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筆│丁美科: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

隨筆│丁美科: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

夢的小號

 輕音樂特選

純音樂 

00:00/03:50

寫在武陟山莊第四屆「蒿子粑粑節」開幕之際

2015年10月5日,85歲的寧波老太太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獎。屠呦呦憑藉藥品青蒿素的研究,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這一消息讓全中國的媒體都轟動了。《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一篇穿越了兩千多年的障礙,似乎早已「預言」了這一切。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

青蒿自古即為中國古人經典藥典《神農本草經》記載。青蒿具有清熱、涼血、退蒸、解暑、祛風、止癢、止盜汗、防中暑等功效,用作陰虛潮熱的退熱劑,常用於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等病症的治療。

《本草綱目》記述:「治瘧疾寒熱。」《本草新編》記述:「退暑熱。」《醫林纂要》記述:「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鬱火不舒之證。」由此可見,青蒿一直被作為中藥靈草用於濟世救人。早在1600年前的東晉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也有其用法的介紹:青蒿抗瘧是通過絞汁,而非傳統中藥水煎。

神奇的青蒿素就是從青蒿的莖葉中提取得到的。青蒿是個寶啊!

2018年4月14日,著名歷史文化學者、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講師周非來到大別山考察,稱大別山有三大仙草——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和青蒿。 當他在武陟山莊品嘗到上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蒿子粑粑時,讚不絕口。並稱「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出自於《詩經》「四始」詩之一的《小雅?9?9鹿鳴》,系古人宴飲所唱的歌謠,詩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周教授囑託武陟山莊要打好「蒿子」牌,做出旅遊美食的「蒿子文化」IP,在推廣上,可以約請文人墨客寫蒿子、畫蒿子,舉辦蒿子文化攝影書法歌詠比賽,以及舉辦蒿子文化美食節等,做足蒿子文章。「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就是古人宴飲所唱的歌謠,正好與蒿子粑粑節美食節相得益彰。

青蒿之靈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閑地吃著蒿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和諧悅耳。鹿是什麼?有鹿的地方是什麼場所?不免讓人想到皇族王公的林園,想到天宮仙境。南極仙翁老壽星騎鹿而行、衣袂飄飄之仙風道骨估計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吧!

青蒿原來是給仙鹿吃的呀,青蒿是有靈性的!

青蒿靈在可以治病,大家先看個《華佗三試青蒿草》的故事吧。

在《中華醫藥小故事》里,記述了這則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黃癆病人,麵皮薑黃,眼睛凹陷,瘦成了個刀螂。這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你給我治治吧。」

華佗見病人得的是黃癆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醫生們都還沒找到治黃癆病的辦法,我對這種病也是無能為力呀!」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倒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學去。」那人答道:「我沒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華佗不信:「哪有這種事!你準是吃過什麼葯了吧?」「葯也沒吃過。」「這可就怪了。」「哦,因為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這就對啦,草就是葯,你吃了多少天?」「一個多月。」吃的是什麼草啊?」「我也說不清楚。」「你領我看看去。」「好吧。」

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 。於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癆病人下藥治病。但一連試了幾次,病人吃了沒一個見好的。華佗以為先前那個病人準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沒錯兒。」

華佗又想了想問:「你吃的是幾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的青蒿有藥力。」第二年開春,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給害黃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再採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為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要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葯治黃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青蒿可以入葯,其中醫歌訣是「青蒿涼血解暑又截瘧」。《本草新編》對青蒿治病介紹的較為詳細,其曰:「青蒿味苦氣香,尤能清暑熱,愈風瘙癢,止虛煩盜汗,開胃,安心痛,明目辟邪,養脾氣。」現代中藥介紹功能主治為:「清透虛熱,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等等 」。但是估計不少人熟悉的還是現代醫學用青蒿提煉出來的青蒿素,用來治療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盤狀紅斑狼瘡,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最近有醫學研究,青蒿可以治療小兒感冒發燒: 一般取青蒿100——250克,先將洗澡水燒開,然後加入青蒿,再煮沸1——2分鐘,將鍋蓋蓋上,悶出藥味,等待藥液溫度適宜,倒入盆中,溫洗小兒全身,然後穿衣蓋被片刻,令出微汗,則熱退而安。風寒與風熱均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必須是感冒發燒,如果系感染引起的則無效果。

