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信良記CEO李劍:新食代——爆品為王

信良記CEO李劍:新食代——爆品為王

4月18日-20日,FBIF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在上海召開。期間,超1800位包括雀巢、可口可樂、百事、伊利、達能、統一等全球食品飲料業內人士出席論壇。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包含全體大會以及產品創新A(乳製品、飲料)、產品創新B(特殊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創新包裝4個分論壇。

北京信良記食品科技CEO李劍受邀參加此次論壇,在會上他以《新食代:爆品為王》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北京信良記食品科技CEO李劍

以下為北京信良記食品科技CEO李劍的主題演講實錄,由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精編整理,有刪減。

什麼是爆品?爆品的核心是什麼?

爆品,其實都會接觸到,爆品因為是2C所以餐飲更需要。尤其在眼球經濟、流量稀缺的時候,像小米、蘋果、特斯拉這樣運用工業化爆品邏輯,去研究出來食品類的產品,也是非常稀缺的。對於爆品的核心理解,它既能吸睛也是能夠吸錢。所以做連鎖這些年,簡單化、差異化和標準化這三個核心問題,無論是餐飲業、食品業還是其他消費品企業都是很重要。又簡單、又標準、又差異三個融合在一起的可能就是爆品。所以爆品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打磨起來很難。尤其是用工業化的思維打磨2C的爆品。

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我們去做爆品的時候基於一些基本邏輯。在過往大量在家庭裡面消費食材買了羊、牛肉回家烹調。無論是外賣、餐廳,還是食堂,食材既然會被消費,那麼食材的場景或基於那個場景的應用就會面臨新的痛點和需求。因此廚師長和家庭主婦對食材的理解是不太一樣的。家庭主婦不會測算自己的勞動成本,但餐廳一定會算綜合成本。現在租金成本這麼高,可能配一個養魚池還要算租金成本。所以這些痛點,可能需要比較好的創新。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一二三產聯動起來,做一些更深層次的融合,能夠滿足B端客戶真正的剛需。

如何既滿足客戶需求又能讓產品變得物美價廉、簡單易得

一日三餐在當前不外乎三個場景:新零售,零售加餐飲。八項規定以後,外賣、單品、爆品大量轉型,中餐廳效率不高,競爭力越來越弱。所以對一日三餐都會有共性的需求,希望能夠對食材的鎖鮮加鎖味和簡單工藝,給餐廳企業爆品的方案。在定位方式里,最前的是顧客。無論在哪個環境下消費食品,總結起來就是物美價廉和簡單易得。

我們不斷地推動外賣、渠道、便利店,達到所有生態的構成部分才能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割裂開,很多一產、二產、三產渠道都在為各自的效率做貢獻。有時候專註客戶端你會發現也許做的沒有那麼強大,甚至可能是一些反作用。所以我們還是希望有一張財務報表,來去看食材在農場、工廠、市場和流通環節。希望能夠把效率最終節省下來,賦予消費者。

在餐廳部分,希望讓消費者端上桌的每一份產品的性價比最高,物美價廉。通過渠道不斷的扁平,能夠簡單易得的傳遞到消費者手裡。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分錢。無論在農民的倉庫、工廠的倉庫還是流通環節的倉庫。想讓終端客戶消費掉,就得動C端的一些需求。

信良記的爆款小龍蝦

信良記是第一個把小龍蝦進行了工業化的。但要長期下來有競爭力,就得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貿易商。所以從開始啟動這個業務之後,我們把自己變成以品牌為能力的一個整合者。我們更多的是進行一些併購。併購完獲得了多年行業裡面的能力,我們給了它技術、市場、和理念。現在信良記是全中國乃至全球做小龍蝦深加工最大的企業,在小龍蝦單一產品上有十幾個億的營收。繼續往上遊走,我們沒有去養蝦而是通過標準化的輸出,讓認證的飼料和藥物到達田家形成閉環。在重的環節裡面核心競爭力不斷地提升是信良記的一個業務特點。

為什麼信良記可以做這個?是因為信良記最大的核心點在於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這個研發能力,我們管它叫中餐標準化。這個世界上不缺非常優秀的食品科學家和烹飪美食大師。但是很缺結合在一起能夠做出中餐標準化產品的人員,他們需要很多的技術和方法論。我們有接近二十年餐飲的能力建設,所以積累下來,信良記有最好的對標準化產品理解和最深刻的實驗室。

