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夜「飛來」的河流……

一夜「飛來」的河流……

東苗鄉河段,河水水漲,水勢洶湧,水質也沒有之前看到的那麼清澈。

▲東廟鄉河段

我們的車沿著地蘇河往下走,像是與流水賽跑,越往前,水勢越弱,慢慢的,水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灰褐色的河床……

在一處河床底,我們與一位捕魚的小伙閑聊,知道這河是去年10月份開始乾枯的,差不多這季節,水會重新上漲。隨後他指著遠處的一處狹仄地說,「吶,那裡有一個地洞口,水會從那兒噴湧出來」。所謂的地洞口,其實就是地表水與地下河的連介面。

都安地蘇除了地面上這條地蘇河外,地底下還流淌著一條神秘的地下暗河,即地蘇地下河。兩條河互為表裡,奔騰兩百多公里。平時,地蘇河深藏在地下,神出鬼沒,沒人知道它的足跡,偶爾地面坍塌,露出「暗河一角」,就形成了類似於「池塘」、「湖泊」的天窗。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地洞口」。

▲岩溶隧道,裡面有一個天窗

我們朝著他所指的那個「天窗」走去,寬闊的河床逐漸朝里合攏。越靠近洞口,河床的亂石越是堆積,視線也慢慢暗下來,迎面時不時吹來陣陣潮濕的涼風。小伙所說的「天窗」,其實是在一個岩溶隧道裡面,隧道連接著河流兩段,而「天窗」剛好就處在中間。

站在「天窗」邊上,一切顯得那麼平靜,唯有隧道上岩石的滴水聲在輕聲回蕩,像古代的滴漏,在倒計著時間。隧道的另一邊出口上仰,有如一個「天井」,光從那兒泄露進來,剛好打在「天窗」上,將水面照得熒光四閃……這波光粼粼的水,綠得深邃,誰曉得,這水底下到底有多深呢?

▲岩溶隧道里的天窗

據說曾有一頭水牛喝水,不小心掉進「天窗」里,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偌大的牛,說不見就不見,一時間急壞了牛主人,連忙四處尋找。未曾想到,最後這牛是在幾公里之外的另一個天窗被別人發現的。可見水下世界是多麼的龐雜寬廣。

我們沒有在「天窗」久留,越待越是「寒瘮」,深怕上游的水一下洶湧過來,將我們一個渦旋卷到地下河去,到那時,能不能在另一個天窗「出現」,都是一個未知數。

▲被圍起來的地縫

出了岩溶隧道,旁邊是一處用石塊圍起來的「塘子」。有人在那兒釣魚,走近一看,原來又是一個「天窗」。這裡的人世代與地下河打交道,根據水漲水落,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捕魚規律。像這樣會出水的地下河出口或者裂縫,他們往往會將其圍起來。漲水的時候,地下河的魚兒會被河水沖刷出來,直接進入漁人提前準備好的「魚瓮」。

▲各種捕魚手段

也有摸准好河水漲落規律,在河流橫欄堵截的,反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暗河出來的魚兒剛見天日,就要面對「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練,無處不驚險。等到河水枯去,又是一年時光,俱往已……都成為沿河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道天賜的「地下」美味。

▲當地人叫泥鰍魚

這裡的水質純凈到何種程度:海菜花遍地、桃花水母集群。這兩種生物對水質的要求都是極度苛刻,見不得人間半點「污漬」。因而,你可看到,這裡的水往往都是碧綠的,綠得發藍,綠得透背,彷彿是經過細細打磨過的綠松石。這綠,深不見底,讓人莫名敬畏起來。至今洞潛的最高紀錄是212米,還沒到頭……

▲清澈的水質

黃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與這裡乾枯的河床與天窗匆匆告別,我們的車便鑽進夜色當中。

第二天經過,一切如常,並不在意的。眼尖的同伴驚呼,這不就是昨天那裡嗎!!只見河水如灌,洶湧澎湃,水位已基本與河岸持平。再看天窗所在的隧道口,早就被淹沒在浩浩湯湯的河水當中。只一夜的功夫,不,也許一夜的時間都不用,一條完全乾涸的大河就完全水漲船高起來,不得不讓人稱奇呀!

▲第一天的河床

▲第二天的河床

那必定是一個通力合作的過程,地蘇河在地面上奔涌,地蘇地下河在地下奔涌,而天窗則作為它們的「糧倉棧道」,互通無有。遠在幾時公里之外的大化,必定是下了幾場暴雨,雨水澆灌那兒的千萬畝的「峰叢窪地」,而後便通過窪地的「落水洞」,迅速轉入地下,成為地蘇地下河的源頭。

▲從高處俯瞰天窗群

是的,肯定是這樣的,我們從大化來都安的時候,那裡一直在下雨。只是,當你親眼看到雨水與這座中國最大的立體漏水系統所共同上演的「精彩水戲」,心中還是會陡升起一萬聲喟服!廣西太神奇!

————————————

圖 | 56小鋪

文 | 56小鋪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6小鋪 的精彩文章:

外國友人很喜歡去的苗寨

TAG:56小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