另外還有一首較為著名的方劑,蒿芩清膽湯,用來治療現代醫學查不出原因的低燒,療效較佳。如焦樹德老中醫應用此湯加減治療青年婦女原因不明的低燒,取得了良效。證見胸脘悶脹,脅肋不適,先冷後熱,冷燒熱多,心煩,食欲不振;低燒多發生在14——23時,後半夜漸漸消退,但是次日又發作,久久難愈,舌苔白,脈細數。應用竹茹、枳殼、陳皮、茯苓、青蒿、黃芩、銀柴胡、地骨皮、丹皮、秦艽、香附子、生白芍、青黛等,其中要重用青蒿30克以上,一般兩月就可以治癒。 青蒿雖然有靈性可以治病,卻是十分的低調而樸素。在大別山區,隨處可見。大別山是個特殊的地方,山脈連綿千餘公里,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別山南山北的氣候環境截然不同,植物也差異也很大。大別山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神奇的北緯31度,地理位置優越,氣溫雨量適中,孕育了許多寶貴的植物,如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和青蒿,而在這大別山三寶中,最有靈性的就是青蒿。據說神秘的「尼帕」(通靈人)在舉行法事前,也總要準備一棵上好的青蒿苗。

青蒿之妙

青蒿身份之尊貴,出自《詩經》 。打開《詩經》,香草如詩,美人如織。那些美麗的香草美人,窈窕而來,或歌或詠,娉婷裊娜,令人沉醉。在這環肥燕瘦中有一素潔的青衣女子便是青蒿。

小時候,我家房前屋後,長滿了青蒿。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層都較為潮濕。每逢盛夏時節,酷暑難耐,我家那些雞貓鴨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長在青蒿下面的雜草,往往會被踐踏得不堪入目。

春風一起,青蒿就蓬勃生長。它的葉片分為好多細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長三角形的櫛齒,略呈線狀披針形,幼時綠色,有縱紋,下部稍木質化,纖細,無毛。細緻觀察,它的幾何對稱之美,真的曼妙無比,令人心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讓人折服,讓每一株植物的魅力都是如此嫵媚靈動、撼人心魄。

到了立秋過後,青蒿逐漸變黃,枝蔓上掛滿了密密麻麻圓形的果實,秋風一吹,果實及細小的葉脈簌簌飄落一地。冬日裡連續幾個艷陽,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體內的水分,沒有柴火的時代,蒿子又是最好的燃料,那噼啪然繞的火焰像精靈的舞蹈。有時候,晚上放學歸來,調皮的孩子會點燃一把火,青蒿在烈日下燃燒著生命,熊熊火焰,像涅槃的鳳凰,在不停地飛舞,至今還那麼讓人記憶猶新。

小時候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打豬草和放老牛。打豬草,我最喜歡的就是打青蒿,鮮嫩的蒿子頭一扯一把,一會兒就打滿一籃子。現在想來,那時候過年,家裡大多都要殺年豬,我知道大部分豬肉都會賣掉,但殺豬那天對於每一個農家來說,絕對是個節日——我記得那豬肉的香噴噴味道現在再也嘗不到了。我想,估計那時候的豬是吃青蒿之類的野菜才那麼香的吧。放老牛的時候,我也牽著老牛到河邊青蒿最多的地方去放,老牛的肚子總是吃的飽飽的,干起活來,也給力,原來吃的都是仙草呀!

