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曾是世界第一首富,因為太有錢了,所有資產被清政府壓榨一空

他曾是世界第一首富,因為太有錢了,所有資產被清政府壓榨一空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名中國人,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坤、伍秉鑒和宋子文。這六個人中,又唯獨伍秉鑒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所以伍秉鑒也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

伍秉鑒,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於康熙初年定居廣東,開始經商。到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時,伍家開始參與對外貿易。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促使廣州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行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

1783年,伍國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怡和行,商名「浩官」,這個商名一直延續到1801年,此時32歲的伍秉鑒接手了家族產業。

由於伍秉鑒經營得當,怡和行很快就成為廣州十三行的領袖,伍家所積累的財富更是有2600萬銀元(1834年他們自己估算的),相當於今天的50億人民幣,而這時候美國最富有的人,也不過區區700萬元,後來,他入選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的「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榜單,並且他以私人資產2600萬銀元位居榜首。據說當時的伍氏建在珠江岸邊的豪宅,堪比紅樓夢裡的大觀園。

1834年以前,伍家每年與英商美商的貿易額都在百萬銀元,而且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東印度公司資金不夠的時候,經常向伍家借貸,正因如此,伍秉鑒被西方一些商界人士成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家的產業主要都涉及房地產、茶園、商鋪等,而且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還進行了很多投資,比如鐵路、證券交易、保險業務等領域,是名副其實的跨國集團。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後,儘管伍秉鑒向朝廷無償捐助巨款換得三品頂戴,但絲毫解救不了他與英國鴉片商人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他曾多次遭到林則徐的懲戒,在一次次向朝廷獻出巨額財富來換取短暫的安寧,在1843年下令行商償還300萬姻緣的債務時,伍秉鑒一人就承擔了100萬銀元。

1843年,面對清朝的時局動蕩,若不是年紀太大,經不起漂洋過海的折騰,他實在十分想移居美國,1843年9月,風燭殘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鑒,溘然長逝,終年74歲。隨著他的去世,伍家行頭老大的地位也一併消失,此時他的財產,保守估計都有2600萬銀元,千瘡百孔的清政府更是無恥的以各種借口找伍家要錢,時間久了,伍家再多的錢也不夠清政府造的,沒多久所有的資產就被壓榨一空了,而他與林則徐的雕像在英國名人蠟像館裡陳列,在中國,他的名字幾乎無人問津了。他的子孫後代,也再沒有翻本,只能淪落為普通農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窗戶紙一捅就破,那麼颳風下雨怎麼辦?
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天地之主?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