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發生始末 淮海戰役勝利原因

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發生始末 淮海戰役勝利原因

淮海戰役是中國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的投入兵力以及規模巨大的一場勝仗。淮海戰役開始於1948年11月6日,於1949年1月10日結束。正如戰後毛澤東所說,這場戰役使得解放軍的兵力、士氣都勝過了國民黨軍,也預示著國民黨統治的即將消亡。

戰役開始前,1948年時,國民黨見形勢於己不利,就決定開始實施重點防禦,而中共召開西柏坡會議,由游擊戰轉為正規戰爭。不久,解放軍就攻克了國軍重兵布防的濟南,標誌著國民黨重點防禦計劃失敗。之後在粟裕的建議,中共決定發動淮海戰役。

在毛澤東等人的計劃和準備中,原本打算的小規模的淮海戰役,升級為由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參加的大規模戰爭。而國民黨方面,在濟南失守後,以徐州為中心保持戰略防禦,沿著徐州和蚌埠之間的鐵路線組擺出了一字長蛇陣。蔣介石經過兩次改動,最後決定由劉峙作為總指揮。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共投入60萬正規軍,以及40萬民兵,而國軍方面先後參戰的有七個軍團和兩個綏靖區,甚至出動了近3000次飛機。而最後,解放軍總共殲滅了國軍五個軍團,國軍死傷約17萬,被俘虜約32萬,其他還有投誠和起義改編的,不過解放軍方面也損失不小,死傷加失蹤的士兵有13萬,敵我損失比為4.06:1。由此可見淮海戰役的慘烈。

淮海戰役最後以解放軍以少勝多告終,而敵我雙方的實力和士氣在戰後可以說是來了個轉折。

海戰役是我國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同國民黨重兵集團之間展開的具有決定性戰略意義的決戰,最後以解放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解放軍在人力物力上都處於下風,卻能在戰場情況複雜多變的條件下,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這是因為什麼呢?

一方面,我軍在戰局如此變幻莫測的淮海戰役中取得全勝,是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軍委正確指揮的結果,正是在他們科學的戰略決策與嚴密的軍事部署下,加上將領們把握最佳時機、制定最優戰術,以此帶引解放軍們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為整場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戰爭其實打的就是軍心,解放軍雖然武器裝備上不如國民黨的條件優越,但是解放軍士氣高漲,在戰前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民主談心會,加強軍人們的軍事政治思想,我軍愈戰愈勇,士氣逐漸高漲,給予敵軍狠狠地重擊。

然而,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人民群眾的支持,有一句老話說的是: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的確,由於我軍前線物資不足,人民群眾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支前大軍,不分日夜、不辭辛勞與危險地往前線運送物資並將傷員運往後方,正是他們的付出,滿足了前線戰士的需求,使得戰士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全身心投入抗戰,最終取得全勝。

淮海戰役作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正是我國指導員、解放軍與人民百姓多方面合作帶來的結果,是我國軍事史上的一頁榮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從「擰發條鳥」到「騎士團長」:村上春樹文學的探索與回歸
張作霖為什麼要劫法場 張作霖是如何遇刺的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