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戚家軍的最後一戰,讓努爾哈赤苦不堪言,倖存士兵說一句感人的話

戚家軍的最後一戰,讓努爾哈赤苦不堪言,倖存士兵說一句感人的話

戚繼光是大明一朝最有名的抗倭將領,當時明朝北部正在遭受蒙古鐵騎的踐踏,形勢危急。因此無暇騰出手來大力回擊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騷擾,百姓們不得不面對倭寇的燒殺搶掠,處境艱難。戚繼光面對這種形勢,立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志向,帶領戚家軍阻擊倭寇,百戰百勝,蕩平倭寇之亂,被後人奉為與岳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後因奸臣挑撥,戚繼光被罷免還鄉,不久病故。戚繼光去世以後,為明朝留下了一批作戰經驗豐富調度有方的軍官和一支紀律嚴明,百戰百勝的軍隊,以及他以畢生經驗所寫的練兵紀要。這些都成為了明朝在後來戰爭中的重要力量,他的書也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據史料記載,戚家軍成軍於嘉靖三十八年,共有四千人,因其為戚繼光訓練而得名,被讚譽是「16—17世紀東亞最強大的軍隊」。據記載,戚繼光一直為明軍戰鬥素質低,戰鬥力弱而憂心。

一次偶然遇見永康曠工和義烏曠工打架的場面,有數萬人之眾。戚繼光高呼「有此一旅,可抵三軍」。於是就召集了義烏的曠工和農民大約四千人左右組成戚家軍。戚繼光對這支部隊進行了嚴格訓練,終成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史上名軍。戚家軍自成軍那日起,從未嘗過敗績,嘉靖四十二年的海衛之戰中,斬殺了倭寇兩萬餘人,盤踞在福建的倭寇被消滅殆盡。自戚家軍成軍到戚繼光離職,戚家軍共斬殺擊退敵軍十五萬餘,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令人恐怖的戰績。戚家軍廣受讚譽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驕人的戰績,更重要的是他們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和視死如歸為國盡忠的愛國精神。他們的隊伍里一直有一種軍魂的存在,因此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離職而逐漸沒落,反而以戚家軍為核心組成的浙軍一直是明朝中後期國防力量的中堅部分。

萬曆年間的朝鮮戰役,浙兵第一個登上平壤,為作戰佔據了有利地勢,立下了頭功。其中,拿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就曾是戚繼光的部下。渾河血戰是戚家軍的最後一戰,瀋陽失守後,努爾哈赤包圍了明軍,展開輪番進攻,浙兵不斷變換作戰方案,重創後金,讓努爾哈赤苦不堪言。但無奈孤立無援,在多番對抗之後彈盡糧絕,只能與敵人展開貼身肉搏,戰況極其慘烈,血肉橫飛。最終寡不敵眾,以落敗收尾,總兵陳策和戚金也戰死於此。當朝廷派官員下來安撫時,倖存士兵說一句感人的話,他們沒有要求任何封賞,只願編入其它部隊,為死去的兄弟報仇雪恨,血染疆場,這就是戚家軍的精神,這就是軍魂。只可惜渾河一戰,耗盡了浙兵的有生力量,自此世間再無戚家軍。

筆者認為,戚繼光當年在東南沿海,掃平倭寇,恢復沿海的和平,這是一種愛國主義的表現,也被譽為偉大的抗日英雄。而他精心打造的戚家軍,更是行大義,盡大忠,在與清軍作戰中全軍覆沒,這種愛國的精神,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他們的大名必將標榜千古,青史流芳,方不忘他們的熱血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讀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如果得到此三人,興復漢室還有希望,其中一人能力超過諸葛亮
唯一被唐太宗處死的功臣,密謀聯合太子謀反,死前說一句感人的話

TAG:諸葛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