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一、首先一起向上禮佛(三拜)

二、大眾和合普禮(三拜)

三、禮佛懺悔(三拜)

四、頂禮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三拜)

五、頂禮啟教阿難陀尊者(三拜)

六、頂禮歷代傳承祖師(三拜)

七、拜願唱:(站)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今對佛前求懺悔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懺悔(三遍)

一切罪根皆懺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八、長跪合掌:各稱法名※※,開始「念」或「唱」:

從於無始 以至今生 毀破三寶 作一闡提 謗大乘經

斷學般若 弒害父母 出佛身血 污僧伽藍 破他梵行

焚毀塔寺 盜用僧物 起諸邪見 撥無因果 狎近惡友

違背良師 自作教他 見聞隨喜 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

故於今日 生大慚愧 克誠披露 求哀懺悔 惟願三寶

慈悲攝受 放凈光明 照觸我身 諸惡消滅 三障蠲除

複本心源 究竟清凈(三遍,每遍一拜)

(站)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

九、皈依:(長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別解脫戒難得聞 經於無量俱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 如說行者更難遇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稱)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三遍,每遍一拜)

十、發心:四無量頌:(跪)

慈 願諸眾生 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悲 願諸眾生 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喜 願諸眾生 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舍 於諸眾生 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拜願唱三遍)

發菩提心:

我今發心 不為自求 人天福報 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 諸位菩薩 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 願與法界眾生 一時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遍三拜)

十一、懺悔:懺悔偈

上師妙吉祥 十方諸如來 正法賢聖僧 慈悲憶念我

無始至今生 由貪嗔無明 起身口意業 作十惡無間

破三皈五戒 別解脫戒等 違菩薩律儀 背密教誓句

不孝輕慢師 不敬梵行侶 墮逸遠三寶 罵僧謗正法

輕辱有德者 危害有情類 自作若教他 或見聞隨喜

人天解脫障 輪迴諸苦因 我今大慚愧 一一皆懺悔

隨喜無邊善 迴向遍有情 我禮妙吉祥 願大悲哀愍(三拜)

十二、誦戒:皈依戒:(跪)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稱)

皈依佛竟 寧捨生命 永不皈依 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 寧捨生命 永不皈依 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 寧捨生命 永不皈依 外道邪眾(一拜)

七眾別解脫戒略頌:

誰稱佛弟子 總攝為七眾 皈依佛法僧 正見不邪倒

下座從師受 不犯皈戒條 居家眾二種 近事男與女

終身受五戒 日夜八關儀 五戒許缺支 八關隨力持

開中唯除酒 余則隨律制 亦稱咨審戒 事前問律師

詳審自堪能 受時有卷伸 出家眾有五 具足比丘僧

清凈出世心 如律而授受 戒相二百五 無犯犯者凈

比丘尼戒相 三百四十八 清凈出世等 具如比丘論

為現身脫苦 別解脫難聞 荷如來家務 令佛子相繼

使正法不缺 應出家受具 沙彌沙彌尼 終身具十戒

著染衣舍俗 為具足之基 有女須正學 六法二年持(一拜)

受八戒偈:(跪)

皈依佛法僧 凈心持八戒 不殺不盜取 不淫不妄說

不飲用諸酒 香華鬘塗身 歌舞娼妓等 座高廣大床

非食時而食 竟日夜不犯 並供養三寶 和尚阿闍黎

一切如法教 奉行無違逆 於上中下座 三業常恭敬

復方便勤求 坐禪及誦經 乃至諸學問 勸助作福等

廣開涅盤路 閉三惡道門 作出家之基 增長正業行

從諸果諸向 羅漢道果成(一拜)

五戒偈:

皈依佛法僧 盡形持五戒 不殺不盜取 不淫不妄說

不飲用諸酒 終身無違犯 並供養三寶 和尚阿闍黎

一切如法教 奉行無違逆

於上中下座 三業常恭敬

復方便勤求 坐禪及誦經 乃至諸學問 勸助作福等

廣開涅盤路 閉三惡道門 菩提戒之基 增長正業行

從初地至十 菩提道果成(一拜)

菩提願:

三寶財法應守護 勿因怨愛起貪嗔 於善知識應依止

受用作善迴向余 諸師尊前作欺誑 他人作善令悔疑

嗔恨罵辱於菩薩 心不正直作諂誑 於諸有情不欺誑

於諸有情正直心 於諸有情如來想 令諸有情圓菩提(一拜)

菩提行偈:

贊己毀他慳法財 不忍懺謝反打辱 棄捨大乘持偽法

盜三寶物謗三乘 奪衣反俗五無間 謗無業果諸邪見

破壞村等妄說空 退他菩提謗別戒 毀謗聲聞緣覺乘

嫉毀妄慢過人說 貪利炫賣言自得 恃力奪取禪給誦

退菩提等廿五心 如是十八根本罪

四纏頌:

