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敬鬼神而遠之」?

為什麼要「敬鬼神而遠之」?

家風故事

家長變一念,孩子好十分。

請聽:家風故事!

關注

【雲說《論語》】《論語·雍也第六篇》第二十二章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大意】

孔子的學生樊遲問老師什麼是智慧。孔子說:務必使百姓、下屬以義為中心,不要給私利、投機、諂媚、虛偽及欺騙等土壤與空間。敬奉鬼神,但要遠離他們,也就可說是智了。樊遲又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有仁德的人艱苦努力在先,遇到困難衝鋒在前,而到了享受與封功的時候就獲取在後了,做到這些,也可說是仁了。

【雲說】

本章主要表達兩個問題,一個是智,一個是仁。

我們先說智。

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進步。春秋時代儘管疑神論開始發展,但從整個思想界及民風看,卜筮巫術思想還很濃厚。各國在戰爭、祭祀、農業等大事上,還時常卜告吉凶禍福。孔子主張「從周禮」,而周禮的主要內容本是原始的神道設教,這種神道設教在形式與本質上又與巫術迷信有直接聯繫。

孔子想使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定向上的生活,在於讓人民了解神明因而崇敬神明的德行,而不是去迷信神明的能力、地位而造作。這樣算稱得上是智慧的。

為什麼說敬鬼神,反而還要遠之呢?

這是因為恭敬與禮讓分不開的,你與恭敬的對象是自然會有距離的。比如說你恭敬某個人你能和他勾肩搭背、摟摟抱抱嗎?所以說敬而遠之 。

而敬而遠之也確實是智慧。這是因為神明是成就了的人。所謂有德為神,有道成聖。所以只有崇敬神明的德行,向神明學習才是正確的思想行為。反之就是錯誤的。勢必會造成迷信。而導致裝神弄鬼的傢伙上竄下跳,害人又害己。

我們生活里,可以燒香拜佛,但您若是大事小情都去問鬼,問神,問佛,恐怕就虧了,虧大了。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別老麻煩鬼神!

仁者先難而後獲。

艱苦努力在先,遇到困難衝鋒在前,而到了享受與封功的時候就獲取在後了。這不是傻,而是大智慧,大作為。

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從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給予很大封賞。

雍也十五章,有孟之反的事迹,原文為: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啥意思?

孔子說:魯國大夫孟之反不誇耀自己,打仗時軍隊往回潰退,他殿後。快退至城門時,他邊用鞭子抽打馬匹邊說:不是我大膽殿後,是馬不肯往前跑啊!

看人家這人品,能不被領導喜歡嗎?

我們再來說子貢。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

有一次,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

孔子說便批評子貢,說賜呀,你採取的不是好辦法。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收回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

子貢收到了老師的批評。為啥?想邀功唄!

史上典型的邀功例子比比皆是,我們來說說功高震主的韓信。

韓信在漢王劉邦手下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光光看他流傳下來的典故就知此人當時是多麼的鋒芒畢露,什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半渡而擊,十面埋伏......都在流傳著他的傳說。

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可以說劉邦大部分天下是韓信給打下來的,要不是垓下一戰,說不定就不是劉氏天下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開國功臣劉邦非但沒給予高官厚祿,頤養天年,還忌他之才,疑韓信有謀反之意將其殺害。韓信之死當時長安滿城人盡嗟嘆,無不悲愴!

想活得好點嗎?做到兩條:一是敬鬼神而遠之,這裡的鬼神很可能包括你的領導呦。雖然遠,但別忘記敬。第二,多幹活,少表現,別人自有評說。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學《論語》很簡單,無需三更眠五更起,堅持誦讀,不斷實踐,而已。

學《論語》也困難,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來潮,打漁曬網,這般。

片頭提問:王子申

片尾朗誦:張正伊

家好,百事順;家和,萬事興。家,是大廈之基、大樹之根、大業之本,是社會最小的細胞,是一切組織的源頭。

您披星戴月的忙碌,您櫛(zhì)風沐雨的奮鬥,不是為了這個家嗎?

讓孩子有志、有為、有位,讓夫妻和順、和諧、和美,讓父母安閑、安心、安康,不是您的心愿嗎?

聽「家風故事」,幸福從這裡出發!

家風故事

智商決定成績

情商決定成就

家風決定成敗

好父母

請聽家風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建雲說 的精彩文章:

服務員,來盤果仁:意思是,來一份精緻、核心、標準的仁德

TAG:張建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