村子裡的人那時候也不知道青蒿的藥用價值有那麼大,但都知道青蒿有止血功效。止血這種功效很簡單,採擷幾片翠綠的青蒿葉片,在一塊石頭上把青蒿搗碎,然後敷在傷口處。當青蒿的汁液與血液混在一起時,血就會漸漸止住,也可以避免傷口感染,消毒功效十分明顯。

記得小時候,奶奶經常給我們講青蒿救人的往事。在沒飯吃的年代,有點青蒿吃就能活命,青蒿救了好多人的命。那時候,山上能吃的草,樹葉也都沒有了,青蒿、花草這些要算是最好的山珍了。一個村,一個莊子的人都在刮榆樹皮吃,吃了榆樹皮,拉不出屎來。那時候經常可見小孩子撅著屁股,要大人給他一點點的摳出來。奶奶最後慎重地說,青蒿是救命的寶呀!

青蒿之憶

武陟山,為六安西去第一高山。青蒿葳蕤,文化厚積。武陟山的來歷是因為漢武帝曾經駐蹕於此而得名。《古今圖書集成》「廬州府部山川考三」「六安州」條載「武陟山在州西三十里,漢武帝南巡登霍岳駐蹕於此,陟以眺望故名」。「武陟積雪」為六安八景之一,極負盛名。如今,六安規劃六條旅遊廊道,其中有一條城市歷史文化走廊,東起龍穴山,西至武陟山,也被稱為六安的文脈,可見武陟山在六安人民心中的位置。

楚漢戰爭時,項羽封六縣人英布為九江王,設都於六(遺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後來英布叛楚歸漢,幫助劉邦擊敗項羽,被劉邦改封為淮南王,仍都六。 公元前196年,英布舉兵反漢,戰敗被殺後,劉邦將其子劉長封為淮南王,遷都壽春。公元前174年,漢文帝認為劉長企圖謀反,將其流放,又於公元前164年將淮南故地一分為三,封劉長三子劉安、劉勃、劉賜分別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案發,二王自殺,漢武帝取衡山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區別衡山國為六安國,封劉慶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 反叛』』之意。

公元前106年,正值漢武盛世,可仍然擔心這塊多亂之地,文治武功的漢武帝開始南巡,曾駐蹕於此並指封小南嶽,留下千古佳話。想來,那時正是漢家盛世,此地六地平安,百姓安寧,「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美女捧美酒,春風徐徐來,王公大臣,歌舞昇平,一派帝國盛世。武陟山也由此得名。

武陟山歷史悠久,留下許多優美的故事,其中「焦煥還金」的故事最有教育意義。青蒿隱沒中,這裡舊有「焦狀元讀書台」遺迹。

焦煥,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申科特奏進士第一。

古書記載:焦煥品行端良,譽滿桑梓。曾在赴試途中,遇旅舍主婦失金環一枚。行數日,焦煥發覺為其僕人拾得,急欲返歸,同行的人告訴他,試期已迫在眉睫。焦煥卻認為:該婦失物,必定懷疑身邊之人,捶楚相逼,赴水投環,抑或有之,怎能忍心以一第誤一命呢?遂返,將金環還歸原主。

巧的是那年考場南書房失火,最後只得延期重新開考,焦煥正好回頭又趕上了考試,並高中狀元,坊間有「不失南房火,哪得狀元焦」的誇譽和褒讚。

估計當年焦氏兄弟在此讀書,估計一定吃過這裡的久負盛名的蒿子粑粑吧!

