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3月份謠言,你上當了嗎?看看專家如何「分」解謠言

3月份謠言,你上當了嗎?看看專家如何「分」解謠言

近期,各類謠言在網上瘋傳,食品安全類、科學常識類、養生類……各種謠言可謂越傳越真。根據騰訊平台最新闢謠報告顯示,熱度最高、傳播最廣的5條謠言中,有4條與食品養生相關。僅3月份一個月,騰訊平台共打擊近兩千篇謠言文章。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各類謠言也成為打擊的主要對象。以下是3月份朋友圈流傳最廣的食品謠言,可能這次你真的被騙了!

1、咖啡致癌

【傳聞】一篇「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稱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文中提到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的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

【真相】實際上丙烯醯胺只是潛在致癌,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它對人類致癌。根據 IRA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丙烯醯胺屬於「可能對人類致癌」的 2A 類致癌物。但是,丙烯醯胺在日常飲食中非常常見,咖啡根本不是主要來源,比如薯片、薯條、油條、油餅、餅乾、曲奇什麼的,含量都遠遠高於咖啡。

2016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文明確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險性,只要別太燙就行。

2催熟的蔬果會引起性早熟

【傳聞】正值草莓上市,網上各種「催熟草莓會引起性早熟」的帖子瘋轉,前幾年還也鬧過「頂花帶刺黃瓜被疑使用了避孕藥」、「被膨大劑催熟的西瓜會引起性早熟」的舊聞,總之關於「催熟蔬果會引起性早熟」的信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真相】所謂的「植物激素」,其正確的解釋是「植物生長調節劑」,通常包括了無根水、膨大劑、催熟劑等,而這些植物生長的調節劑雖屬「激素」類,但卻只對植物有效。而在培植過程中使用了「植物激素」的果蔬,可能在口感、外形上不如自然成熟的蔬果,營養成分也略有差距,但在其安全使用上卻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其可致兒童性早熟的傳言,其實也並沒有科學上的理論依據。

3、八寶粥是海綿做的

【傳聞】一則聲稱「用海綿做八寶粥」的視頻在網路上迅速傳播。視頻中,男子將某品牌八寶粥倒出與我們平常吃到的粘稠狀的粥有所不同:先倒出的是一些近乎清澈的液體,後倒出的粥體已經呈果凍狀凝固,用手抓起來稍加揉搓就鬆散開來,視頻中的人稱這是「海綿」。

【真相】在八寶粥的生產製作中,裡面的穀類、豆類等原料中的澱粉分子因為經歷高溫處理過程,便會吸水膨脹,然後溶出部分直鏈澱粉分子,形成「糊化液」,最終呈現出我們平常看到的粘稠的「膠狀物」。如果我們把這八寶粥放到低溫的環境下,這些澱粉分子就會重新有序排列而產生硬化現象,一旦進行化凍,由於之前形成的「膠狀物」並不會馬上恢復原狀,就會使得八寶粥形成類似「海綿」這樣鬆鬆軟軟的結構了。也就是說,八寶粥看起來像海綿是因為低溫受凍造成的。

另外,海綿的纖維比較長不容易嚼爛,而穀物的凝膠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4.春茶中含過量農藥會中毒

【傳聞】又到了春茶上市的季節,關於茶的說法又傳開,如「春茶中含過量農藥,一喝就中毒。而夏秋季的茶葉更是可怕,連茶農自己都不喝。」

【真相】在上世紀,我國就已經在茶葉生產中全面停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前用水溶性較高的農藥,現在普遍用水溶性低或基本不溶於水的脂溶性農藥,在茶湯中的浸出率極低。另一方面,茶葉在生長過程中對農藥的需求量很小。我國很多茶區,尤其是名優綠茶區,春茶生產期間因氣溫較低,受病蟲害的影響非常小,基本不用藥。茶樹的主要蟲害如茶小綠葉蟬、茶尺蠖等在6月中下旬到9月發病率較高;而茶樹常見病如茶輪斑病、茶雲紋葉枯病、茶炭疽病等則會出現在潮濕多雨的季節,因為這些病對茶葉的產量影響不大,茶農也基本不會用農藥。

只要是從正規市場購買的茶葉產品,大可放心享用。

5.米飯被稱作「垃圾食品」

【傳聞】朋友圈有文章稱:人們習以為常的澱粉主食卻是隱形的健康炸彈,澱粉主食引爆了糖尿病的發病率。

【真相】米飯作為一種主食,其碳水化合物提供了我們需要的能量。按照目前營養學界的觀點,每天所需能量的50-60%是來自碳水化合物,因此在膳食寶塔中的最下面一層就是穀物。從營養成分和糖尿病誘發原因來講,米飯更不應該被稱作「垃圾食品」,米飯的澱粉含量雖然很高,但是並不是誘發糖尿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的最主要的誘發原因很有可能來源於肥胖,但肥胖的因素又有很多種,不能簡單武斷地認為米飯誘發了糖尿病。

謠言不止,闢謠不歇!

闢謠專家:

劉萍萍 國家高級營養師

宋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高潔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王思露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文章由「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頭條創作推送 的精彩文章:

專家解讀:新發現的人體「器官」對我們到底有何用?
天宮一號墜入大氣層焚毀,中國將於2022年建成空間站

TAG:科普中國頭條創作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