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什麼是輕,什麼是重?6大要點、7個實例、5種方法讓你明白畫面中的「輕」與「重」

什麼是輕,什麼是重?6大要點、7個實例、5種方法讓你明白畫面中的「輕」與「重」

前幾天有位攝友在後台留言關於「視覺重量」的問題,今天就給大家推一篇文章,聊聊如何安排畫面中各元素的位置,來均衡整體的重量,達到視覺平衡。

首先要理解「視覺重量」和「視覺平衡」這兩個名詞的含義。

視覺重量,也就是畫面中元素給人的「重量感」,這與現實中的重量不同。現實中,一棟樓的重量要遠比一個人的重量大,但在畫面中,有生命的物體,其視覺重量要比非生命體的大。原因在於,畫面中越吸引我們的元素,就會越覺得他「重」,相反就會覺得「輕」。

再來說說視覺平衡。合理安排各元素,使其視覺重量在整個畫面中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就叫做視覺平衡。很多照片的構圖看上去不舒服,彆扭,往往都是因為沒有達到視覺平衡造成的。

我們來看個例子

這張照片看著就很正常:

而同樣的場景,這張照片看著就有點彆扭:

會感覺明顯左邊太重,右邊太輕,也就是照片失重了。

再舉個人像照片的例子:

如果背景比較空,人物的畫面比例卻較大,你還把人物放在畫面邊緣,照片就會不平衡,看著不太舒服:

再看看下圖,雖然人物在畫面的邊緣,但由於人物的比例不大,並且背景又有豐富的景物,畫面總體來說是比較平衡的。

要想維持畫面的平衡感,首先就得弄清楚哪些畫面元素比較「重」,而哪些畫面元素比較「輕」。

畫面中不同元素的輕與重

1

深色比淺色重

深色比淺色重。明暗度是調節畫面重量的有效手段。下面這張照片,白塔很靠近畫面邊緣,畫面右側又沒有過多的景物,但卻不覺得失重。

這是因為右側低明度的景物相比白塔來說視覺重量要大,所以即便右側沒有過多的景物,僅憑大海和海岸就可以實現畫面平衡。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顏色,而白色時明度最高的顏色,觀察下面這張照片,黑色部分明顯比白色部分感覺要重。

2

不同的色彩視覺重量不同

色彩不同,給人的視覺重量也會有所區別,以下是一些被視為能改變視重的顏色,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紅色(最重)

藍色

綠色

橙色

黃色(最輕)

畫面中的主體在右下角,而且主體比例很小,但由於紅色的重量感,以及較低的明度,與畫面右側大面積的椅背和椅子形成了視覺上的平衡。

3

臉比較「重」

人類的大腦有一種本能:快速從周邊環境中識別出動物(包括同類)的臉,這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趨利避害的本能。

因此,人和動物的臉在畫面中往往具有很高的關注度,顯得比較「重」。

4

文字比較「重」

文字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如果畫面並不是到處都布滿了文字,那麼有文字的部分會很吸引人的注意力。

哪怕是你不認識的文字,都會顯得比較「重」。

5

畫面比例大的元素比較「重」

一大一小倆鐵球,哪個更重?肯定是大的啊!同理,性質相近的畫面元素,畫面比例大的更「重」一些。

6

實比虛要重

在攝影中經常會利用大光圈將景物虛化,或者利用慢門把運動元素拍虛的手法來營造虛實對比。在此種情況下,虛化的景物視覺重量要比實像輕。

下方的畫面中,虛像要比實像佔據更大的比例,但視覺感受是均衡的,巧妙地運用了視覺重量。

還是不太明白?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就用幾個實際例子,套用上述幾條原則,進行實例分析。

實例分析

1

淺色調或色調均勻的照片

這簇花是用微距鏡頭拍攝的,景深很淺,柔焦。整張照片色調均勻,很淺,給人的感覺很輕。

由於照片上並沒有很「重」,很能吸引眼球的地方,所以在觀看照片時,眼睛會比較遊離。

這張照片和上一張色調相近,照片的四周雲霧繚繞,也給人一種模糊朦朧的感覺;