現在,武陟山莊要打造狀元廊,我想,來參觀的學子也要把蒿子粑粑作為為一道狀元菜來品嘗。蒿——草字頭下面一個高字,「上高高,吃蒿草,吃了蒿草去高考」,也有高考及第的好彩頭。

武陟山還是開國中將梁從學的故鄉。在長期艱苦的戰爭年代,梁從學出生入死,先後13次負傷。右鎖骨、肱骨、掌骨均曾骨折致殘,右眼底及耳內殘留的彈片一直無法取出。

戰爭年代,部隊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極度缺乏。有一次戰鬥,他的腿上被子彈划出一條大白口子,如紅嘴唇翻著露出白牙,鮮血汩汩流出來。大家都蒙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咬著牙說,給我找點青蒿來。找來了一大把青蒿葉子,他把葉子放在嘴裡嚼,那青綠色的漿液從他的嘴角溢出,大家焦急地看著,不知道他要幹什麼。只見他把嚼爛了的青蒿,吐在手裡,一把蓋在那冒著血的傷口上。他上下捏了捏傷腿,說:還好,沒傷著骨頭,忍著點,不要緊的,青蒿能止住血,又能清火消腫,管用。我們老家的人都用這個止血。

青蒿的記憶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這些美妙的記憶還在延續……

青蒿之味

「三月三,鬼下山 ,蒿子粑粑鬼怕沾」。在大別山區,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

農曆三月初三,被人們稱為「鬼節」。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而少數遊魂在次日凌晨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長離人間了。於是,「鬼節」前夕,人們恐懼難安,都擁到廟裡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 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觀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因由,於是託夢給一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你們。我贈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可保無恙。」老奶奶一覺醒來,手裡果然拿著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一看,跟地里長的青蒿一樣。她把觀音菩薩託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里去採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關。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隊到山間地里採摘青蒿做粑粑。 直到現在,我們這裡還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而三月的青蒿正好不老不嫩做起來蒿粑來口味才算剛剛好。

熱播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之《三餐》,其中毛坦廠中學一節就介紹了這個「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陪讀生的一日三餐生活,女兒複習備戰高考,母親精心為她準備午餐。陽春三月,母親遵偱著古老的傳統習俗,在住地附近周圍尋覓一種路邊的野菜,蒿子,俗名「粑蒿」,摘取鮮嫩枝葉,浸泡、去汁、剁碎,加入鹹肉,加入米粉,攪和捏成餅形米團,放入電餅鐺……數十分鐘後,一種有特殊清香的當地風味小吃,蒿子粑粑即新鮮出爐,配合著「當季野菜,是女兒食譜中最好的調劑」的煽情解說。最後母親微笑著說:「給女兒陪讀的這幾個月是我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刻」,實在是令人感動。

武陟山屬大別山余脈,歷史文化厚重,盛產蒿草,質量最佳,留下千古傳奇。蒿子粑粑這道綠色生態、手工製作的美食,數百年前就已征服了六安人的胃,但是「藏在深閨人未識」,為了讓這道美食傳承下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地政府不僅積極為蒿子粑粑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舉辦起蒿子粑粑節。

如今,武陟山莊已經連續三年舉辦了三屆「蒿子粑粑節」,今年4月21日,第四屆「蒿子粑粑節」又將啟幕。在百度中可以知道,這是全國第一個做「蒿子粑粑節」的,今年舉辦的第四屆粑粑節已吸引河南和湖北等外省的企業來參與展銷,比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裡的蒿子粑粑一定會以其大別於天下的獨特美味征服中國,征服世界,並成為助推武陟山乃至大別山旅遊的一張美食名片!

丁美科,六安市作協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裕安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裕安區委宣傳部《今日裕安》編輯部副主任。出版有美術評論集《墨色繽紛》,並在《安徽文學》《新安晚報》《皖西日報》等各類報刊上發表作品多篇。曾任市文聯機關刊物《映山紅》執行編輯多年。策劃布展六霍起義紀念館、獨山革命法庭等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參與策劃龍井溝、九公寨等AAAA級景區創建。其中六霍起義紀念館獲得安徽省高院張堅院長的高度肯定,並列為全省法院系統紅色教育基地。參與拍攝並撰稿電視風光片《多彩裕安》《築夢裕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H分水嶺 的精彩文章:

聶浩:父親的白楊樹
敘事│宋自紅:如果有來生

TAG:JH分水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