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首先問自己一個好的問題:

我到底是不是知識工作者?我沒有下屬,那算不算是管理者?我的管理算是卓有成效嗎?然後,你就來對地方了,這周讓我們共同提升對管理的認知,回答這些問題。

Jack君將為大家分8個部分細化拆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著作。

本書的作者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關於他在管理學界是怎麼叱詫風雲的,這裡就不做贅述了,請大家自行食補。

他在本書中定義了什麼是知識工作者,並且給出了怎麼樣提高知識工作者的效率,怎麼把知識轉化成具體的成果的解決方案,然後還從各個方面討論了一個知識工作者怎麼樣才能變得卓有成效。

什麼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他指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個人能通過自我管理來產生一個個具體成果的人。

是不是覺得老爺子定義的管理者和我們印象中的不一樣?所以你看,並不是要管著幾百人才能稱得上是管理者,這個管理和我們息息相關。

那麼你是一位知識工作者嗎?你想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嗎?

接下來,我們走進老爺子的乾貨世界吧!

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1、誰是管理者?

在一個現代組織中,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的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麼他就是一為管理者。

工廠監工不適用於現代管理者,他們對其下屬的工作方向、工作內容、工作質量及工作方法既無責任也無職權。

知識工作者不能用數量來衡量,也不能用成本來衡量。衡量知識工作主要應看結果,而不是機構的規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簡。

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士,由於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他們的管轄範圍也許相當有限,但在他的天地里,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無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要力求有效。

看到這,是不是對之前的某個問題你已經有答案了呢?

2、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

四項即是管理者無力改變的,也是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條件。

a、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具有有效性,一方面卻又使他們很難達成有效性。

b、管理者往往被迫忙於「日常運作」,除非他們敢於採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一切。

c、管理者本身處於一個「組織」之中。

d、管理者身處一個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也可以理解成是管理者的困境,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現實」呢?歡迎分享!

3、對有效性的認識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所以我們必須提高有效性,我們既不能增加資源的供應量,就應該設法增加資源的產出量。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什麼是你工作中的有效性成果?

4、為什麼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性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能,一種特殊的衡量標準。

體力工作者所重視的衡量標準是效率,是可以把事情做對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的能力,體力勞動者的工作成果通常可以用數量和質量來衡量。

我們無法對知識工作者進行嚴密和細緻的督導,我們只能協助他們。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完成任務,自覺地作出貢獻,自覺地追求工作效益。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取決於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他們生產的是知識、創意和信息。

你能選擇做對的事情嗎?

5、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

有效管理者與不稱職的管理者在類型、性格及才智方面很難加以區別。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這一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能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

五項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的習慣:

a、知道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b、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c、善於利用長處,自己的,上司的、同事的、下屬的

d、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e、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

是不是又回答了一個問題?

今天的分享就差不多到這裡了,記住,我們需要提出好的問題,然後再思考。光記筆記是沒有用的,下一次我們將進入第二部分:時間的管理。

感謝大家的耐心!希望Jack君可以激發大家思考的潛能與意願!

讓我們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美勞德智 的精彩文章:

TAG:體美勞德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