於罪有犯更欲造 無慚愧心深愛樂

不見為罪謂功德 四纏具足上品犯

三品犯頌:

若但以罪為功德 或加前三之一二

如是名為中品犯 唯前三者下品纏

舍戒復戒頌:

若犯上品即舍戒 若犯中下得惡作

舍戒現身堪更受 不同比丘別解脫(一拜)

惡作罪十頌:

如是惡作四十六 攝諸善法益有情

攝善法者攝六度 其中總有三十四

障施有七戒有九 忍四精進禪定三

障般若者為八種 余攝饒益戒十二

三業不敬於三寶 大欲無足數數貪

不敬耆德不好答 延請不往不受施

如理求法不施法 此之七種障於施

於惡有情懷嗔恨 護他律儀不共學

應不共學開性罪 邪命取財及掉動

不樂涅盤不避護 於他煩惱不制止

如是九事障屍羅

障忍四者嗔報嗔 犯他不謝不受悔

懷恨他惡執不舍 障礙精進惡作三

攝徒眠樂喜世論 障礙禪度亦三種

不問蓋障貪味禪 輕聲聞乘廢自乘

勤修異道樂外論 於大乘中分勝劣

自贊毀他不往聽 依文舍義不敬法

如是八者障般若

八事不助不看病 不濟七苦盲聾等

見作非理不正說 恩者不報不解愁

求財食等不給施 不以財法攝徒眾

不隨他心不讚揚 不作擯責神通等

此之十二益有情 總攝三聚應修學(一拜)

以上顯宗儀軌,如有修學密法者接誦如下。

密誓(即密乘戒)根本罪十四戒:

違依止法罵辱師 輕玩故犯三律儀

嗔恨心說同學過 有情離樂生歡喜

畏佛道難退菩提 謗三乘法非佛說

灌信不具授密法 輕損自蘊不如佛

於真空理心不信 破法惡人身口慈

空無我觀日夜廢 堪承法器壞善根

不受供肉輕事密 諂誑妄說婦女過

除第五戒退菩提 餘四纏具犯根本

惡作八戒:

不凈伴侶演秘義 任意力作止戒違

不隱經像鈴印等 於福會中作喧諍

凈器問法倒妄說 無信聲聞中七夜

初修我慢執自法 灌頂缺信受深義

又二

加行不具入曼茶 觸火壞種杜貞等

五方佛各別戒:

東方佛六攝三聚 三寶日夜六次皈

中央佛戒為四種 自作本尊眾生緣

雙運觀想及印住 阿闍黎前六次禮

南方佛戒亦復四 財法無畏及慈施

西方佛三顯三乘 密教儀軌瑜伽心

北方佛二嚴持律 真諦供養力供養

五方佛總攝戒:

無盡眾生解脫等 安住律儀涅盤中(頂禮三拜)

密宗儀軌,修學密宗之人持念止。

四根本攝修頌:

(一) 殺戒攝修

著財色名聞 乖違起忿惱 破壞無自他 猶如不治火若嗔於此人 欲令消滅盡 使他人打殺 棄捨思永離殺由貪嗔起 護殺戒含嗔 一念嗔恚意 百萬障門啟常修四無量 證解真空理 修行忍辱力 罵打我不恨有過當應爾 無過彼自罪 思業因果報 念無常空理罵訾惟有聲 分別由我識 繫心自善法 不遑計他語病者被鬼惑 良醫應逐鬼 不得怨病人 被打應竊喜幸不奪我命 令我生厭離 免地獄沉淪 於我有殊恩達多嘗打佛 外道罵如來 況我薄福人 何能免人毀我今既出家 身被法王服 若以嗔報嗔 打殺還打殺同世間粗漢 何能稱福田 能忍則具悲 現前成自利以嗔心殺害 現前受大苦 死後入泥犁 為人短命等菩薩修忍辱 割截都無恨 小兒嗔乳母 剎那地獄淪僧皆如來子 攝以六和敬 身和堪共住 互禮拜問訊或服勞讓道 推坐而侍承 分物不先美 上下如法親口和無諍言 稱德作讚歎 施惡語不報 有過輾轉諫學問互相教 犯罪互悔懺 不作口四惡 罵訾辱離間意和同僧事 謙卑心慈愍 不固執己意 不違逆眾心戒和不雜冗 如法作羯磨 犯者如律治 不恃戒輕人見和理同解 正真凈不違 善符合法印 不墮邪見類利和如法分 羯磨事不背 僧利不回己 六法以相親(一拜)

(二) 盜戒攝修

依諸教所云 執掌三寶物 羅漢須陀洹 無則持凈戒識因果業報 畏後世慚愧 克我執知悔 分物心等平若侵損僧物 隨愛憎取與 不護惜浪用 愚痴波羅夷望十方聖凡 各各成盜罪 勝五逆四重 無法能除悔於他正士所 聞法義修行 轉於異地方 為利而宣說言我自會悟 如是深妙理 盜法大妄語 得財根本罪說法巧媚世 諂笑以趨時 不識詐言識 不知詐言知若法謂非法 非法說為法 若律謂非律 非律說為律或餉饋請謁 奔趨無倦意 多方邪命求 得則皆盜罪財利大毒蛇 鉤蜜鹿角井 受用圖安享 是眾苦之門毀戒地獄苦 慳貪餓鬼淪 多求世輕鄙 壞滅安樂因佛制四依住 十二頭陀行 少欲知止足 是不貧之因(一拜)

