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房,就能不焦慮了嗎?給你一個新思路

有房,就能不焦慮了嗎?給你一個新思路

最近看到這麼一則新聞:

「恩格爾係數」指食物支出佔個人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大家應該都在中學的政治課上學過。

一般來講,「恩格爾係數」越低,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越高。

不過,現在還有一種叫「房格爾係數」,你可能就沒聽過了。

什麼是「房格爾係數」?

「房格爾係數」是指房租支出占稅後收入的比重。

一般來說,「房格爾係數」控制在30%以內,生活會比較幸福;高於30%,說明租房開銷太大,會增加你的生活壓力。

但是,在北上廣深打拚的朋友會發現,想要租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房子,房租支出佔比很容易就超過30%。

很多人畢業後剛工作那幾年,收入也不高,每月工資的30-40%可能都要交房租。

一想到「房格爾係數」超標,不少人就覺得焦慮啊~

有房子的人生,才算有「底氣」?

我有一個朋友反駁,說她的「房格爾係數」低於30%,但也過得「不幸福」。

剛來這個城市的時候,她租了一個老公房,雖然條件不是很好,但畢竟算是自己的窩了,後來一住就是3年。

沒想到第4年,房東突然找到她說,他女兒要結婚,這個房子他們要用,不租了。

搬家的時候,她把之前零零碎碎買的書,一捆捆打包裝箱;買來裝飾房間的小擺件,有些也只好扔了。

這些她喜歡的東西,都成為她痛苦的回憶。

她說,後來再租別的房子,哪怕比第一次的環境再好,她都不會花心思去裝飾它了。

因為她知道,這裡只是一個臨時的窩,說不定哪天醒來就被告知:你不能住在這兒了。

她心心念念的,還是早日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如果有一套房子,不管工作上遇到什麼挫折,想到自己至少還有一個住的地方,就坦然了。

房子可以帶給她「安全感」,有了房子的人生才算有「底氣」。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買房

去年,有人曾經在微博上問羅永浩一個問題:

老羅的回答是:

我今年四十五歲了,買得起房子,但到今天也沒買,也活得非常好,甚至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這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打個比方,我覺得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私人飛機這東西就挺實用的,我想買一個,發現買不起,但不會因此覺得被機價「欺壓」了。

這段回復讓我想到了他的一句名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別看現在的老羅是一個名人,但就在十幾年前,他也是一個普通人:讀到高中輟學,靠替人組裝電腦維持生計。

後來苦學3、4個月的英語,進入新東方,成了一名金牌英語老師。

新東方老師的待遇其實很不錯:年薪50萬,寒暑假相對比較忙碌,平時就周末需要上兩到三節課。

然而老羅還是放棄了這份讓人羨慕的工作,自己創業。他先後開過博客網站、英語培訓學校,接連碰壁,最後開始做鎚子手機。

從一個英語教師進入到科技領域,許多人不看好他,甚至不客氣地說:

不要自以為有點半路出家的品味和設計點子就可以學轉世喬布斯。如果公司你自己管,必死無疑。

不知不覺,他的公司創辦至今也有6個年頭,估值從0到幾十億,老羅也早已躋身為科技圈大佬。

現在的他覺得不買房也可以活得很好,因為他想買隨時可以買,他有說這句話的「底氣」。

正如當年他離開新東方,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賺錢能力遠高於50萬年薪,他有辭職不幹的「底氣」。

可見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他的「安全感」並不是來源於一套可見的房子,而是自己的賺錢能力。

一套房子,真的能帶來「安全感」嗎?

但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還是會把安全感寄托在一套房子上。

很多人買了房後,工作上變得小心翼翼。因為他們害怕,萬一哪天失去工作,沒了收入,房貸該怎麼還?

在徹底還清房貸之前,日子依然過得戰戰兢兢。

所以你會發現,從外部尋找的「安全感」,終究不牢固;只有自己創造的「安全感」,才是最可靠的,別人想拿也拿不走。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在某二線城市的國企工作,月收入7000元,在當地也算是高薪了。

31歲那年,他拋棄了手裡這隻「鐵飯碗」,跳槽到上海一家外企。放著安穩日子不過,很多人都覺得他瘋了。

來到上海後,一開始他租的是40平米的小房子,但隨著事業發展,後來乾脆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1w+/月的高檔小區。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他要交這麼多租金給房東呢?以他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早早買一套房啊~

但他覺得,與其在偏遠的郊區買房,不如花錢租高檔小區,可以每天步行上下班,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工作能力的提升。

在上海待了六七年後,他移民去了英國。出國前他的月薪是7萬多,比在老家翻了10倍,收入的漲幅遠遠超過房價漲幅。

投資中的「孕婦效應」

也許有人會說,買房不僅僅是為了「安全感」,也算是投資,因為隨著房價上漲,你手裡的房產是會升值的。

這點我不否認,但除了房地產市場,其實還有其他的投資渠道。

有人統計過去10年(2008-2017),全國樓市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房價,漲幅高達610%。

(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也就是說,10年前一套100萬的房子,如今已經升值到700萬左右。

但在股市中,過去10年漲幅前十的股票都遠遠跑贏了房價,漲幅最低的也有978%——如果你買了100萬元的股票,持有到現在的市值是1000萬元左右。

大多數人都以為買房是最賺錢的,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叫「孕婦效應」:當一個人懷孕的時候,她會發現滿大街都是孕婦。

其實投資也一樣,如果你的眼睛只盯著房子,房價的飛漲當然會讓你焦慮;但如果你懂得其他的投資方式,同樣也可以實現資產的升值。

總結

歸根結底,生活中真正的「安全感」要靠我們來自己營造,你不妨可以嘗試這2點:

1.不管你是20幾歲還是30幾歲,趁年輕的時候,挖掘自己工作中的潛力,提升職業技能,讓個人的增值速度超過房子的增值速度。

2.學習更多理財投資知識,了解其他投資渠道(比如基金、股票等),進一步拓展我們的投資組合。

本來在現實中,既有通過買房致富的,也有通過工作收入的增長或者其他投資渠道,獲得超過房價的漲幅。

但「孕婦效應」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腦子裡成天想的都是「什麼時候可以買得起房」,你就不太可能嘗試其他的方式,因為它們早就被你的大腦自動屏蔽了。

所以,不論你是決定買房或者租房,都要記住,千萬不要把視野局限在一個點上,跳出你的思維盲區,你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有經濟能力買房,你會選擇馬上買房還是繼續租房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給我點個贊哦~

- 關注簡七讀財(jane7duca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七理財 的精彩文章:

為你寫了一本書,願多年後你仍想翻閱
隔壁著火了,我為自己幾百萬的房子捏了把汗…

TAG:簡七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