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敬畏生命 感謝有你

敬畏生命 感謝有你

筆者在大二寫過一篇文章,那些與我們相遇的實驗動物,那時已經開始了機能實驗的學習。雖然當時剛接觸動物實驗沒多久,但是也同蟾蜍、牛蛙、家兔打過了交道,文中寫道「理性科學的求學態度絕不等於冷漠無情,那些實驗動物的犧牲,用生命帶給我們厚重的饋贈,不能被我們辜負和褻瀆」。今天(4月24日)正值世界實驗動物日,我們再次發出倡議「敬畏生命,感恩動物的付出;勤勉認真,探尋生命的奧秘」。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在1979年由英國反活體解剖協會(National Anti-Vivisection Society, NAVS)發起,呼籲人類減少和停止不必須的動物實驗。我個人認為,這個節日的核心內涵集中體現在「3R」原則,即:Reduction(減少)RepIacement(替代)Refinement(優化)。這一原則早在1959年《The Principles of Hum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中首次提及。

Reduction:在科學研究中,使用較少量的動物獲取同樣多的試驗數據或使用—定數量的動物能獲得更多實驗數據的科學方法。

RepIacement: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動物所進行的試驗或其他研究課題,或是使用沒有知覺的試驗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動物進行試驗。

Refinement:指在符合科學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改進條件,善待動物,提高動物福利;或完善實驗程序和改進實驗技術,避免或減輕給動物造成的與實驗目的無關的疼痛和緊張不安。

對待實驗動物的態度還不僅如此,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最初用動物做實驗時的不忍,最開始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麻醉藥時不敢把針刺入,小鼠腹腔注射時聽到它的叫聲而畏首畏尾,得在周圍人的鼓勵下,自己狠下心來才能完成操作。對待生命的敬畏僅體現在操作時的不忍嗎?我想並不見得。操作「快」「准」才能儘可能減少動物的痛苦,數次嘗試不成功才是對動物的「折磨」。其次,利用動物儘可能成功的完成實驗,才能讓動物奉獻的價值真正得到體現。

記得病理生理學有次實驗需要人工給家兔造成氣胸,並造成開放性氣胸觀察縱隔撲動。老師在授課時講到「你們可能只能在這一次實驗中真正觀察到縱隔撲動。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人身上將會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們使用家兔進行實驗,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實驗,珍惜這次機會」。確實這樣,有了實驗動物的奉獻,我們才能不斷探索生命奧秘,每次機會都應當珍惜。

除了教學實驗,科學研究常常利用動物模型來模擬人類疾病,或使用物理、化學方法,或通過轉基因技術進行造模。這些動物或許生來就註定要患有某種疾病,它們帶著「使命」而來,它們的存在讓人類對疾病的認識更加接近其本來面目。敬畏實驗動物的奉獻,對生命奧秘孜孜以求,才能讓它們的生命更有價值。

在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醫學研究離不開動物實驗,更好地科學利用和合理保護實驗動物是全體從事生命醫藥研究人員的任務,我們醫學生也不例外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或您與實驗動物之間的故事。

作  者丨浦肯野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圖  片丨來自網路

原創文章,轉載請來信或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生之路 的精彩文章:

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醫學生

TAG:醫學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