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籌海圖編》和《鄭和航海圖》

《籌海圖編》和《鄭和航海圖》

Chouhai Tubian

《籌海圖編》(An Illustrated Book on Coastal Defense)明代論述海防的軍事地理著作。古代海軍地理學代表作之一。編撰者鄭若曾,字伯魯,號開陽,南直隸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人,明代軍事地理學家,嘉靖中曾任應天巡撫曹邦輔的記室參軍,後應邀到浙江巡撫胡宗憲幕府,在胡宗憲主持下編寫此書。嘉靖四十一年(1562)初刊,後有明隆慶本、天啟本、清乾隆本、《四庫全書》本行世。

全書13卷,約26萬字。主要內容是描述中國沿海地理形勢、島礁分布及其軍事意義;介紹日本的基本情況、中日交往的歷史及倭寇入侵的途徑;彙集當時文武官員有關抗倭、防倭、禦寇、剿寇的言論;記載明代海防建制、武器裝備及抗倭經過等。書中圖文並茂,有地圖115幅(包括《輿地全圖》1幅、《沿海山沙圖》72幅、《日本國圖》1幅、《日本島夷入寇之圖》1幅及中國沿海郡縣圖40幅),從中國至日本航路上的山嶼島礁圖33幅,以及關於兵船、兵器的插圖59幅。其中《沿海山沙圖》是明代海防圖的代表作,計廣東11幅、福建9幅、浙江21幅、直隸(今江蘇、安徽、上海)8幅、山東18幅、遼寧5幅。除1幅獨立的瓊州(今海南島)圖外,其餘71幅自廣東欽州(今屬廣西)西邊中越邊界開始,沿岸向東、向北,直至鴨綠江口為止,海岸連續,可以拼接成長卷。海岸一般配置在圖幅中央,上部為水域,下面為陸地。海岸線的特徵及沿海島礁的分布表示得十分詳細,沿岸陸地表示山形及河流,居民地既按行政意義區分府、州、縣等,又詳細表示衛、所、巡檢司、寨、堡、烽堠等軍事建制。

《籌海圖編》是一部給當時抗倭的官員、將領了解敵我雙方情況,熟悉防區形勢,掌握抗倭策略使用的兵要資料。此書根據中國沿海軍事地理特點,提出了「御海洋」、「固海岸」、「嚴城守」多層次的海防方略。主張海防「則必宜防之于海」,儘可能殲敵於海上。在南北海岸布防方面,認為由於「海濱廣遠」、須「擇要害」而駐。沿海各省的地方政府和駐軍,既要嚴守各自負責的區域,又要互相支援、協同抗倭,並主張「練鄉兵」,兵民聯合抗擊侵略者。在對敵鬥爭中則強調「攻之中有守,守之中有攻」的軍事思想。書中還總結了根據不同海區的地理特點使用不同類型的兵船,充分利用氣象水文特點(如季風、潮流)進行訓練、作戰等有科學依據的經驗。

《籌海圖編》不僅對當時的抗倭鬥爭有指導意義,對其後的海防和沿海軍事地理研究也有深遠的影響。

Zhenghe Hanghaitu

《鄭和航海圖》(charts of Zheng He』s Nautical Chart)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在下西洋(當時指南海以西海域)航行過程中繪製的航海圖。全稱為《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載於明代《武備志》卷二百四十「航海」中。鄭和(1371~1435)原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昆陽(今雲南晉寧)人。明朝將領,自永樂三年(1405)起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間7次率船隊通使西洋。

原圖為一字形展開的「手卷式」長卷,據考證約成於鄭和第6次出使西洋回國以後至第7次出使西洋之前,即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圖中採取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景圖形式繪製了航線、陸標與天體,標繪有鄭和下西洋所經歷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30餘處地名。收入《武備志》中的《鄭和航海圖》改為書本式,為鄭和第7次下西洋期間使用的航海圖志,是其自明代天啟年間刻版成書後保存下來的唯一版本。單面印刷,自右而左共24個雙頁,包括茅元儀的序言l頁(142字)、「針路圖」20個雙頁(40幅)、「過洋牽星圖」2個雙頁(4幅)、空白1頁。該圖記述的鄭和下西洋的航線以今江蘇南京為起點,出長江口經東海、南海,過馬六甲海峽經錫蘭山(今斯里蘭卡)等地到達溜山國(今馬爾地夫);由此航線分為兩支,一支是橫越印度洋到非洲東岸的摩加迪沙,另一支是穿過阿拉伯海直達霍爾木茲海峽。圖上注出了航線的針位(航向、方位)和更數(航程、距離),有時還註記了航道深度、航行注意事項等。根據海區定位的需要,有的圖上還註記了天體高度,表示了所經海區的地名、岸線、主要港口、河口、島嶼、礁石、淺灘以及沿岸陸地上的山形,可作航海目標的橋樑、寶塔、寺廟、旗杆等。

《鄭和航海圖》是當時最詳細的、實測的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航海圖,是現今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地圖史、交通史的珍貴文獻。該圖1961年由中華書局刊行;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編繪出版了《古今對照鄭和航海圖》。

【資料來源】本文來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第二版)軍事海洋環境門類分冊》,由海司編研部主編,刊發在《海洋測繪》2017年第6期內。其他公眾平台如若轉發本文,請務必備註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溪流之海洋人生 的精彩文章:

海溝沉積物研究進展

TAG:溪流之海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