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對伉儷的筋脈石之路

一對伉儷的筋脈石之路

集寶街——讓世界愛上阿拉善

一對伉儷,是如何從戈壁石收藏者,成為筋脈石狂熱愛好者的,心路歷程

從擺地攤兒經營文玩到開店正規經營,生意到風生水起時忽而攜丈夫一起開始了筋脈石的探索之行,繼而成為筋脈石收藏圈裡有很大影響力的夫妻檔,是什麼改變了這一對伉儷的人生軌跡?

近二十年前,來自成都的王小美老師自大學畢業過後即專註於文玩生意,她的先生有自己的事業,於收藏方面是戈壁石的終極粉絲。「由於愛好的不同,我們對彼此的愛好互不過問。」王小美老師說:「這種現狀大概一直持續到了2008年。」

和筋脈石的初見有點尷尬!

「記不得何時的交易會了,我奔著和田玉和翡翠去金沙轉市場,一對老夫妻的攤位上有一些特別特別漂亮的石頭,開口就問『阿姨你這個石頭是哪裡的?蘇工?南工還是北工?』」然而當時的老夫妻或許是不止小美所云,不理解「蘇工」、「南工」、「北工」指代為何。

「就是說哪裡的師傅雕刻的呀?」

老夫妻答:「老天爺雕刻的。」

王小美以為自己所問並不被攤主理解,所以打算轉身離開,但就在即將要離開的時候,猛然瞥見了攤主脖子上一串帶藍色的花賣,要到首飾品賞之下好奇心更甚,一番撫摸、手摳之下發現這種石頭表面滑潤,而私以為是被拋光的,又不好意思詳問,便問說:「這是天然的?」,二人都說是天然的,如此一來,小美老師更感驚奇。

被天宮之美震驚到的王小美離開之後又覺得不夠過癮,反覆回味,覺得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奇美的石頭,於是又返回老夫妻的攤點購得二百元的筋脈石。

然而回家之後,在網路上戈壁石的搜索結果中根本找不到類似的產品,第二日王小美再返當日的攤子,遇拿下攤主佩戴的那一串溜圓的珠串,然而一方面攤主無疑出讓,一方面價格高昂,小美只得無功而返。

自此後,小美騰出一個角落拜訪那二百元買來的筋脈石,但至少半年都無人問津,悻悻然又收起來隨手丟在角落裡了。

「因為當時不懂筋脈石,也沒有發現商機,所以這樣一直放著。」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本意買蜜蠟的北京客戶相中了那幾枚筋脈,最後以2000元通出。「現象想想真是後悔的腸子都青了,因為當時還對筋脈一無所知,把如今兩萬都買不到的精給賤賣了。」

由客戶的朋友圈,小美才知道自己出售的是花脈,而小美也發現網上也有了這種石種的百科和貼吧,自此開始默默關注。

「在淘石之中發現眼緣不錯的筋脈就買,也會向買文玩的客戶推廣筋脈。」但由於成都並無石展,準確的說是當時的成都並無戈壁石的展出,所以相對發展較為緩慢。

先生是從何時開始留意筋脈呢?也是純屬偶然。

「在一次回呼和浩特老家逛街時,先生陪我去寺廟燒香,而在路邊看了一個有筋脈石的攤子,且價格不貴,頓時就走不動了,先生看我挑的兩眼放光,也就默許我買了許多。回家後搗鼓這些新買的石頭直到晚上,廢寢忘食。」擺出了一圈圈的樣子,小美髮朋友圈後竟然很快便收到了客戶的詢價。

或許是受到小美的影響,其先生也產生了興趣,到晚上輾轉難眠,反覆詢問「這中石頭真有這麼好?我們再買點?」到清早時候迫不及待地喚醒小美再行淘石,而這一次就不是挑一點,而是近乎瘋魔地掃貨,不僅包了攤子,甚至還「撬」開了老闆的保險柜,以接近二十萬的價格拿下了所有上眼的筋脈。

「就是這一次讓我們達成了共識。先生時候也承認,在筋脈石的收藏上,我們還是後知後覺。」小美的先生漸漸地從單純地收藏戈壁石轉向更多地收藏筋脈石,凡上眼的絕不放過,甚至不問價格,只問賣否,近十年買下的筋脈以及戈壁石,竟然是論房子堆積。

然而收藏筋脈石的小美夫妻,在成都,卻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不是沒有朋友的孤獨,而是同城石友匱乏的孤獨,甚至有來往的顧客都是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石友,店裡來客往往只是瞄上一眼而毫不過問,筋脈石於這裡,往往是安靜嫻雅地躺在攤位上,或是櫃檯里。

不過這種孤獨也並沒有持續地太久。「早前在太原石展上錯過了群主林林哥的聚會,也是一大遺憾。不過索性還是在後來的精品展上找到了林林哥,也見到了多面來都未見幾回的頂級筋脈。」自此加入到筋脈石愛好者樂園微信群中,從獨享到共享,從孤獨地自行推廣轉為與大家庭攜手共進。

另外,從單一的收藏轉賣,到如今的走多元化路線,小美老師既收藏原石,也探索加工,同時致力於推廣,與丈夫兩人愛石成痴,以筋脈之美與個人魅力感染著身邊的藏友及石友,至今已近十年。

有你想看的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蠟石 的精彩文章:

匠心不易,請多給玉雕師一些溫柔
高手支招:收藏籽料,從這幾點入手!

TAG:黃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