎樣算出它們的面積。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了結果。接著出示不帶方格的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算出它們的面積,學生感到困惑。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告訴學生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讓學生拼擺、觀察、討論。最後讓學生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不僅自始至終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2、在知識的鞏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安排在知識的形成階段,也可以安排在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階段。如學習了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後,讓學生用紅色和藍色分別表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學生在畫時,就要思考周長和面積分別指的是什麼,怎麼畫。這樣周長和面積的空間意義就被演繹到畫的動作里,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會理解得更為深刻。

3.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指運用所獲得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同類或類似的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它可以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其次,它可以促進數學知識的廣泛遷移,是實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數學意識和時間能力的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既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三、課後延伸,開設數學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課是發揮學生主體意識、培養主動探索精神的天地,是以直接經驗和綜合信息為主要內容,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等幾何圖形之後,教師安排「拼出美麗的圖畫」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讓學生通過「折折、剪剪、拼拼、畫畫」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發展了形象思維,培養了實踐能力。

總之,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開展的數學實踐活動,目的都是為了將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朱文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課地位要科學
辦好教育要做好六項工作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