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這些星球溫度高達10萬攝氏度,可最小的那顆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

這些星球溫度高達10萬攝氏度,可最小的那顆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

自從冥王星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降為「矮行星」之後,我們才得以對矮行星有更多一步的了解。但除了矮行星之外,還有一類行星也逐漸被人們所知,這類的行星叫做「白矮星」。白矮星跟矮行星有什麼區別呢?是否他們是同一類的行星,只是稱呼上的不一樣而已?

其實不然,矮行星的定義是圍繞著太陽進行運轉,且其自身的引力可以能夠清除軌道上其他物體的天體;而白矮星的是指演化到末期的恆星,就像我們人類分為嬰兒、青年、中年和老年這四個階段一樣,恆星也分為早型星、中型星和晚型星,白矮星就是晚型星的階段。

白矮星名字的由來除了是因為顏色為白色,體積較小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種的原因:白矮星的溫度比太陽的溫度還要高,其溫度約為100000℃,所發出的光是白光而不是跟太陽一樣的紅光,這是白矮星的「白」;一般的白矮星的體積跟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差不了多少,但較小的白矮星的體積卻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的大小,以至於要1000顆白矮星才能等同於一顆太陽。這是白矮星的另外一個特點「矮」。

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白矮星叫「天狼伴星」,是圍繞著天狼星旋轉的一顆小行星。之後在1917年的時候,一位名為Adriaan Van Maanen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里太陽最近的白矮星,後稱其為「Van Maanen星」。同年,另一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范馬南星」的白矮星,這三顆白矮星是最早發現的,同時也是我們知道的最經典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中心一般都有著一顆體溫較高的恆星,但它在發光發熱的同時也在以一樣的速度在進行著自我冷卻。經過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體內的核能源消耗完之後漸漸停止輻射,後開始冷卻、晶化,變成一顆巨大的晶體——「黑矮星」。

2014年,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一顆110億年的「鑽石星球」,這顆白矮星的溫度已經低到促使這顆行星變成碳結晶化。次年二月份,發現在Henize 2-428的狀星雲當中有兩顆白矮星,但它們二者目前正慢慢靠近,很有可能在幾億年之它們會相撞,因而產生較大型的爆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 的精彩文章:

宇宙是怎麼誕生的?霍金在《時間簡史》中提出新理論,引科學界轟動
揭秘吸血蝙蝠不為人知的秘密,體內的特殊基因令科學家倍感憂慮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