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極具爭議的瘋狂戰犯:逼死妻子,屠殺數十萬人,最後卻榮獲諾貝爾獎

極具爭議的瘋狂戰犯:逼死妻子,屠殺數十萬人,最後卻榮獲諾貝爾獎

原標題:極具爭議的瘋狂戰犯:逼死妻子,屠殺數十萬人,最後卻榮獲諾貝爾獎



(圖)弗里茨·哈伯

是造福人類的科學天使,還是屠害生靈的戰爭惡魔?時過境遷,卻依然爭議不斷。稱讚他的人會說:他是一位天使,給人類帶來的是豐收的喜悅,是用空氣製造麵包的聖人。而咒罵他的人又會說:他是一個惡魔,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痛苦、災難和死亡。同樣一個人,卻有兩種截然不同、針鋒相對的迥異評價,著實令人唏噓和愕然。弗里茨·哈伯,人類史上最偉大或最邪惡的科學家之一。是非功過究竟如何,且看其走過一生的坎坷之路。



(圖)工作中的弗里茨·哈伯


1868年12月9日,弗里茨·哈伯出生於德國西里西亞布雷斯勞(現屬波蘭)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位精明且又知識淵博的染料商人,家庭熏陶使得他從小便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後,哈伯先後在柏林、蘇黎世和海德堡等大學中深造,並在柏林大學教授霍夫曼的指導下,完成了一篇有關有機化學的論文,最終獲得博士學位。1904年,在得到了兩位企業家的大力支持後,哈伯開始研究能實現工業化生產液態氨的方法。1909年,他終於取得了成功,這讓他成為史上首位利用空氣化合出氨的科學家。人類因此徹底擺脫了只能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命運。所以在當時人的眼中,弗里茨·哈伯就像一位徹底拯救了全人類、解決未來世界糧食危機的科學天使。1911年,坐落於柏林近郊達荷姆的威廉皇帝物理化學–電化學研究所成立,弗里茨·哈伯應邀擔任其首任所長。


(圖)伊普爾毒氣戰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像其他德國人一樣,極端民族主義也激起了弗里茨·哈伯的盲目愛國熱情,他徹底被沖昏了頭腦。很快,他就將自己的化學實驗室變成了為殘酷戰爭提供服務的軍事機構,而這位當時年僅46歲的天才化學家也淪為了德國毒氣戰的科學負責人。他不僅專門將自己信任的科研人員全都派往前線部隊當指導,而且還曾親臨戰場幫助毒氣部隊選擇駐紮地點。翌年,正是在哈伯的不斷建議下,德軍首次在一戰中實施小範圍的毒氣戰,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當大規模毒氣戰計劃被全面推廣到德軍各師級部隊時,卻幾乎遭到了所有指揮官的婉拒,只有已經深陷伊普爾城困局的阿爾布雷希特公爵給予了支持。1915年4月22日,伊普爾戰場的德軍陣地前,驀然升騰起一片黃綠色「雲霧」。從未見過此景的法國士兵全都認為這是種特別的「歐洲風光」。但其實,這些「雲霧」卻是德國士兵擰開毒氣瓶後,升騰起來的毒霧。陣陣微風過後,濃密的毒霧緩緩向英法聯軍的陣地飄去。僅僅幾分鐘過後,數萬名英法兩國士兵便被一米多高的毒霧徹底掩蓋其中。



(圖)哈伯的妻子克拉克,布雷斯勞大學第一位女化學博士。1900年和哈伯結婚,被認為對哈伯的合成氨工作有實質性的貢獻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場大規模毒氣戰,共造成15000餘名英法士兵中毒,並帶走其中5000多條鮮活生命。然而,弗里茨·哈伯最終卻並沒能幫助德國取得最後的勝利,而毒氣卻使這位天才化學家陷入到了眾叛親離的一種境地。哈伯的妻子克拉克也是一位化學家,自然十分清楚毒氣的巨大危害和慘無人道。當她苦心規勸丈夫放棄這種殺人武器時,卻遭到了無情的謾罵。哈伯不僅對自己的殘酷發明毫無悔意,甚至還聲稱:「毒氣是快速結束戰爭的人道武器。」哈伯的絕情讓克拉克深陷憤怒、不安和無奈之中,這位無計可施的妻子最終只好放棄自己的生命,以期能喚回丈夫的清醒和良知。於是,她用哈伯的手槍自殺了。可是,失去妻子的痛苦卻並沒讓狂熱的「愛國者」哈伯冷靜下來。而正相反,他更加堅信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人類的和平和祖國的戰爭」。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失敗而告終。由於弗里茨·哈伯的建議,德國在一戰中率先實施了毒氣戰,後來這竟被各參戰國競相效仿,使得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都有數十萬士兵因毒氣而死亡。因此,戰爭剛一結束,哈伯這位天才化學家的名字就被列到了戰勝國的戰犯名單上。他自己也十分清楚過去幾年中所犯下的罪行,只好逃去瑞士躲了起來。



(圖)正在前線指揮毒氣戰的弗里茨?哈伯(左二)


1918年12月,此時距離一戰結束僅過一個月。瑞典卻傳來了一條重磅消息,竟將世界科學界轟炸得沸沸揚揚。皇家科學院正式宣布,將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此前剛被定為戰犯的弗里茨·哈伯。對於這樣的決定,英法兩國科學家表現得尤其氣憤。因為在他們看來,弗里茨·哈伯根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惡魔。然而,瑞典皇家科學院卻更看重科學本身,他們認為哈伯獲獎是當之無愧之事,因為他利用自己的發明奠定了現代氮肥工業的基礎。正在瑞士鄉下潛藏的哈伯在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後,卻根本無暇享受這份喜悅,更無暇顧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非議。因為,「避難」到瑞士的他卻還是沒能閑暇下來,而是一直忙於設計一套從海水之中提取黃金的方案和設備,以便能幫助自己的祖國儘快還清戰敗賠款。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這名對德國無限忠誠的瘋狂科學家卻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海水中的黃金含量遠比他想像的要少很多。雖然這一努力最終付諸東流,但卻沒人能懷疑哈伯對祖國的忠誠。1920年,弗里茨·哈伯的名字從戰犯名單中刪除。至此,瑞典皇家學院終於為他補辦了一場授獎儀式,而他也開始對自己曾經的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在此之前,弗里茨·哈伯又重新開始專註於科學研究。而在他的領導之下,威廉物理化學研究所也一度成了世界最著名的化學研究中心之一。


(圖)弗里茨?哈伯和愛因斯坦


然而,正當弗里茨·哈伯開始逐漸適應和享受這種平淡卻安然的學術生活時,這位愛國者卻突然遭到了來自祖國的致命「打擊」。1933年,希特勒謀得政權,納粹黨在德國迅速崛起。由於哈伯是一個「低賤」的猶太人,便無端遭到希特勒的連續迫害。先是他領導的研究所被強行改組,然而竟連「弗里茨·哈伯」這個名字也都被要求改為「猶太人·哈伯」,這些屈辱遭遇最終令他忍無可忍。1933年4月,哈伯先是發表了一份反種族主義聲明,隨後便離開了他已深深眷戀了幾十年的祖國,踏上了流亡之路。1934年1月29日,被祖國「拋棄」的弗里茨·哈伯因心臟病突發死在了瑞士,結束了他毀譽參半的坎坷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年聽史 的精彩文章:

勃列日涅夫女兒的瘋狂愛好:男人和鑽石兼得,死前處境極凄慘
氣數已盡? 皇后一碗催胎葯, 造就中國史上最著名女人, 也提前毀滅了清帝國

TAG:流年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