大部分針對餐廳銷售的產品最大問題就是不接地氣、不好吃。當然更重要的問題,對工廠很難標準。一跑流水線,基本上就會損失70%、80%的口感。餐廳即使想要顧客也不要,最後又變成賣原料並重新陷入到紅海。

到底標準化產品好不好吃

他們告訴我標準化產品不好吃。但味道是可以被量化的,好吃不好吃這個東西實際上是持續穩定口味的結果。掛上星巴克的牌子和拿掉可能不一樣。所以對於好吃的理解就是在味道,保持科學數據的指標上,持續穩定對客人進行口味培養,久了就會覺得好吃。

中國為什麼一直沒有出來很好的大連鎖,核心問題是後台的挑戰。前台,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主要的挑戰是後台。所以很多誤區其實是阻擋了中餐的連鎖,快餐現在慢慢在形成,永和豆漿這一類的企業他們後台都是工業化產品。

Q&A

提問:每個企業都有標準和標準化,但是執行的時候,總是看起來跟標準對不上,所以您是怎麼樣去解決的?

李劍:標準化的矛盾,首先第一個是掃食品工廠。我們整合了一些工廠之後,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談,我不想生產那麼多東西,我覺得我們沒有能力讓很多產品都做的很標準,尤其是比較粗放的農產品深加工的事情。所以在掃的環節上,我們在推動設備和配方的標準化。這樣才有可能聚焦一些資源,在成本能可控的情況之下,盡量通過設備和材料能夠標準。還有一個環節是業務管理,這需要持續的內功。但是食品業很少,比如我們去看,不一定會看到花椒可能連醬油也不一定能看到。這個標準化也許就會出問題了,能不能基於少往上看得更深一點,也是我們現在摸索的,我們不敢說我們現在做的最好,但我們想堅持想試試看看。

提問:您覺得將來做差異化競爭,它們的發力點在哪裡呢?

李劍:產品趨同會是大趨勢。因為不光是餐廳、工業化產品也在趨同,最後本質還是效率的競爭。選擇最高效率的企業,是你用錢投票選出來了它,這個是不可逆的。在趨同上強迫大家冠以不同品牌的時候,大家才會把關注度關注到消費者還是會在共性的一些趨同上面,會有個性化差異的方面去努力。而不是說我一味地追求個體勞動操作。第三個,我曾經和一個同行也說過,他說以後是不是我的菜就和隔壁王老五的一個味道了?我說肯德基在中國一萬的餐廳,你告訴我這一生你吃過多少家肯德基的餐廳,我們還是有大量豐富的選擇、食材和區域性差異。能出現多麼巨大的一個巨無霸企業,我覺得這個不用擔憂,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看不到,有一些企業會趨同。這些企業足夠讓選擇豐富起來。所以大概我覺得對這個問題,基本上是這麼判斷。現在餐飲,很多談匠心談得比較多,但我有不同意見,我說你最好先標準再匠心。我們連標準化還沒有走完,匠心不過是不願努力的託辭罷了。沒有能力搞連鎖,也許可能理解成這是我的匠心。這一類的產業人,應該先讓中國的食品產業在產業化和標準化快速推動,然後再拿出足夠好的資源去專註到那些有匠心的,獨門的一些品類,去好好發展。

提問:為什麼歐洲和美國連鎖是不一樣的?為什麼中國現在更趨向於美國在餐飲連鎖這方面發展的路徑?

李劍:我們無論離歐洲還是美國,都還是太落後。當然不落後的是我們有八大菜系,有上萬的產品。如果後台,無論是管理、設備、原料還是效率其實都很落後。比如說小龍蝦,小龍蝦是個很大的爆品。在前端大概有四五百億的市場。農業這個裡邊大量的食品安全和風險都存在,而且大家覺得小龍蝦為什麼越來越貴,一百多塊錢一份,實際上就是損耗、死亡、運輸環節每一塊浪費掉的錢,最後消費者都要買單的。我想如果用更高的效率去出現,至少把20%、30%的市場做成有些人喜歡的就好了。我從來不說一個企業能為所有人都服務。

提問:選品的邏輯是嗎?

李劍:第一個邏輯就是我的感覺,我先確定我的大概方向,大多數時候,佐證的不對,我也說就是它,佐證對了我說就是它。

提問:下一個爆品是什麼?

李劍:下一個爆品,我們信良記會圍繞魚蝦蟹貝打造爆品。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嘉賓確認,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來了,張朝陽說搜狐這樣備戰內容
喚醒智能鎖家用+商用雙重需求!慧晶智能獲達晨數千萬Pre-A輪融資

TAG:品途商業評論 |