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帳下諸葛亮並不是最聰明的,此人謀略遠勝於諸葛亮

劉備帳下諸葛亮並不是最聰明的,此人謀略遠勝於諸葛亮

原標題:劉備帳下諸葛亮並不是最聰明的,此人謀略遠勝於諸葛亮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



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段規劃聽起來氣魄宏偉的規劃,其實充滿了書生之見的理想主義。《隆中對》的戰略重點是荊州,後來劉備集團確實也試圖以荊州為突破口。


遺憾的是為保證這一戰略意圖的實施,劉備集團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最終還是以失荊州和夷陵之戰的慘敗而告結束。



荊州作為曹魏、劉蜀、孫吳三家必爭的戰略要衝,其地「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對於北方曹魏而言,若得荊州,則南下攻吳則易如反掌;荊州若歸孫吳,則江防體系可以鞏固,足以實現全據長江的戰略。當然,劉備若得荊州,北上或東進都可。


但是,誰都知道的肥肉就要看誰有本事吃下。論及實力,孫吳把荊州看成長江上游門戶,必然全力奪取;


劉備集團勢力弱小,單憑實力,肯定不如孫吳,日後失荊州已是必然。如果蜀漢君臣預料到這一點的話,那麼與吳反目為仇的夷陵之戰,肯定是違背聯吳抗曹的戰略的。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肯定不是為了關羽復仇那麼簡單,奪回荊州才是關鍵!

夷陵慘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失去東出南下的通道,真正退縮於四川盆地,優勢喪失殆盡。


與此相反孫吳卻得到空前的壯大,真正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構築起西起三峽東至江口綿延1000多公里的江防體系,有效地遏制了曹魏的南下和蜀漢的東出。



夷陵之戰


從這個結局看,諸葛亮當年的隆中對並沒有對劉備集團的實力做出準確的評估,僅僅是一種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


相比之下,劉備所謂的老祖宗劉邦就得了一個真正的經天緯地之才,他的規劃使得劉邦最終成就帝業,此人就是韓信。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後,一般人都認為這是被趕出了政治中心,但是韓信卻說: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在韓信看來,劉邦日後爭霸的關鍵則在秦川交界的漢中!韓信的漢中策比諸葛亮的隆中對確實高明多了!



韓信


劉備日後能夠在蜀地站穩腳跟,建立蜀漢政權,實現三分天下,恰恰是放棄了《隆中對》,而是轉而以漢中為突破口。給劉備獻上漢中戰略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眉縣人。建安初年,為避戰亂與同郡人孟達到益州歸附劉璋。


劉焉和劉璋父子因緣際會割據益州,但是一直沒有整合好帶過去的東州集團與當地益州土豪集團的關係,益州治理不行,軍事實力也不行。


劉璋接班之後,先是與佔據漢中的張魯反目,後來手下的部將趙韙也造反了。劉璋乾的不好,手下很多人都有異心。


法正有大才,但劉璋不識貨,先是當新都令,後來當蜀軍議校尉,大才小用,很不得志。當時的益州別駕楊松是個慧眼識才之人,早就看出法正有王佐之才。

劉璋


劉備自長坂坡敗於曹操之後,沒有棲身立足之地,惶惶乎難以自保,諸葛亮之謂「劉璋喑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諸葛亮也建議劉備去益州奪了劉璋地盤。是時,孫權居東,韓遂、馬超在隴西,曹操暫時不會南下奪巴蜀,所以劉備入川機會到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本來就心懷異志的張松、法正建議劉璋引劉備入川抵抗張魯,後來又主動獻計劉備,奪取益州。法正對劉備說:「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以此成業,猶反掌也」。


法正這種人就是帶路黨,不折不扣的引狼入室!


法正


不過對於劉璋而言,益州他根本守不住,不是劉備,別人也遲早拿下。


正如陳壽在《三國志》中所說:「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劉備能得益州,法正當居首功!


劉備佔據益州之後,法正還力勸他重用原先劉璋集團的重臣許靖,任命為太傅,達到了以服一州才士之心的目的,益州「有志之士,莫不競勸」。


法正不僅長於謀略,也是個優秀的治理專家,他還與諸葛亮、劉巴、李嚴和伊籍共制《蜀科》,有力地抑制了益州大戶的專權跋扈,把弱小的蜀漢治理得初有聲色。就連諸葛亮也嘆服說:「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

法正對劉備集團最大的貢獻還是提出奪取漢中作為據點的戰略。漢中北接關隴,南連益州,是蜀漢北面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險要。漢中如果被曹操佔據,劉備在四川的地盤就沒有門戶之險。


曹操解決西部馬超、韓遂之後,就南下迫降張魯,驅軍直入三巴地域,蜀中滿朝一日數驚。


于和偉版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向劉備提出據有漢中的奇策。當時,曹操因鄴城有變,迅速返回北方,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劉備在法正建議下,出兵進攻漢中,最終拿下。拿下漢中,劉備在四川才真正站住腳跟,才能得以成為偏安一隅的漢中王。


法正與諸葛亮的區別就在於何處才是戰略突破口,法正看重漢中,而諸葛亮看重荊州。


法正認為荊州靠近是孫吳集團,是孫吳的利益核心地帶,人家肯定拚死力,諸葛亮「跨有荊益」的構想很不現實。


當初劉表剛死,諸葛亮勸劉備取代劉琮奪荊州,這一招也不智,簡直就是把劉備變成爐火上肥肉的眾矢之的。



有鳳雛之美譽的龐統也認為若以占荊州為蜀漢立國之本,則 「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東吳方面,魯肅、甘寧也力促孫權奪荊州以固國力,孫權下占荊南,勢必在長江中腹難以立足,難道他會主動退居下游嗎?


從整體看,法正才是劉備霸業的第一功臣,諸葛亮只是劉備死後的蜀漢當家人。


劉備在世的時候,龐統、法正、李嚴這些人的地位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很可惜,龐統在劉備打雒城的時候中箭而亡,死在佔據益州的戰爭中。


法正死得也早,建安二十五年,劉備進位漢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病故了。



三足鼎立


諸葛亮執政之後,其實也放棄了當年的荊州戰略,完全按照法正的漢中戰略走,一直用重兵守住漢中,這也是蜀漢能堅持幾十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倘若法正、龐統還活著,諸葛亮還能那樣任性北伐,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魯伊的角 的精彩文章:

我是黑虎阿福,請看廣西柳州真人版龍捲風摧毀停車場

TAG:德魯伊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