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分鐘讀完2018 CSCO診療指南更新亮點

5分鐘讀完2018 CSCO診療指南更新亮點

2018年4月21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會於南京順利召開,本次大會更新了肺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指南,同時還將新發布腎癌、頭頸腫瘤、甲狀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腫瘤、食管癌等八個指南。以下為肺癌、腎癌、乳腺癌、結直腸癌指南的內容更新亮點。

2018 CSCO腎癌診療指南

2018年是CSCO原發性肺癌指南的第3次發布,更新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分子分型,根據ADJUANT、EVAN研究推薦早期術後患者行EGFR 檢測

外科治療部分增加機器人手術的推薦;

術後輔助治療:增加EGFR TKIs的推薦;

晚期EGFR敏感突變NSCLC患者:根據FLAURA研究推薦奧希替尼的一線治療,根據BRAIN研究推薦EGFR突變伴有≥3個腦轉移病灶的患者一線應用EGFR TKI;

基於CFDA批准克唑替尼治療ROS1陽性的適應證,增加ROS1陽性NSCLC治療的推薦內容;

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增加恩度+NP方案治療非鱗癌和奈達鉑+多西他賽方案治療肺鱗癌的推薦。

此外,2017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及部分藥物大幅降價,一些新葯和新適應證也得到CFDA的正式審批,顯著提高了我國肺癌患者的新葯和基因檢測方法的臨床實用性。

2018 CSCO腎癌診療指南

指南更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強調首先對腎癌患者進行危險因素分層,引入國際公認的亨氏評分系統,進行低、中、高危評分;

強調主動監測的重要性;

結合最新的國際研究證據和中國即將上市或開展臨床試驗的新葯情況,根據危險因素分層給出合理的治療推薦,例如推薦卡博替尼用於中高危晚期腎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倫伐替尼聯合依維莫司作為標準二線治療推薦等;

免疫治療重回一線治療;

生物標誌物指導下的免疫治療。

2018 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

內容更新方面:細化了多基因檢測在指導乳腺癌治療方面的科學價值和臨床應用,將生育諮詢作為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療前的內容之一,調整明確了不同類別乳腺癌的術前新輔助治療、術後輔助治療、和複發轉移治療的推薦方案和專家意見等級。既考慮納入最新的國內外研究結果,也兼顧中國臨床使用的現實問題。並增加臨床常見的乳腺癌骨轉移、腦轉移診療指南,強調治療更需要多學科協作,包括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等。

2018 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

新指南開篇總結了和去年版本相比的主要內容更新,共29個條目。除第一部分診療總則無大的修改外,其餘部分主要更新如下:

1.診斷原則的更新,影像學部分共更新3處: 修正了環周切緣(CRM)陽性的影像學診斷標準; 更新為ESMO-2017指南中的直腸癌風險度分層; 強調至今尚無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效果評價的影像學指標。

2.病理學部分共更新3處: 仔細闡述了微衛星不穩定檢測結果和錯配修復蛋白免疫組化檢測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更新腫瘤退縮分級(TRG)至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國際抗癌聯盟(AJCC/UICC)第8版; 更新結直腸癌臨床分期系統至AJCC/UICC第8版。

3.非轉移性結腸癌的治療原則的更新,共3處。最主要的是根據IDEA研究結果增加了注釋說明,建議低危Ⅲ期T1-3N1患者考慮為期3個月的CAPOX輔助化療方案。

4.轉移性結腸癌治療原則的更新,共5處。最主要是根據徐瑞華教授的AXEPT研究,為姑息二線治療患者增加了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的推薦。此外,鼓勵姑息三線治療患者參加新葯臨床試驗,如鼓勵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的患者參加PD-1藥物的臨床試驗。

5. 直腸癌的治療原則更新共5處,其中非轉移性4處、轉移性1處。首先,為T1~2N0直腸癌患者添加1條注釋,推薦有經驗的中心為其開展腹腔鏡和機器人輔助的直腸癌根治手術。此外,為保肛困難但意願強烈且術前放化療達到cCR(臨床完全緩解)的T2N0直腸癌患者推薦了「觀察等待」策略。新指南詳盡闡釋了cCR的含義、判斷原則,以及觀察等待策略的風險和隨訪要求。

6. 遺傳性結直腸癌的篩檢和基因診斷原則更新,共1處。結合今年1月正式發表的《遺傳性結直腸癌臨床診治和家系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修改了遺傳基因篩檢後的攜帶者與非攜帶者管理策略。

我國依託CSCO發布的、內容詳盡、切實可行的惡性腫瘤診療指南,能有效地規範我國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通過對指南的推廣和使用,有望推動中國腫瘤診斷和治療的發展,提高我國癌症診療水平,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我國的抗腫瘤事業貢獻力量。

稿件來源 | CSCO指南工作委員會

編輯 | 於望 L10

校審 | 郭穎

終審 | 老愚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D24 的精彩文章:

TAG:MED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