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秒懂比特幣分叉背後的明爭暗鬥

秒懂比特幣分叉背後的明爭暗鬥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雷恩

數字簽名:Press.one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閱讀摘要

文末有往期文章回顧鏈接

引言

歡迎各位來到雷哥科普區塊鏈系列,雷恩志在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對區塊鏈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淺出的科普講解,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區塊鏈。在這一講中,我將繼續跟大家聊聊:【比特幣分叉】

1. 迫在眉睫的問題

在上一篇《『分叉背後的明爭暗鬥 ① 』》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其實所謂的分叉,說白了就是對比特幣系統進行性能上的升級,使其能夠運作的更快,更流暢,問題更少。就像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也同樣需要升級一樣。所謂的軟分叉其實就是對比特幣系統進行軟體升級,硬分叉就是比特幣系統進行硬體升級。除此之外,我們還說到了催生比特幣分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比特幣系統處理能力十分有限,直接導致了轉賬費用不斷瘋漲。

但通過表象看實質我們就會發現,目前比特幣系統最核心的癥結問題還是在於:區塊內容量太小。能夠存儲的交易數據量實在太少,只要能讓區塊內存儲更多的數據,那絕大部分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既然已經知道了問題所在,那解決方案就可以更有針對性了。那軟分叉與硬分叉的解決方案到底是什麼樣的,對比特幣又有什麼樣的改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2. 交易數據存儲的結構

我們先來看看交易數據在區塊內的存儲形式是什麼樣的。一般每條交易記錄會包含如下這些主要信息:發送者,接收者,交易金額,以及交易手續費(轉賬勞務費)。但除此之外,每筆交易記錄還包含了另外一樣特別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簽名,也可以叫:見證(Witness)。這個東西其實很有用,它主要是用來監測你這筆交易的發起者,賬戶中有沒有足夠的餘額來發起此次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想轉賬101個比特幣,但你賬戶中只有100個比特幣,那交易見證就無法通過,因為你賬戶餘額不足。這樣說能理解吧?

那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想轉賬101個比特幣,而你的賬戶中也確實有101個比特幣,那你的交易見證能否通得過呢?機智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知道了,仍然通不過,因為你沒有多餘的資金來支付轉賬手續費(勞務費)。明白了吧?這就是交易見證的作用。

3. 軟分叉解決方案

但交易見證也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它的時效性。交易見證說白了其實只在交易開始前有效。一旦有效交易被創建,這部分數據其實就已經失去了它真正的價值,但它還是會隨著其他交易信息一起被寫入區塊。

第二個問題就是這部分數據長度。它實在太長了,占整條交易數據的65%。也就是說,每一條交易數據中,有一半兒以上的數據信息居然是沒什麼價值的,聽起來確實有點兒讓人咋舌。那同時我們在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既然這些數據沒有太大作用,而且又臭又長,那我們能不能就不把它寫入區塊呢?當然可以。於是乎,第一種對比特幣系統的優化方案就此誕生了。

它的基本處理邏輯是這樣的:由於這65%的數據信息只有在交易發起前才會起作用,那我們就把這些數據與其他有效數據進行剝離,在交易見證完成後不把它寫入區塊,這樣至少可以將原有的數據容量提升一倍。這就是特別典型的軟分叉解決方案:隔離見證(segwit)。這種方案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有特別好的向後兼容性,升級前後可以很好的有效兼容。任何曠工都能升級,且無需改善硬體設施條件。這不就是一個挺完美的解決方案嗎?聽上去是不是很給力?但各位高興的太早了,因為有很多曠工並不贊同這麼做。什麼?這都不同意?這是為什麼呢?別著急,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探討。

3. 往期文章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塊鏈投資日常 的精彩文章:

這可能是最簡單易懂的區塊鏈科普文章

TAG:區塊鏈投資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