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杠折射品牌之殤 魅族轉型陣痛隱隱

內杠折射品牌之殤 魅族轉型陣痛隱隱

在2003年的時候魅族還是消費者認可的MP3品牌,在國內MP3市場取得銷量第一的好成績,當時魅族MP3在歐美日韓等國家都有著不錯知名度。作為魅族創始人黃章,卻從亮眼的業績看出了全球MP3行業的頹勢,於是在2007年果斷轉而進軍智能手機市場,彼時小米還沒出現而OV也尚在孕育中。魅族作為國內最早進軍智能手機的品牌之一,搶佔先機讓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一度處於智能手機市場第一梯隊的魅族,在接入Android系統及推出四核手機等戰略布局之上都快人一步。但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品牌的不斷增多,在市場競爭不斷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曾經輝煌一時的魅族也逐漸走向沒落。

有業內人士指出,魅族雖然是最早創建粉絲文化的手機品牌,走向沒落是由於進軍互聯網渠道太晚,在小米、OV等品牌先後崛起後才想起追趕,到了今天已經很難動搖華為、小米等頭部品牌的地位。也有人認為,魅族的衰敗在於重要時期企業領導的缺席,作為魅族創始人兼「靈魂人物」的黃章,2010年選擇從公司職位上退隱,才使得魅族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大潮中失去先機。

據悉,早在2013年魅族就爆發了一次危機,當年魅族手機的出貨量僅200萬,業績大幅下滑引發不少公司高管的離職。而在2014年創始人黃章選擇出山,在確定機海戰術的同時推出子品牌魅藍,而這一策略很快顯現出成效,2015年和2016年中魅族手機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或許是預見到魅族即將到來的危機,創始人黃章在2017年初再次選擇出山,但這次出山卻未能阻止魅族走向頹勢。2017年中魅族手機僅推出Pro7兩款新品,但「畫屏」設計並未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重點推出Pro7系列智能機最終銷量慘淡。

2017年魅族Pro7系列手機的在市場的失利,意味著魅族再次陷入危機之中,而這次危機顯然比2013年更為嚴重。2018年作為魅族手機的15周年,成為魅族跨越危機的關鍵時期,魅族能否轉危為安與今年的表現有直接聯繫。但在魅族15系列新機即將發布的重要時期,魅族先後爆發裁員、內訌、鬥毆等醜聞,尤其高管內鬥引發大量媒體報道和公眾熱議。

從時間軸來看魅族內鬥,4月15日魅族文創部總監張佳發布微博,質疑魅族高級副總裁楊拓才幹不足,認為後者無法代領魅族走出困境。商人次日張佳就刪除這條微博並道歉,但在4月17日上午,有員工爆料楊拓團隊成員出手傷人,而張佳評論稱李姓員工被檢舉後傷人。「高管內訌」的另一主角楊拓終於也現身,出面否認並表示一系列事件乃是陰謀。到了下午魅族公司發聲稱張佳已被開除,原因是張佳在魅族15系列新機發布前造謠引發負面影響,但當天晚上張佳再次發微博,表示自己不接受魅族對自己的評價,又指出楊拓存在濫用權力、存在偷稅漏稅等行為。

現階段來看,魅族內鬥中涉及的各種爆料並未得到最終確認,但本次內鬥無疑說明魅族內部存在矛盾。一方面,魅族的老員工和新領導間存在矛盾,楊拓於2017年6月成為魅族高級副總裁,雖然楊拓在三星華為有過不錯成績,但執掌TCL之後的失利也讓他飽受質疑,臨危受命的新高管與老員工缺少磨合的時間;另一方面,魅族的轉型在內部也存在分歧,在黃章二度出山而楊拓空降高管後,魅族手機的定位轉變成高端商務,由於轉型幅度較大並未獲得魅族老用戶的認可,而魅族員工和管理層並非全部認可當前的轉型思路。

在魅族15即將發布之際,魅族卻出現高管內鬥的醜聞,於外損害了品牌形象,於內影響員工積極性,讓魅族的危機有進一步擴大的勢頭。魅族15系列新機隨之迎來了更多關注,如果魅族新款手機獲得用戶的認可,那麼關注度有機會轉變為正向的支持。但如果魅族新機未能取得成功,那麼陷入危機的魅族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楊拓成為魅族內鬥的主角之一,但在4月22日仍現身烏鎮發布魅族15。然而魅族15從配置上來看,並沒有什麼瑕疵,但同樣缺少亮點,作為中端產品可能有不錯競爭力。但如果以品牌旗艦機的標準來看,魅族15很可能讓期待已久的粉絲失望了,因為魅族新機並沒有超過競爭對手的部分,尤其處理器以及熱門功能存在不足與缺失。

筆者認為,魅族15系列新機表面上看不功不過,但實際上這已經是最大的缺陷。魅族分化出瞄準低端市場的子品牌魅藍,而魅族手機定位是不走量主打高端。但魅族年度重點推出的15系列新機,處理器配置等甚至不如同價位魅藍手機,完全沒有體現出高低端的差異化,這無疑會引發用戶對於魅族的更多質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人模仿我的臉?大牌、山寨都愛齊劉海
幼師繪畫之素描第五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