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兵器裝飾工藝專題——鐵雕與蝕刻

古兵器裝飾工藝專題——鐵雕與蝕刻

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跨平台轉發、引用

請聯繫我們的管理員微信

名稱:歐亞古兵器

鐵雕與蝕刻,這兩種工藝的本質都是通過在金屬表面製作浮雕紋飾來達到裝飾效果。只不過鐵雕為物理方法,而蝕刻為化學方法。

鐵雕工藝出現的非常早,在人類掌握製作鐵器後,最先使用的鐵器裝飾工藝就是鐵雕,甚至要早於鐵錯金銀。因為鐵錯金的工藝需要在鐵器表面使用鐵雕工藝鏨出凹陷的圖案,才能將金銀嵌入。因此鐵雕工藝要比鐵錯金銀更加基礎。

也正是由於鐵雕工藝的基礎性,所以幾乎所有掌握冶鐵技術的文明也都同時掌握鐵雕的裝飾工藝。可以獨立使用,但多會同鋄金銀、錯金銀搭配使用以增強立體感。

鐵雕的工藝流程無外乎就是一個「雕」字,同玉雕、牙雕一樣,只不過把材質換成鋼鐵。雖然只是更換了材質,但工藝難度一下子就上升了好幾個層級。玉、牙雖然硬度不同,但普遍質脆。鋼鐵雖然硬度不及玉,但韌性好,因此必須使用鏨錘結合的雕刻法,無法直接使用刻刀雕刻,工藝難度更高。

那麼為什麼要使用鐵雕工藝呢?為什麼不能像青銅器一樣直接通過鑄造的方法製作表面的紋路呢?

鐵雖然也可以通過模具一體鑄造,但是鑄鐵的物理屬性要遠遠低於鍛打成型的鋼鐵。兵器普遍物理屬性要求頗高的,不能使用鑄鐵,因此想要在鍛打的鐵質兵器上製作浮雕紋飾,鐵雕是最直接的方法。

蝕刻也可以達到在鐵質兵器製作浮雕紋飾的效果。其工藝流程主要是將鐵器表面部分覆蓋,然後整體以酸性溶液腐蝕,未被覆蓋的位置便會因腐蝕而產生凹陷,從而表現出浮雕效果。蝕刻法是基於近代化學發展而產生的裝飾工藝,其工藝於15世紀的歐洲逐漸趨於成熟,而亞洲較為罕見。

由於這種方法工藝難度及製作成本都遠遠低於鐵雕,且可以批量生產,因此19世紀後的歐洲近現代制式刀劍的劍身大多使用蝕刻法裝飾。

如何區分鐵雕與蝕刻呢?

有以下幾步:

1、看深度

蝕刻工藝只能在鐵器表面製作淺浮雕圖案,而鐵雕工藝可以製作深浮雕。因此表面有深浮雕圖案的兵器多半使用鐵雕工藝。

2、看背景

使用鐵雕工藝的圖案多有芝麻點或魚籽裝的小圓圈組成的背景來掩蓋鏨刻時的刀痕。而蝕刻工藝製作的圖案背景相比之下更加光滑平整。

3、看層次

鐵雕可以完成鏤空、穿枝過梗等複雜且極具層次感的設計。而蝕刻工藝只能在平面或弧面製作淺浮雕,無法製作鏤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的精彩文章:

「雙面怪傑」:古代制刀工藝的巔峰之作

TAG:歐亞古兵器探索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