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未得到更可悲

從未得到更可悲

只道尋常

 知非

謝春花 

00:00/04:36

謝謝主席,問候在座各位。我方觀點是從未得到更可悲。從未得到是指對於自己追求的東西從沒有獲得,得而復失是指對於自己追求的東西得到後又失去了。雖然一般情況下可悲的主觀判斷和客觀判斷不會太大衝突,但是因為主觀判斷的不確定性或者個人化,我方更傾向於通過社會客觀判斷哪者更可悲,即社會認為這個人活的是否更失敗或悲哀。

首先,從人對於自己的價值認知方面,從未得到對目標的未知和迷茫相比於得而復失對目標能有的更清晰的認識可以判斷從未得到更可悲。無法認清自己的人註定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這樣的人心裡還總是懷著一份虛假的希望。從未得到的人對於自己追求的東西實際是缺乏準確認知的,這種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卻付出努力去追求加劇了可悲。而得而復失這份擁有過的經驗,對於目標切實的體驗,無論是對於總結之前的回憶,還是開始繼續追求,這份經歷和清楚的認識都是不可多得的助力,越王勾踐初次迎戰吳國大敗敵軍,但3年之後,因為驕傲輕敵不聽范蠡勸阻敗北,從這次得而復失中,勾踐吸取教訓,卧薪嘗膽,最後一舉兼并吳國,成為春秋最後一霸。從而得而復失的可悲程度低於從未得到。

其次,從人的社會地位來看,得而復失者相較於從未得到社會認可度更高,而社會的認可度又直接關係著一個人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一個處於從未得到的,一事無成的人,伴隨著一次次的失敗,社會對他的要求和標準在不斷下降,他的身上將會有劣等或者被區別化的標籤。一個長期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隨著他一次次考試不及格,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同學對他差生的標籤會一次次加重。而這樣的標籤也會不斷地影響他,使他更加的失落和自我否定。 而一個一直考試不錯的學生,他即便一次考試失敗,在其他人的認知里,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兩次的考試失利是一個好的學生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會對他產生太多影響。 由此不難看出,從未得到相比於得而復失隨著社會認可度降低帶來的標籤和否定感以及負面影響極大,所以極其可悲。

其實今天討論得而復失和從未得到這樣的過程,本身都不似一帆風順一般美滿如意。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面對種種的非心不順意和不斷失去曾經擁有的事情,我們究竟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不得。我們人一生中追求的夢想很多,有些很容易實現,我們無所畏懼。可當我們珍視的東西出現的時候,我方希望大家勇敢的去追逐,勇敢的追逐愛情的甜蜜,而不是像《失樂園》中男女主人公害怕失去而選擇終止,勇敢的追尋夢想的高遠,不會因為害怕不得而不去努力,太陽總會落下,可我們依然嚮往光明。我方希望,正確的認識到失去是人生的常態,會讓我們面對人生中的困難時刻。更加哪怕明天風雨交加,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恪守希冀,追逐自己的價值。如此行為才是應對悲哀的最有價值的行為。

以上,我方堅定的認為從未得到更可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請你聽我講 的精彩文章:

TAG:請你聽我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