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精神疾病早期癥狀不易發現,尤其在春季更需注意

精神疾病早期癥狀不易發現,尤其在春季更需注意

精神疾病往往是慢性起病,沒有明確起病界限,在精神病發作之前,很多患者會有一段時期的非精神病性的異常表象,如社會功能下降,如社會迴避、社會適應差、日常工作能力下降、生活應付能力差等。

有資料說明,從第一次出現精神癥狀開始,到第一次治療之前的這段時間,稱未經治療的精神病階段,大約持續1~2年。如果對精神障礙做出早期診斷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有非常重要意義,同時對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復,預後有著顯著性影響。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癥狀有如下幾種:

1、個性改變:一些逐漸起病的患者,精神活動逐漸變得遲鈍,與親人疏遠,平時一向孝順的孩子變得不關心親人。日常人際交往變少,平日沉默寡言,孤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很多人工作或學習的效率低下。常常被誤認為「性格內向,不思進取」,很容易被忽視。

2、神經衰弱表現:很多患者最初出現的失眠,常逐漸或突然變得難以入睡、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多夢。有些則表現為頭疼、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強迫癥狀群,如怕臟、怕高,無端的恐懼、緊張等,這些表現往往帶有荒謬離奇性,但患者常無主動求治的願望。

3、意志明顯減退:與原來積極、勤奮上進的狀態不同,逐漸變得工作馬虎,不負責任,甚至曠工、曠課;或生活變得懶散,不修邊幅,無任何進取心,得過且過的混日子。對學生來說無任何原因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要特別引起家長的注意。

4、其他表現:零星出現不可理解的行為,有時突然衝動,變得多疑,存在片段的不可理解的想法或偶爾的幻覺(憑空聽見有人說話),對某個身體部位的不合理地關注,對親少年來說如特別關注自己容貌、身高、膚色、眼睛大小等,而且對家長的解釋不接受。

「早期」的概念是相對「一般情況」來定義的。「早期」意味在精神病充分發作之前或很短的時候。但是,目前早期表現都不具有特徵性,在其他精神障礙或疾病中亦可有類似表現,如工作與學習能力下降、意志減退、焦慮、緊張等。有研究指出,某些癥狀如孤僻、退縮、情感淡漠、講話離題等,在早期診斷精神分裂症中有相對特異性。

隨著天氣變暖,精神障礙患者明顯增多,每年春季是精神病的高發季節,在這段時間發病率約佔全年的70%,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春季氣候多變干擾人們固有的生理功能,是人情緒最差,最不穩定的季節;另一方面,精神障礙患者對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人體新陳代謝開始進入旺盛期,很容易引起體內激素水平失去平衡,導致心理機能混亂,使精神行為發生異常改變,進而導致精神疾病或複發。

一到春季我們有時候會有這種感覺,天氣變熱時精神疲憊,即使晚上睡了8、9個小時,總覺得還是睡不醒,脾氣也大;而天氣陰沉時感覺心情會比較壓抑,特別是春季,氣溫忽高忽低,變化不定,所以季節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當然針對精神障礙患者更為突出,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主要以使用藥物治療控制精神疾病的癥狀,並配合其他非藥物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具體有以下建議:

1、督促患者按時按劑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為病情輕了,好了,就擅自停葯,或減葯,要始終與醫生要聯繫。

2、適當的安排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儘可能的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及社會適應能力。

3、杜絕飲酒,控制吸煙,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定期到醫院複查,如有複發的跡象時及時和醫生聯繫。

5、家屬要了解一些精神疾病知識,如睡眠習慣的改變,情緒波動不穩,行為怪異,自言自語,否認有病,拒絕服藥等,如患者有這些癥狀存在時,要及時帶患者就醫。

6、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加減衣服,注意感冒,加強鍛煉,亦可防止或減少疾病的複發。

7、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的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8、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周圍人處理好人際關係,更好的適應社會,家庭生活和工作。

總之,在這個精神疾病高發的季節,我們提醒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一定要對精神障礙患者多加看護,多給關愛,如有異常及時督促患者就醫,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讓精神障礙患者早日擺脫精神疾病的折磨,讓他們重新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減輕家庭的痛苦和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腦康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春季睡眠有講究,腦康君帶你詳細了解
心理問題不解決,情感問題更無解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