但是,上圖的黑白對比明顯,黑色的岩石很「重」,吸引力大,眼睛會盯住岩石,並以此為中心觀察周圍的景物。

2

深色面積大的照片

那麼,是不是黑色部分就一定會讓畫面顯得比較重呢?也不一定,比如下圖

在黑色的背景前擺一枝花,打光後,花朵比較明亮,而且位置和姿態也很顯眼。雖然黑色比較重,但很符合重的放下面,輕的放上面的心理感受,因此黑色的背景一定程度會被忽略,就會將花卉凸顯出來。

再看下面這張照片:

曝光故意設置為欠曝,增加天空的戲劇感,而且穿過雲層的光束也會變得明顯。岩石變成了黑色,佔有主要的視覺重量。

最下邊的岩石欠曝過於嚴重,缺乏細節,反而沒那麼吸引人。

3

背景中間調,主體顏色鮮亮

背景是中間調,既不鮮艷,也不暗淡,如果有一抹鮮艷的色彩出現在背景前,就會佔據全部視覺重量。

下圖的背景是土地和綠葉,色彩都很柔和,而鮮紅的草莓格外顯眼,最「重」:

比如這張鴿子的照片:

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是紅紅的眼珠和喙,對吧?紅色部分的視覺重量最重,最能吸引觀者的目光。

說了這麼多,您應該大致了解畫面元素的「輕重」規律了吧?那麼,怎麼保持畫面的平衡呢?

4

比例與平衡

看下面這張照片:

右邊的游泳平台具有很大視覺重量,由於平台的平衡作用,雖然左邊的景色面積很大,但不會顯得失重。

另外,平台離鏡頭相對更近,也增加了視覺重量。

5

明暗與平衡

馬蹄鐵上掛著白色的蜘蛛網,在影子的襯托下可以看清蛛絲。馬蹄鐵影子很深,增加了視覺重量。

這張照片陽光照射的地方較大,如果沒有影子,馬蹄鐵就會顯得比較輕,難以吸引注意力,而且視覺感受也不符合馬蹄鐵的特點。

6

顏色與平衡

顏色對畫面重心的影響也很大。

在這張日落的照片中,天上是色彩豐富的紅雲,地上是黑色的樹林剪影。黑色的樹林平衡了天上大面積的彩雲,保證照片不會失衡。

再來看一個例子。

整體來看,照片的色調偏暗,尤其是邊角很暗,但是海浪打出的白色泡沫佔據了很大的視覺重量。

7

構圖與平衡

下圖拍攝了叢林間的一條小溪,平衡很好。小溪處在對角線上,可以抓住眼球;左下角很暗,但能看出細節和紋理,占的視覺重量較大。

照片上方有足夠多的明亮區域,尤其是白色的小溪,所以雖然角落裡的岩石很暗,視覺重量並不會都集中在岩石上。

而且,有亮也有暗,才符合我們對森林的印象嘛~

最後,我們再來分析兩組照片。首先是兩張反例。

這張照片在後期調整時提亮了曝光度,有些輕微過曝。

調整後,整張照片的影調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背景部分。離鏡頭最近的樹枝視覺重量最大,導致畫面右邊很重。

雖然鳥的眼睛和羽毛顏色很深,具有一定的視覺重量,但還是無法平衡右側的樹枝,導致觀者的注意力會被吸引到右側的樹榦上。

下圖的問題也是視覺重量分布不當:羽毛色調太淺,比例太小,材質太軟,與後邊顏色較深的一籃雞蛋相比,嚴重失衡。

即使羽毛是清晰的而籃子是模糊的,視覺重量仍然會集中在籃子上。

下面再來看兩張成功的照片。

照片中花的比例較小,但只有一枝是清晰對焦的,其他都變成了模糊的背景,所以視覺重量集中在這枝花上。

畫面的最下方可以看到一些枝幹,也有一些視覺重量。

再來看這張照片:

