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運動,越聰明;越運動,越自信

越運動,越聰明;越運動,越自信

我們專註於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個人成長

小時候,我是個運動能力極差的人,每次上體育課我就頭皮發麻,此刻想來,那些運動的畫面還讓我無限「尷尬」。使足了洪荒之力扔出去的鉛球,竟然就落在腳下;卯足了勁奔跑,卻也只是換來剛剛50米達標。。。那時候,感覺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就像三月的春風,帶著料峭的寒意,將我一顆少女的自尊心撩撥得無處安放。

「運動無能」帶來的自卑如影隨形,那讓我對自己的身體認知發生了極大的偏差,我始終認為我的身體是僵硬的,我的動作是笨拙的,於是逃避一切要動用身體的活動,更不要說當眾跳舞了。越笨拙,越自卑;越自卑,越逃避;越逃避,越笨拙。

隨著心理學課程的深入,越來越理解「運動」對於孩子心智發展的重大意義:

1.運動有助於認識和發現自己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說過:「我們通過我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我們用我們的身體感知世界。」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爺爺曾把個體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個感知運動階段中,小嬰兒是通過感知覺和運動來認識這個和媽媽溫暖的腹中不同的世界,而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不能把自己和這個世界區分開,只有在不斷運動和觸碰的過程中,才能意識到自己和外界的差異,形成自我意識。

我們從摸開始出發,不斷擴展到爬、滾、走、跑、躍,越來越多地能夠去感受身體所帶給我們的可能性,以及在我們活動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世界造成的作用。我們通過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身體在所處的空間里隨著動作的不同空間關係是怎樣變化的,不同的動作會產生多大的力量,來認識和區分自我與他人,與外部環境。

這種從行動不自由向活動自由的發展,讓小嬰兒逐漸能夠把心理感受和身體感受統一起來,例如媽媽的親吻有溫暖的皮膚觸覺,摔到地上有痛苦的體會。與此同時也讓寶寶們開始逐漸在活動中建構起更為積極自我概念,運動中所伴隨的挑戰,反饋以及完成的滿足感,提高了孩子們對於自我價值的整體判斷,增強了自尊。

2.運動有助於調節情緒

如果說第一部分的運動更多地偏向於幼兒時期的活動的話,運動對於情緒的調節更多地則是指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降低緊張、憤怒、疲勞、抑鬱的水平,從而調節身心矛盾,增強心理的健康。

適當的運動之所以能夠對情緒進行調節,是由於運動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更多的α波,α波作為人腦活動的最基本節律,也是人腦與外界環境保持最佳平衡狀態下的節律,處於這種狀態下的我們,能夠感到自然,舒適和放鬆。另外,運動時人體內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的提升,與情緒調節有關的腦區(大腦額葉和海馬區)的活躍也有助於孩子保持良好和積極的情緒。

結語

「沒有運動天賦,嬰兒階段感知覺沒有充分發展,幼兒階段遊戲不夠,母親的暗示性語言上(媽媽經常對我說「你看你,總是笨手笨腳的」!)和限制性養育,遺傳基因。。。」原來我的「運動無能」是如此造成的!當時有著恍然大悟的感覺,但即使明白了其中的邏輯,也已錯失了「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期」。如今,我練瑜伽、對著鏡子自由舞動、嘗試著學習肚皮舞。。。我以數倍的努力去訓練自己的身體感知,想讓自己變得靈活點、聰明點,但終究不如孩子學得快了。

皮亞傑說:「心理起源於動作」。一個孩子的動作發展得充分不充分直接影響著他的心智。想讓孩子變得聰明、自信,那就讓孩子從小都動起來吧。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心島 的精彩文章:

當孩子說不會畫畫、不會寫作文時,你如何回應?

TAG:蓮心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