(三) 淫戒攝修

佛語諸比丘 觀淫慾鄙穢 糞器死豬腸 枯骨斷肉想勝夜叉獄卒 飢狼毒蠍等 寧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言視毒箭傷 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阱 通書告死刑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 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聞談說擬議 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 遭敵保不敗(一拜)

(四) 妄語戒攝修

如來真實語 各各不誑異 離世間理想 忖度虛構畫是名為真語 依戒定慧學 此行墮染污 此行得清凈如言行不虛 是名為實語 現量第一義 真諦十如等如來隨自語 是名為如語 世尊見言見 知聞言知聞現實有不虛 是名不誑語 教海廣無邊 自語不相違四十九年說 初中後一貫 大哉十力尊 無說說種種契機施悉檀 三藏語一致 是名不異語 佛子應學佛五語心常念 說必引義利 慰問身安適 順緣吉祥願逢興盛慶悅 贊施問戒定 放逸者諫悔 念無常精進於學修有疑 決擇開正知 邪倒惡見生 方便使入正說制戒緣起 犯戒引還凈 說法依法印 圓滿據三支不作無稽語 傳語街巷論 若初修行人 說斷障蓋等加行前方便 若心已調柔 說諦理相應 愚者說更殷詐現奇特相 出言故驚人 笑哭年增減 自表己功能令他說自忍 談相說吉凶 巫醫星命等 選擇說風水吟詠琴曲等 高聲現威相 言王官勢力 災禍恐怖事此處得利養 而向彼處說 稱道誰施廣 譏嫌某施微諸妄語邪命 以求取利名 現世為人輕 死後地獄淪(頂禮三拜)

十三、迴向:迴向偈

1、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2、願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3、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頂禮三拜)

4、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5、誦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迴向因緣三世佛 文殊普賢觀自在

諸佛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6、罪性本空由心造 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7、戒為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凈戒

若能堅持於凈戒 是則如來所讚歎

8、三塗八難俱離苦 四恩三有盡沾恩

國界安寧兵革銷 風調雨順民安樂

9、法王宗喀巴 聖教日興隆 違緣俱消滅 順緣悉增長

自他三世善 迴向二資糧 無垢亦無染 法炬常明耀

10、百字明:

嗡 曼則薩垛沙麻亞 麻努巴拉亞 曼則沙多底諾巴的恰 摘棹滅巴哇 梭多卡約滅巴哇 梭波卡約滅巴哇 阿諾喇多米巴哇 沙爾瓦塞的米叉呀雜 沙爾瓦嘎爾麻蘇雜米自達 寫呀姑汝吽 哈哈哈哈火 巴(我阿) 瓦那 沙瓦打他(厄阿)答 曼則麻米木雜 曼則巴瓦 麻哈沙麻亞沙多阿 吽拍(三遍)

11、以此誦戒功德 上報四恩 下濟諸苦 法界眾生

同圓種智 普願有情 共證菩提(三拜)

12、啟求國界鞏固 治道遐昌 佛日增輝 法 輪常轉

13、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14、大眾一起向上禮佛(三拜)

頂禮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三拜)

頂禮啟教阿難陀尊者(三拜)

頂禮法王第二宗喀巴大師(三拜)

頂禮大月如來康薩派康薩仁波切(三拜)

頂禮近慈堂上上能下海老上師(三拜)

頂禮昭覺堂上上清下定老上師(三拜)

頂禮定國堂上上法下空上師(三拜)

頂禮各人皈依及灌頂、受戒、傳法恩師(三拜)

頂禮現在、過去父母、師長(三拜)

禮祖:(每個一拜)

頂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

頂禮天下宏揚佛法諸大善知識

頂禮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

頂禮啟教阿難陀尊者

頂禮律藏會上歷代祖師

頂禮蓮宗會上歷代祖師

頂禮禪宗會上歷代祖師

頂禮密宗會上歷代祖師

頂禮法王第二宗喀巴大師

頂禮大月如來康薩派康薩仁波切

頂禮近慈堂上上能下海老上師

頂禮昭覺堂上上清下定老上師

頂禮廣宗堂上上慧下海老上師

頂禮定國堂上上法下空上師

頂禮各人皈依及灌頂、受戒、傳法恩師

各人代為父母、師長禮佛(三拜)

現在者增長福慧 過去者求生凈土

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缺德財主五次謀害養子不成,反而搭上親兒子性命
只要能時常讀誦《地藏經》 這些因果病都能治好!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