對角線構圖可以吸引觀眾目光,聚焦在近處的花瓣上。花莖呈深色,又是畫面主體,具有最大的視覺重量,可以平衡大片的空白。

後邊還有兩朵一樣的花,不過因為處於景深外很模糊而且本身色調非常柔和,所以並不會佔太多視覺重量。

此外,還有一些難以定義的規律,主要和個人喜好有關。

一般來說可以調動情緒的事物視覺重量會比較大,比如可愛的小動物,漂亮而身材好的美女,時尚的飾品甚至是恐怖的事物。

很多攝友可能會想,如果要注意這麼多的方面,那拍攝一張照片也太麻煩了,還要看色彩的重量、明暗的重量,物體比例,虛實。

其實,視覺重量這一概念本身就是根據人眼的直觀感受來確定的。各位攝友只要在拍攝時注意感受下畫面的重量是否均衡,就可以找到平衡畫面重量的感覺。

當然,如果您對畫面的重量感不是很敏感,可以通過一定的拍攝思路來得到均衡的畫面。下面就向各位介紹一下得到視覺均衡畫面的拍攝方法。

達成視覺平衡的方法

1

對稱與非對稱

這是視覺平衡的兩大支柱。對稱,我們知道是一個很好的構圖工具,但是如果兩個部分的其中一個元素視覺重量比另一個更大,那麼構圖就失去了效果。一個典型的視覺平衡對稱的例子就是倒影在湖中的風景。湖岸處於圖像中的水平中心位置,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對稱平衡的圖像。

非對稱是我們使用次要物體來平衡主體。例如,在布達佩斯的鏈橋上,主體是橋,但卻不把橋放在中間,左邊的建築群在視覺上抵消了將主體放在右邊的不對稱。背景中的漂亮建築使它在視覺上達到了平衡,並且在不影響主體的情況下提高了拍攝的效果。

2

物理平衡

這也許是最常見的視覺平衡形式,它要求我們把場景中的物理元素結合在一起。在比利時根特拍攝的這張照片里,主體是運河沿岸的城市風光。為了達到平衡,不僅有橋欄杆入了鏡,而且左邊還有自行車。

這兩種元素都增強了主體,而不是削弱了它。如果自行車不在那裡,整個圖像就會感覺不平衡,左邊有更多的視覺重量。

在格陵蘭冰山的這張照片里,小冰山在視覺上比大冰山更吸引人。為了達到一個良好的視覺平衡,我盡量接近小的冰山,而把大的放在背景里。更小的冰山顯然是這裡的主體,而背景中更大的、不那麼重要的冰山則變成了主體的輔助。

The blue icebergs of Narsusuaq Fjord in Greenland

3

色彩平衡

我們還可以用顏色來平衡我們的圖像。一種方法是使用原色來相互對比,就像這張挪威的穀倉的照片。

我們用兩種主要的顏色:紅色和綠色,來創造視覺平衡。更柔和的綠色色調覆蓋了大部分的圖像,但卻突出了穀倉的紅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Traditional Norwegian Barn near Ulvik in Norway

除了主色調,或二級色,我們還可以使用類似的顏色來平衡圖像。在奧德薩庭院里的一輛舊汽車的照片中,這個主體被黃色的樹葉和周圍建築的柔和色彩所補充和平衡。

4

光影

另一個我們可以努力平衡圖像的地方是使用光和影。在這張照片里,岩石投下的陰影不僅創造了線條,還創造了一種視覺平衡,在黑暗、空蕩的海水和淺淺的陰影之間,引導我們看到小船。並且這張照片也達到了對稱與不對稱的結合。我們可以使用陰影來減少我們鏡頭中的視覺元素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可以用光來突出它們。

5

概念平衡

概念上的視覺平衡可能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但也許最明顯的例子是舊與新、傳統與現代。

在這個例子中,有兩個概念上的平衡。古老的聖保羅大教堂倒映在現代辦公大樓的玻璃上,而這棵樹與人造的有機玻璃形成了對比。在生活中有很多概念平衡的例子,一旦你尋找到規律,你就會在任何地方看到它們。

通過這篇文章,相信各位攝友對視覺重量以及視覺平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今後在拍攝時就要注意合理安排畫面中的各元素,從而讓構圖看上去更均衡,更舒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機友攝影 的精彩文章:

審美是攝影必過的門坎,你知道嗎?
攝影必備技能,13種構圖法!

TAG:好機友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