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數學思維如此重要,絕大多數家長卻不知道如何培養

數學思維如此重要,絕大多數家長卻不知道如何培養

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數學不是單純的加減法運算,它是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可以說人類的每一次重大進步背後都是數學在後面強有力的支撐。

像目前所處在的「大數據」時代,我們已經離不開數學。

所以,現代的家長們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數學,給孩子們報了數學興趣班、奧數班、輔導班……等等,但有時候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孩子一提到數學就「頭疼」。

這是因為他們對數學還沒有足夠的具體感受,對數理邏輯缺乏感覺。這樣一來,孩子產生數學焦慮症

其實,在孩子幼兒期,我們不必大費周章地給孩子們報各種數學興趣班。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孩子「具體」的數學思維,讓孩子覺得數學是實在的、有用的,讓孩子能夠理解數學,他們自然而然會喜歡上數學。

什麼是數學思維呢?

數學思維是將具體的問題普遍化、抽象化為一個純粹數學問題的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通常分為數、量、形三大板塊的內容。

是指孩子計數、認數能力,對數字守恆概念的認識等等,例如孩子能否正確的口頭數數、能否認識到數字是客觀的,不會受到物體的大小而改變,對於數字的大小排列是否熟練等等。

是指孩子對數量等單位的認知,以及掌握測量的方法

則是指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分析和組合能力。

從小為孩子建立數、量、形三大數學概念,能幫助孩子培養數學思維,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減少更多的阻礙。

兒童學習數學,須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

僅僅停留於具體問題的解決不能稱為數學,而不從具體的事物出發或者脫離具體實踐來教授抽象的數學運算,更是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屬性。

兒童數學認知發展時間

研究發現,3~10歲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家長應該珍惜這個階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6個月

當寶寶感知這個世界時,他們對數字就有較深刻的印象,可以從身邊親人人數的多少來開始接觸數字的概念

1歲後

寶寶對數字只有籠統和模糊的概念,雖然說不出具體的數字,但可以根據身邊的物品體會多與少

寶寶能按簡單的模式,比如交替顏色的方式串珠子、排列積木,能把大小、形狀相同的玩具配對,能摞起3-4塊積木。

2歲

寶寶對數字有了基本概念,能從1開始數幾個數字。寶寶能聽從指示,按大小順序挑出積木;開始學習使用大、小、快、慢、輕、重等有對比含義的詞。

2-3歲

寶寶能按顏色、形狀、大小等給玩具分類

4歲

寶寶開始學習把單詞、數字和它們所代表的含義聯繫起來。比如,數字「2」代表某樣東西有兩個。

5歲

寶寶具有加減的數字運算能力了。

那麼家長們如何抓住孩子的數學「關鍵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好經驗齊分享

於是,小木邀請了《牛津趣味數學繪本》的策劃人張儉老師,給玩酷屋的寶爸寶媽們分享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的。

張儉老師從事傳媒行業25年。在家裡是孩子學習的教育輔導者,堅持數學是一切科學的鑰匙,因而尤其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

相信,聽了張老師的分享,你一定會有新的啟發~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分享會內容

如何聯繫生活傳授數學知識

切勿用成人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成長速度

父母是孩子的燈塔,應該適時引導孩子

適合群體

3-10歲的寶爸寶媽們

只要感興趣就可以來哦~

福利提醒

課程原價:49.9元

掃碼免費參與

掃碼付費參與:贈「神秘繪本禮包」1份,內含一本價值35元的數學繪本玩酷屋折扣會員卡

互動時間:4月24日-27日

直播時間:4月27日2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高斯作出正17邊形的依據是什麼?
這樣的數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TAG:超級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