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突圍 激活智能化銀行資管

科技突圍 激活智能化銀行資管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從去年11月出台就廣受關注的資管新規,終於獲得通過。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資管業務,將面臨著更嚴格的監管壓力。

而除了強監管的重壓之外,銀行業發展資管業務,還面臨著來自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為衝出重圍,形成差異化優勢,一些銀行機構積極藉助金融科技力量為自己的資管業務賦能。

科技助力交出滿意「答卷」

在上月底披露的年報中,交行用多項數據解讀了其在2017年財富管理業務方面的成績。數據顯示,交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佔比為20.63%,同比提升1.6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金融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19.59%;銀行卡、管理類和支付結算類手續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83%、19.56%和9.41%,非利息收入已成為利潤穩健增長的重要引擎。報告期末,託管資產規模較年初增長17.38%,管理的個人金融資產(AUM)較年初增長6.44%,人民幣表內外理財規模較年初增長12.19%,繼續穩居同業前列。

交行之所以在打造財富管理經營特色方面取得以上成績,與其對金融科技的重視與運用密不可分。據了解,該行積極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輕型智能服務新模式。

該行在深化基層營業網點、電子渠道和客戶經理「三位一體」建設的基礎上,打造線上金融科技平台,將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於精準營銷和業務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交行在同業中首推線上直播、空中理財室等直播欄目,並在手機銀行中實現了對各類金融業務和交易場景的覆蓋,建立了智能外呼平台。

中信銀行則在年報中披露,去年的個人客戶管理資產餘額達15471億元,同比增長18.5%。中信銀行明確表示,科技引領創新是該行財富管理能力得到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在科技的賦能下,以理財、保險、基金、信託為主的投資理財產品在該行客戶管理資產總規模中佔比超過70%,為此項業務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此外,把自身定位為「金融科技銀行」的招行,去年也實現了財富管理業務價值貢獻的穩步增長。據其年報顯示,2017年,招行實現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91783.68億元,同比增長19.91%;實現代理開放式基金銷售額7055.10億元,同比增長42.47%;代理信託類產品銷售額2248.44億元,同比增長70.08%;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85.85億元,同比增長0.19%。

為資管業務打造差異化優勢

藉助不同的科技手段,各家銀行在發力資管業務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和擴大著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中信銀行在年報中專門提到了用科技創新打造的「薪金煲」智能理財系統。

據介紹,該產品打通了客戶活期賬戶與理財產品的通道,實現了客戶理財、儲蓄、消費、還貸等全場景的智能化操作,實現了資金收益和流動性之間「魚和熊掌兼得」的作用。

數據顯示,2017年末,「薪金煲」產品簽約客戶達500萬戶,其中新客戶佔比76.96%。中信銀行表示,該產品的價值和特色在2017年得到市場更大範圍的認可,規模增速超過100%,從2015年初的200億元,提升到2017年末近1000億元,簽約客戶數近500萬人,並獲得人民銀行科技發展二等獎。

在展望今年目標時,中信銀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王燕表示,該行要大力投入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應用研究,打造「中信大腦」智能化服務平台。支持智能量化交易、智能投顧、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風控、智能運維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到2020年全面實現營銷、風控、投資等全業務線的智能化。

而為了適應企業對財資管理服務需求的變化, 2017年底,招行發布了財資管理雲平台。

據了解,隨著互聯網技術、智能經濟的深入發展,傳統財資管理服務與企業日益劇增的財資管理訴求之間形成了巨大缺口。如何做到以「嵌入式服務」為企業戰略決策、運營治理、價值創造和利潤實現提供一個端到端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支持,是銀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因此,招行力圖打造一個以企業財務和金融資產、資源管理為核心的財資生態平台服務。據了解,該平台服務已延伸為一個搭建了全球資金管理系統、財資核心業務系統、供應鏈產融協作系統、投融資管理系統、差旅報銷管理系統、股權激勵管理系統、財資資訊互動平台、移動安全管理平台等多維度的平台生態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台上的資金管理平台CBS6歷經10年的精益迭代,在功能、服務、產品性能、體驗上都有著顯著的提升。與之前版本相比,CBS6新增了200餘個功能點,並對近600個功能點進行了優化升級。此外,在本次升級中,還新增了賬戶開銷戶管理、投融資管理審批決策、銀企對賬等功能,使財資管理鏈條更健全,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滿足企業日常財資管理的需求。

為客戶創造優質理財體驗

在推進資管業務的過程中,提升客戶體驗也十分重要。而在這個方面,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交行表示,「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服務,是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優勢所在,是交行擁抱市場、貼近客戶的主動變革。未來,交行將充分發揮傳統線下業務的比較優勢,推動FinTech和業務深度融合,打造直面市場、直面客戶、全渠道、立體化的營銷服務體系。

2017年,中信銀行自主研發上線了「理財轉讓平台」,當年交易筆數4.4萬筆,成交金額126億元,為持有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在線交易平台,解決了客戶購買固定期限理財後快速變現的需求。

此外,中信銀行還積極研發智能投顧項目,並上線了「信智投」,將人工智慧與人腦智慧有機結合,通過「客戶畫像、智能推薦、一鍵購買、一鍵調倉」的基金組合方案,降低了高端智能投顧服務的門檻。該行年報表示,此產品已於2018年一季度向市場推出。

與此同時,招行的CBS6也與國內頂級的用戶體驗公司合作,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全面提升該系統的交互流暢度,並深度優化系統界面操作流程,塑造出全新的界面視覺感受。在線下,該行建設了20多家財資管理用戶體驗中心,為企業提供直接、全面、專業的財資管理諮詢和產品實施建議。

在年報中,招行表示,要在今後打破「豎井」,構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以「客戶旅程地圖」開展數字化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和優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胡曉煉:宏觀調控要更多發揮價格槓桿作用
爭議下的區塊鏈:等風來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